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很显然的事情,郤氏的教育一直存在问题,只是他们觉得自家的教育没有问题。

看看郤氏这三代人的情况,一个比一个莽不提了,论交朋友也不怎么会看人。

楼令?他跟郤氏能够交好属于是一种意外,何尝不是他在刻意的经营呢?

说白了就是楼令比较本份,只拿自己该拿的那一份,不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没有伸手。

同时,楼令愿意在某些时候退让,不使楼氏与郤氏爆发尖锐的冲突。

当然了,真的被郤氏信任之后,作为他们的朋友都能够获利。

栾书刻意讨好郤克,不止栾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栾书更是直接从新军佐一跃成为中军将。

而栾书这个人的贪婪超乎想象,得势之后也尽显小人嘴脸。

历史上,栾书获得了郤氏的鼎力相助,他没有任何回报郤氏的想法,相反刻意纵容晋厉公,没少从中煽风点火,乃至于设局让郤氏最后被灭。

在郤氏被灭的这一件事情上,其余人看出了栾书的为人,联合逼迫栾书进行弑君,后面还是让栾书得到了体面的退场。

至于栾氏被灭?固然是栾黡的咎由自取,未必没有栾书留下的因果。

因为所选择的立场,楼令知道郤氏霸道且无理,只是没有真正感受到过来自郤氏的蛮横。

事情就是那样,人会因为自身立场和所处的位置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态度,不同立场和位置的人压根就不存在什么感同身受。

“要不要建议中军将将郤氏宗子送到楼氏接受教育?”楼令刚升起这个念头,很快就自己觉得好笑。

当前时代,没有家族会将宗子或世子送去其他家族接受教育。

那是他们知道自家的宗子或世子会被洗脑吗?应该是有相关的概念,起码会担忧自家宗子或世子成了别人想要的模样。

关于教育陷阱,战国时代已经出现,也就是强国要求弱国送来储君当人质,有形无形进行各种塑造;进入西汉之后,各个学派玩命地争取当太子的老师,为的就是想让太子成为自己人,登极之后向着自己的学派;轮到更后面的王朝,储君的教育上越玩越脏,可不止是为了学派兴亡,为的是把太子教废,成为泥胎木偶任由百官操控和摆布。

“还是多让小白与郤杨接触吧。”楼令觉得让楼小白影响郤杨更为靠谱。

楼氏和郤氏的合作再怎么都需要再维持个两代人。

这不止是楼氏还没有真正强大,跟做好国家的经营也有关系,再者就是楼令可不想成为栾书第二。

楼氏当然已经非常强大,只是治下众人的归属感以及忠诚度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塑造。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硬件或许够了,软件还没有跟上。

在晋国整体一片形势大好的情况下,楼令真的很想尝试能不能取代周王室的地位,他这一代人先完成对周王室的取代,轮到楼小白那一代则是进行更激烈的兼并战争。

那是楼令认为最理想的发展方式。

只不过,楼令知道世界并不根据个人的意愿发展,他也没有能力去控制世界的运转。

拿荀氏和范氏的事情来说,楼令一直在施加影响,没有能够阻止荀氏和范氏的互相靠拢,起码是拖延了他们靠拢的速度。

这并不是在胡扯。

如果没有楼令从中调和的话,范氏和荀氏早在栾氏、韩氏相继灭亡之后就该暗中结盟了。

毕竟,郤氏太过强大,有能力灭掉荀氏或者范氏,尤其当家做主的郤锜看上去很莽。

要算时间的话,楼令至少将荀氏和范氏正式走到一起拖延了四年,轮到楼小白与福姬完婚才没有办法阻止。

楼小白与福姬完婚,预示着楼氏和郤氏从真正意义上变得更加紧密。

荀氏因为阿娇的关系,他们或许不会感到极度的紧张。

范氏固然有小宗世子娶了楼氏的娃姒,他们与楼氏的亲密度则是要差一层。

作为楼氏之主的楼令代表着过去和现在。

身份是楼氏世子的楼小白则是代表着未来。

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哪一个重要?家族与家族的交际之上,其实更加看重的是现在与未来,尤其是不可避免需要思考未来。

现在的平衡已经被打破了。

以前,楼氏跟荀氏、范氏是姻亲,跟郤氏只是交情好。这种状态之下,荀氏和范氏对楼氏会有更多的信任感,多少期盼一旦荀氏或范氏跟郤氏起冲突,楼氏能够站在他们那一边。

现在,楼氏跟郤氏、荀氏、范氏都是姻亲,楼氏的未来在郤氏那一边,怎么还能让荀氏或范氏对楼氏有更多的奢望?

