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安排好的会议室内四名外国人已经在等候,李云龙一身简约干练的装束走进屋来。

郑飞起身道:“这位就是我们一纵司令李云龙”。

而后又给李云龙介绍几人。

“李将军您好”

“很高兴见到您”

众人相互握手认识,李云龙道:“欢迎各位来到我们一纵”。

金发碧眼的老外李云龙倒是不好奇,又不是没见过。

但几个外国人都好奇的看着他,据他们所了解的消息,这位李司令17岁参军时基本是文盲,只在部队中学习过最基本的文字。

丝毫没有学历可言,更别说系统的接受过军事培养,这样的人竟然能成为八路军最精锐部队的指挥官,实在是难以想象。

按照美国人理解这个一纵就相当于美国人步兵第一师或者第一骑兵师,这得是什么样的天才能以半文盲的身份来领导这支军队。

“中美两国已经结为盟国,我们八路军也收到了一些美国支援的武器弹药,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们个见面礼,虽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都是我们击败日军的战利品,有纪念意义”

卫兵送上礼物,显然两位军官更加高兴。

“非常感谢李司令,我们受宠若惊”詹森少校表达感谢。

两位女士接受礼物之后开始正式采访。

今天的采访主题就是八路军战士如何在吃不饱穿不暖,武器弹药缺乏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和日军战斗的。

“其他人可能说是理想,是信仰,但我可以直白的告诉你们,是仇恨,当国土被侵占资源被掠夺,人民被杀害,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无比的仇恨”

“我们痛恨一切侵略者,我们为了战胜敌人可以忍饥挨饿,可以拿着冷兵器去和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战斗,吃苦我们不怕牺牲我们也不怕,只怕牺牲前不能多杀几个小鬼子”

虽然李云龙说的有些狭隘,但他让人感觉到了直率,感到了真实。

此时的美国人也是感同身受,他们同样痛恨日本人,恨日本人的不宣而战,恨日本人的冒犯,恨日本人对待美国俘虏的残酷虐待。

“李司令,您能讲讲具体事例吗”美国记者崔莉问道。

“好,我们二团之前有一位老战士,在我们中国超过五十岁已经算是老人了,而他却不得不以55岁的年纪扛起枪,因为他们家8口人,被日本人杀的只剩他自己了,他要为他的家人报仇”

“还有我们一团政委徐正德同志,曾经被日本人逮捕过,日本人对他用尽各种手段严刑拷打两个月,他都没有屈服,我想正是靠着对侵略者的仇恨在支撑着他”

“前一任日军第一军司令官嗜杀成性,公开鼓励部下屠杀驱赶百姓,他们曾经在一天之内屠戮数个村庄,杀戮超过五千平民,面对如此残暴的敌人我们能不恨吗”

“天鹰特勤队队长陆钊,基于义愤孤身前往太原经过十几日潜伏,终于刺杀了他”

“这件事我知道,那时日军刚刚偷袭了我们的珍珠港海军基地,这位日军司令官就是在庆祝活动上被刺杀的”詹森少校插了一句嘴。

虽然他们也很好奇陆钊,但那是另外的采访内容,今天主要采访李云龙。

采访进行了很长时间,几个外国人对李云龙做出了一致的评价。

这是一位直率、勇猛坚毅的指挥官,一支战斗力强大的部队确实需要这样的指挥官。

记者的采访是一系列的活动,还会采访很多人,综合到一起再写稿子。

虽然李云龙没有军衔,但两位美国军人还是尊称他为将军。

“将军,我们想加入您的部队和战士们一起训练,体验一下八路军的训练和战斗”

“好,你们可以和警卫连一起训练”

两名军官带着翻译加入了警卫连,惹来战士们好奇的目光,因为需要翻译训练时反应都是慢一拍,惹来一阵笑声。

不过要不了几天他们就能听懂军事指令。

对于一纵的训练方法,他们的评价是算不上粗糙也谈不上先进,处于刚成体系阶段,按照他们的看法单兵技战术素质与美军有很大差距。

但是他们很快就能见识到八路军战士是如何用战斗意志来弥补军事素养差距的。

八路军的后勤保障系统更是差距巨大,士兵的伙食十分低劣,相对于伙食标准来说士兵们的训练强度高的过分。

如果让他们吃这种食物,是没法长期坚持训练的。

不过他们是美国人有钱,可以找翻译帮忙跟老乡买些肉食来吃。

两个女记者则四处采访,这天他们走到一处有士兵站岗的大院子,就见门口有两个身材矮小的男人在谈话。

其中一个穿着八路军服,一个穿着日军服装,穿着日军服装的不断对着穿八路军装的鞠躬。

他们好奇问翻译和郑飞怎么回事。

郑飞解释道:“这两位都是日本人,穿八路军服装那位是我们一团的炮兵营长河边次郎,他曾经是一名日本军人,被我军俘虏之后,经过教育感化深刻认识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邪恶本质,毅然反正加入我们八路军,他战斗非常勇敢多次战斗在最前线,两次负伤前几天刚升职为炮兵营长”。

因为部队规模扩大十分迅速,纵队还成立了炮兵团,王承柱升任团长,手下还一下子多出三个营长空缺,原来的一团营长也空缺,自然有河边次郎一个营长位置。

“哦!日本人在八路军做营长,我们能采访他吗”记者格外好奇这是一个很好的报道素材。

经过沟通河边次郎同意采访,双方先是礼貌介绍。

女记者好奇的问:“河边次郎先生,这里是什么地方,刚才和你交谈的是谁”。

河边次郎用略带口音的汉语道:“这里是敌工部,专门用来教育感化俘虏日军的,我也曾在八路军敌工部学习过一段时间”

“刚才那是我的同乡,他被俘虏后还算配合,我来教育他要听从管教认真学习,争取早日洗去军国主义思想,回归反法西斯的正义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