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便是使用清朝时期的专属召唤卡了,系统开始吧!”王晨笑道。
【叮咚,消耗清朝时期专属召唤卡进行召唤,召唤中......恭喜宿主召唤出清朝名臣纳兰明珠!
植入身份为:和珅的族兄,现正担任都察院官员!】
【叮咚,扫描完毕!
纳兰明珠
武力值:86点
统帅值:99点
智力值:98点
政治值:102点
神兵利器:无
神驹宝马:无
技能一精干:纳兰明珠在入朝为官后,智力值提升5点,政治值提升5点,纳兰明珠在处理政务时,智力值额外提升5点,政治值额外提升5点。
技能二抵御:纳兰明珠在率军抵御外敌入侵时,统帅值提升5点,智力值提升5点,纳兰明珠在指挥大军跟外敌作战时,统帅值额外提升5点,智力值额外提升5点。
技能三权臣:纳兰明珠在担任朝中重臣时,智力值提升5点,政治值提升5点,纳兰明珠在成为权臣后,统帅值提升5点,智力值提升5点,政治值提升5点。】
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叶赫那拉氏,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祖父金台石原为海西女真叶赫部贝勒,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父亲,清朝大臣。
顺治末,纳兰明珠以侍卫迁内务府郎中,因精练能干,不断擢升。
康熙三年(1664年),为内务府总管。
康熙五年(1666年),授弘文院学士。
康熙六年(1667年),充任纂修《清世祖实录》副总裁。
康熙七年(1668年),阅淮、扬河工,治黄有功,擢刑部尚书。
康熙八年(1669年),改都察院左都御史。
康熙十年(1671年),充经筵讲官,调兵部尚书。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疏请撤藩以试探朝旨,纳兰明珠详言利害,力主撤藩,与帝意相合,因受帝赏识,纳兰明珠赞助康熙帝处理平定三藩军事,着有劳绩。
康熙十四年(1675年),调吏部尚书。
康熙十六年(1677年),授武英殿大学士,充重修太祖、太宗实录及修纂《三朝圣训》《平定三逆方略》《大清会典》《一统志》《明史》总裁。
以两遇实录告成,加太子太傅,晋太子太师,主持朝政时,支持河道总督靳辅治理黄河,与大臣索额图各树党羽,互相倾轧。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以擅权营私、广结党羽、市恩通赂、卖官鬻爵等罪,被劾,革大学士,寻授内大臣。
后虽在三次对准噶尔部的噶尔丹用兵时从征,然不再被信任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纳兰明珠去世。
......
一代权臣:纳兰明珠凭借自身的勤奋和才华,从一名普通侍卫成长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太子太傅,成为权倾一时的朝廷重臣。
官居内阁十三年,纳兰明珠在议撤三藩、统一台湾、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又独揽朝政、贪财纳贿,并与另一重臣索额图互相倾轧,最终被参劾倒台。
纳兰明珠一生经历荣辱兴衰,但失势的结局并不能掩盖他一代权臣的功绩。
......
编修典籍:纳兰明珠以总纂官之职参与编修《清太祖实录》、《清太宗实录》、《三朝圣训》、《政治典训》、《平定三逆方略》、《大清会典》、《大清一统志》、《明史》等重要皇家典籍,当中《大清会典》属清朝康熙以前各项政治制度的集大成之作,成为研究清史的宝贵资料。
......
藏书大家:纳兰明珠及其子纳兰性德、纳兰揆叙都是着名的藏书家,家中藏书极丰,建有“穴砚斋”、“自怡园”等藏书楼。
纳兰明珠收藏有宋、元善本数十种,明刻本数百种,并收有藏书家徐乾学的大半旧藏。
纳兰明珠所抄之书印有“穴砚斋”三字,史称“穴砚斋抄本”,包括《南唐书》、《何博士备论》、《茅亭客话》等。
......
“接下来先用家族专属召唤卡吧,指定的人选便指定给徐达吧!”王晨想了想,还是决定给徐达了。
【叮咚,消耗家族专属召唤卡进行召唤,指定人选为徐达,召唤中......恭喜宿主召唤出明朝徐达长子徐辉祖!
植入身份为:徐达嫡长子,目前正跟随在徐达身边历练!】
【叮咚,扫描完毕!