居安思危只是被人总结,相关的理念早就存在了。

家族实力异常强大且一贯采取霸道作风的郤氏,讲实话就是会令人缺乏安全感,不怪荀氏或范氏会产生危机感。他们要是一点危机感都没有,反倒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楼令来到主大营,没有见到郤锜就被晋君周召唤了过去。

“君上!”楼令行礼期间扫了一眼军帐内部,看到中行偃、士匄和祁午都在,人在主大营的卿大夫独独缺了郤锜一人。

“几位同僚。”楼令一一行注目礼。

几位卿大夫先回礼。

晋君周没有以往对楼令的热情,看上去还比较愁眉苦脸,说道:“下军将请坐。”

结合祁午那副忐忑的模样,不难猜测正在发生什么事情。

如果是初期担任卿大夫,家族有多少实力比较无所谓,主要是看国君的感观。

出过卿大夫的家族,无一例外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家族发展壮大起来。

从赵衰开始,晋国选择卿大夫的标准增高。

到赵盾时代,成为卿大夫开始有最低的纳赋标准。

这个纳赋标准一直在出现变化,从初期需要至少出动一个“师(2500)”的兵力,演变到经过扩军之后一万五千战兵的两个“师(7500)”兵力。

在今年,郤锜进行了新的标准条件,不光要求每一名卿大夫至少出动两个“师”的兵力,还包括必须有多少披甲之士。

祁氏在祁奚没有败家底之前,他们一样拉不出两个“师”的兵力来纳赋,别说祁氏为了攻夺赵地死伤惨重之后了。

这一次,祁午带了两个“师”纳赋,属于祁氏本家族的兵力只有四千,余下是由各个公族拼凑而成。

祁氏的战斗力不说很弱,只是真强不到哪去。

晋国公族的部队?到了晋景公当政的时代,其实晋国公族也就剩下先氏、郤氏、栾氏、韩氏、巩氏能打,其他公族已经半废了。

晋景公灭掉先氏,先氏大概三成的遗产被郤氏得去,其余则是被包括栾氏、韩氏在内的公族瓜分。

获得了先氏三成遗产的郤氏,他们得到了最为精华的那一部分,本身实力不弱,再次得到加强,一跃成为晋国最强大的家族。

后面,晋景公又操作让公族联合灭掉赵氏,赵氏的两成遗产落到了郤氏的口袋里。

那可就不得了了,郤氏的增强不止是封地和人口,他们本来还无法大举练兵,从赵氏获得大量牧畜,直接有条件根据先氏的“武功”来增强家族军队的战斗力。

什么条件?任何的练兵,营养无法跟得上,压根就是拿人在当耗材,基本上也不可能在冷兵器时代练出一支强军。所谓条件就是郤氏获得一大批牧畜,有足够的肉食支撑在练兵时期的消耗。

其他获得先氏和赵氏遗产的公族,他们当然也各自获得了增强。

在晋厉公时代,巩氏失去了卿位,他们可能是心有不忿,变得几乎没有存在感。

也是在晋厉公时代,栾氏、郤氏、韩氏从公族转为卿族。

比较要命的事情正是后面由晋厉公继位,他的各种骚操作不断,其中包括将实力一般的公族保护得太好,好到不到七年就将他们搞废了。

一支原本很能打的部队,疏于操练的时间不用太久,期间还得到各种不正常的优待,只要三五个月就足够,战斗力一定会出现下降,乃至于变得比普通部队的战斗力都不如。

那就好比如,来钱太过容易又快,很难免就会缺乏奋斗的精神,日常各种各样的找乐子,人能够不变废吗?

知晓晋国公族的以前和现在,祁午麾下的多数纳赋之人是来自各个公族拼凑,有多少战斗力可以有很直观的了解了吧?

在楼令过来之前。

士匄当着晋君周的面把祁午埋汰了很久的时间,讲的话里面没有阴阳怪气,纯粹就是讲述事实。

卿位出现变动,士匄和祁午成了一个军团的正副搭档。

哪怕士匄事先已经有心理准备,两人第一次合作参与国战,范氏在不多的次数里面被祁氏坑得极惨极惨。

因为士匄讲得都是事实,不但祁午无可反驳,连带晋君周尴尬到不知道怎么进行转圜。

说到底,郤氏在郤犨逝世后不谋求获得卿位,没有其余的卿位家族角逐空出来的卿位,属于是祁午在晋君周的支持下捡了个漏。

当时有意角逐卿位的人并不独独有一个祁午,曾经当过卿大夫的巩朔暗示晋君周可以重新出山,另有邯郸旃谒见晋君周表露过态度,只是最后晋君周选择支持祁午获得卿位。

无论巩氏或是邯郸氏都比祁氏强大,尤其是邯郸氏比祁氏要强大得太多了。

在晋君周的强力支持下,几个竞争者中实力最弱的祁午成功获得卿位。

晋君周为什么支持祁午?里面的原因说起来太过复杂,反正就是支持了。

说复杂,表面看着是祁午有楼氏这只大腿,比较容易被郤氏、荀氏和范氏接受,核心则是晋君周想用祁午上位来彰显权力,并且晋君周有着相关的后手。

“下军将认为楚军好打吗?”晋君周等楼令坐下,提出这个问题。

讲实话,楼令知道晋君周为什么要问出这一句话。

晋国跟楚国打了几十年的争霸战争,作为晋国的贵族怎么可能不知道楚军的战斗力。

即便每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战斗力都不一样,大体上强国之所以是强国,军队的战斗力总归是有基础保障。

可能有人不理解,事实就是强国再弱也有一个底线,不是小国寡民敢于轻易招惹。

拿明王朝当例子,明末各种烂和拉垮,李自成也不是一帆风顺就攻下京城,满清在李自成灭亡后花了十八年才真正灭掉明王朝。

李自成和满清可以欺负走到王朝末期的明朝,周边的其余国家仍旧不敢。

对了,要把大怂排除在外,大怂自从“浮光烛影”发生,驴车战神上位之后就被周边势力轮流欺负。整个王朝周期没有站起来过,属于是封建时代自诩正朔的独一份了。

楼令先分别看了士匄和中行偃一眼,目光压根没有扫到祁午,转头与晋君周对视,说道:“这一战,联军战死的人数不低于五万,楚军战死人数应该在九万到十万。”

上面没有将非战斗减员算进去。

要是将非战斗的死亡算进去,联军的死亡人数超过七万,楚军应该会超过十七万?

那还只是正规军的死亡人数,不算相关的辅助人员。

晋君周第一次了解到双方的战死人数,心想:“这么多啊!”

两边前前后后的参战人数合起来将近六十五万的样子,一共阵亡十五万算多吗?真的挺多。

发生在“杨梁”的战役,确确实实是有史以来单场战役战死人数最多的一次,可见其激烈程度!

没有楼令的历史,从上古到春秋阵亡人数最多的战役是“艾陵之战”,吴军全歼了十万齐军。

牧野之战?殷商的奴隶和战俘阵前倒戈,十七万殷商大军直接跳反了多数,战役过程中的阵亡情况并不严重。

“如果问楚军好不好打,臣并不认为楚军很弱。”楼令无视了士匄瞪大眼睛的举动,继续往下说道:“我们跟楚军交战,屡屡可以打出一比三的交换比,那个‘三’里面的其中一份是楚国拉来凑数的蛮人,另一份是楚国封君拉上战场的农夫。”

事实就是那样啊。

比如有十万楚军,里面的楚国农夫和蛮人至少会占六万,剩下的四万才是楚国的正规军。

晋国的军队编制没有扩编之前,要么是三万七千五百正规晋军,不然就是五万正规晋军,对上的是数量在十万或十五万的楚军。

有着大量农夫和蛮人凑数的楚军,他们的正规军数量跟晋军其实差不多,楚军的伤亡数据难看主要是农夫或蛮人的战斗力极其低下。

而楚军选择拉蛮人上战场用小命消耗晋军的力气,里面有楚国需要消耗各部蛮人的因素,侧面也证明楚国君臣知道两边战斗力的差距。

晋君周按照自己的理解说道:“下军将的意思是,在‘大夫’、‘士’、‘徒’方面,两国的战斗力差距不大?”

“君上,楚国没有‘士’和‘徒’这两个阶层。”士匄实在受不了,也怕楼令睁眼说瞎话,找个话题插入。

晋君周能够不知道楚国没有“士”和“徒”吗?他知道楚国是“部曲”文化,讲那句话是在给祁午的无能找理由。

这一次要是没有强力人物愿意拉一把,祁午很清楚自己的后果不会好到哪去。

所以,祁午听楼令的用词,内心里生出不小的期盼。

“臣的意思是说,我们在整体上战斗力比楚军强,各自的军中则是存在强和弱。”楼令是愿意尽最大的努力来维持晋国内部的平和,不代表会睁眼说瞎话,有些话却是不会讲出来。

不管士匄还是祁午,他们想怎么解决矛盾,楼令并没有打算做任何的表态。

楼令被晋君周提问,肯按照事实来讲话,其实就是尽人臣对君主的义务而已。

从头到尾旁观的中行偃看出了楼令的立场,给了士匄一个眼神。

士匄接收到眼神,将视线转到祁午身上,说道:“你主动去职吧。”