徐祖辉
武力值:105点
统帅值:104点
智力值:99点
政治值:95点
神兵利器:无
神驹宝马:无
技能一英姿:徐祖辉在入朝为官时,智力值提升5点,政治值提升5点,徐祖辉在入军中为将时,武力值提升5点,统帅值提升5点。
技能二抵御:徐祖辉在抵御外敌入侵时,武力值提升5点,统帅值提升5点,徐祖辉在打防守战时,武力值额外提升5点,统帅值额外提升5点。
技能三忠贞:徐祖辉在认主之后,全属性提升5点,徐祖辉在被明主重用后,全属性额外提升5点。】
徐辉祖原名徐允恭,他是明初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的长子,身高八尺五寸,英俊潇洒,颇有才气。
徐达数次外出镇守北平,留徐辉祖宿卫御家,家众肃然,于是明太祖心中非常器重他。
洪武十七年(1384年),徐辉祖以勋卫署左军都督府事,每月获赐禄米二十石。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自北平还,背疽复发,明太祖命徐辉祖奉手诏在中途迎接,不久徐达去世。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十月二十六日,徐辉祖袭封父亲的爵位魏国公,赐诰“扬中山王之烈,而勉公忠以立志,礼以守身,恪尽继承之道”。
不久,避皇太孙朱允炆名讳,改名徐辉祖。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三月,颍国公傅友德等回师,分驻湖广、四川诸卫所,以“休息士卒”、“控制蛮夷”。
徐辉祖亦受命驻守常德府,四月,徐辉祖奉命于湖广各卫所考察军士,练兵备边。
十二月,被召回南京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后又让他回到凤阳的御赐宅第,“以岁时入觐”,不久赐兵一百二十人作为护卫。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三月,徐辉祖前往陕西练兵防边。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二月,据称燕王府的北元降将阿鲁帖木儿、乃儿不花别有所图。
三月,徐辉祖受太祖之命,与燕王朱棣将阿鲁帖木儿等抓捕,押送南京 ,回朝之后,掌管中军都督府事务。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三月,徐辉祖与安陆侯吴杰前往浙江训练沿海军士,以防备海上倭寇入侵,九月,徐辉祖受命节制陕西都指挥使司将士,以待次年春季征讨西番。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十一月,徐辉祖前往凤阳府训练军马。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四月,徐辉祖与礼部、翰林院官员共同前往国子监,考核国子师生。
徐辉祖常常陪侍于皇太孙左右,因此得以学习经书大义,又随书法名家詹希元练习书法,擅长写大字。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太祖驾崩,皇太孙即位,即建文帝。
建文帝对徐辉祖特加信任,于同年八月加拜他为太子太傅。
建文元年(1399年)正月,建文帝下诏修《太祖高皇帝实录》,命徐辉祖为监修。
四月,将逢太祖忌日,朱棣派三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入京。
等三人到了南京,大臣齐泰请求建文帝把他们一并留下,黄子澄说:“不可以。怀疑他而作此准备,是有害的,不如把他们全部遣返。”
徐辉祖此时秘密奏报说:“我的三个外甥中,只有朱高煦勇猛剽悍而且无赖。他不但不忠于陛下,也会背叛他的父亲,他日一定会成为大患。”
建文帝询问徐辉祖的弟弟徐增寿和驸马王宁的意见,二人加以包庇,于是将三人遣返归国。
朱高煦偷了徐辉祖的马逃跑。徐辉祖派人去抓,没有追上,建文帝听说了,就把他当做亲信。
此后不久,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在战役期间,朱高煦作为燕军主将出力甚多,建文帝说:“我后悔不用徐辉祖的建议!”
建文三年(1401年)四月,建文帝担心南军主帅李景隆轻敌,于是命徐辉祖率领三万京军驰援。
同月,南军在白沟河之战中惨败,损失十数万,李景隆等溃逃至德州,徐辉祖率军殿后,掩护李景隆等撤回,全师而还。
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朝廷命徐辉祖带兵北上,四月,与燕军大战于宿州灵壁县西南三十里的齐眉山,南军获胜,斩杀燕军骁将、蔚州卫千户李斌等。南军再次获得胜利,再加上暑热,燕军陷入窘境。
这时,朝廷讹传燕军已兵败,京师不可无良将,遂召回徐辉祖,淮北的何福、平安等中央军因此势孤而大败。
等到燕军准备渡过长江时,徐辉祖仍率军在浦子口迎击,成功阻击燕军。
南军大将盛庸再战,遭遇大败,水师尽归于燕军,燕军于是得以渡江,攻克南京金川门,入主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