春秋就有辞职一说吗?自然是有的。

祁午立刻紧张起来,眼睛在晋君周和楼令身上来回看。

“新军将?”晋君周明显不高兴了。

“一场战役,臣被害了四次,足足四次!”士匄再也掩饰不了愤懑,说道:“四次,阵亡七千余人,失踪了四千余人。这是在害人害己啊!”

祁午无话可说,只是好不容易当任卿大夫,但凡有留任的可能性,一点都不想主动辞职。

“新军战败,若不是上军及时补上空缺,侧翼必将陷入重大危险。”中行偃在楼令来之后首次开口讲话:“上军击败楚军,本可以到楚军侧翼进行威胁,结果……”

这一下,再不懂军事的晋君周也没话可讲。

不想掺和这一件事情的楼令在站起来,说道:“想来子庚是等急了。”

他们不可能不知道是郤锜招呼楼令过来,为的是什么事情也是一清二楚。

楼令对晋君周行了一礼,对中行偃和士匄行注目礼,再一次无视祁午,很直接地离开军帐。

出了那样的事情,士匄不可能善罢甘休。

而晋君周好不容易找到机会扶一名公族封君成为卿大夫,哪有没有那么容易舍弃呢。

同理,坐上了卿位的祁午,他不可能主动辞职。

晋君周沉默有一段时间之后,说道:“午方得卿位不久,首次担当重任,新军将应当给予机会。”

由于楼令从始至终没有看自己一眼,心急如焚的祁午以为完全没有希望,看到晋君周为自己求情,立刻说道:“是我对不起新军将,日后必定补偿。”

其实,晋君周很纳闷楼令表现出来的态度。

在晋君周的理解中,哪怕祁午的表现再差,作为大腿之一的楼令多少要帮忙讲些好话吧?

“难道是祁午表现太差,出了那样的疏漏,导致指挥全局的下军将心里有气?”晋君周脑子里先有这个想法,后来自己又推翻:“作为盟友,下军将哪里不知道祁氏的实力,也不会因为一次疏漏就舍弃啊?”

晋君周事先也想不到祁午的表现能够这么差,尤其是没有料到一众公族可以扯后腿扯得那么严重。

不怪晋君周想不到,首先他对军事比较陌生,再来就是那些公族封君自我感觉良好,导致晋君周对公族的战斗力有过多奢望。

晋君周在等士匄的回应。

士匄心里也知道很难将祁午立刻扯下马。

有道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别说这一次范氏真的被祁氏坑得不轻了。

士匄低叹了一声,说道:“既然君上开口,臣哪有不尊的道理。只是……”

晋君周知道进入讨价还价的环节。

“只是,万般不能有下一次了。”士匄没有说价码。

跟国君讨价还价?这种行为在当前很普遍。

所以说,国君只是更大的贵族,真无法为所欲为。

或者应该说,当前的诸夏大地之上,不存在可以肆无忌惮想干嘛就干嘛的人。

如果士匄讲条件的话,反倒会让晋君周松了口气。

直至中行偃和士匄离开,晋君周才铁青着一张脸对祁午喝问:“怎么回事!?”

祁午以为是问战败的事情,非常委屈地说道:“众多封君一再阳奉阴违,尤其是屡屡临阵脱逃,臣怎么管都管不住啊!”

“寡人是问,为什么下军将一眼都不看你。”晋君周强调。

祁午有所猜测,可是不敢讲出来,呐呐说道:“臣……不知。”

当初,祁午误导了晋君周,使得晋君周以为楼令支持祁午上位,其实压根没有那么一回事。

等祁午成功上位之后,他确确实实很想继续抱住楼令的粗大腿,只是楼令的态度比较冷淡。

祁午当然知道怎么回事,他在得到晋君周的支持之后才找楼令提出要角逐卿位的事情,谁碰上这样的事情还能没有丝毫的嫌隙呢?

那些事情,打死祁午也不敢实话告诉晋君周啊。

真要是说实话,有鉴于表现差劲到那种程度,知晓事实真相的晋君周能把祁午给吃了。

所以,祁午只能装傻。

晋君周直接暴怒:“你不知道?你怎么可能不知道!你怎么可以不知道啊!!!”

祁午低头装起了鸵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