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帝在朝臣的怂恿下一连颁了几条旨意,凡是有户籍的人家,每户加征一名十五岁以上的男丁从军以充盈兵力。
兵多了,所需的军饷军粮也相应的要加征。
越国国库早就因多年挥霍无度,官员腐败而见了底。
数百年前,西南西北诸国年年都会派时辰来朝贺,只求越国能同意通商,他们愿以物易物或以高昂价格求购丝绸瓷器。
可那时的越国正值鼎盛时期,自是不把这些小国看在眼里。
彼时梁国刚刚建立,也曾派使臣来过越国,却被越国当时的皇帝讥讽为鞑虏、蛮夷,若肯匍匐做越国的附庸国,才愿意与其通商。
越国仗势欺人,商队进关出关要依越国标准缴纳高额税款,而边关官员与官兵又要层层盘剥过往商队,时间久了,自然也就没人愿意与越国通商了,甚至连借道路过都不愿意。
这也是梁国西南商路受阻的主要原因。
朝廷在外赚不着钱财,便只能把心思都花在自己百姓身上。
各种税金,加上重男轻女畸形的社会形态,百姓变得越来越穷,贫富差距愈发加大。
钱财大多把持在自下至上的官员手中,或是与官员狼狈为奸哄抬把控粮食市价的商户手中,然朝廷能收上来的钱,却是一年比一年少。
眼下梁国大军压境,越帝心中本就没底,他也没历过战事,也只是听说梁军的铁骑所向披靡。
这会没了叶氏与之相抗,他能做的也就是扩充军力,紧锣密鼓的给各州府下了死令,上交固定数额的军粮送往前线。
这下更是苦了越国百姓,朝廷勒令上缴的粮食几乎等同于一家人一年的口粮,各州府官员见民情激愤,又说交不上足数的可以多一人参军相抵。
所以送往前线的士兵队伍中还能瞧见身量瘦小的少年、年逾五六旬的老汉。
军帐之中一片颓丧之气,毫无战意。
梁军骁勇世人尽知,就凭他们这些连刀枪都握不紧被临时捉来凑数的,被送上战场也就是去挡梁军弓箭的。
叶桓从前亲自带过的将士算是有些血性的,自叶桓进京请罪后,他们一直驻守在岭南。
叶桓的死讯与死因传回岭南军中时,上下皆悲痛不已,然更多的悲戚是缘于越军的主心骨断了。
再加上看到朝廷运送来的新兵全无作战能力,军粮中也尽是些陈米糠面,心中更是绝望。
前有强敌,后无助力,越军的士气低至谷底。
果然一如梁弈所料,赵雪桥所率的梁国大军一路近乎可谓是压倒性的胜利。
仅半年时间,梁军一路突破越国的重重防线,俘虏越军近十万人,斩守将数十。
越军军心溃散,毫无斗志,被梁军的刚猛气势所震,甚至已经认定了越国将亡的趋势。
甚至当赵雪桥率兵攻进一些小城之时,官员早已携妻小钱财逃离,守军未战便吓得丢盔弃甲,不战而败。
一路上他们并未为难百姓,梁军攻占的城池越多,赵雪桥越是心惊。
越国百姓的日子过得比他从前带着李二奎他们路过时更加凄惨,从当地被俘的官商家中搜罗出的金银却多如牛毛。
官员吃的是贡米山珍,百姓家中却是连些果腹的陈粮都没多少。
缴获的物资先行用于了充给军备,多余的便尽数发放给了受难的百姓。
梁国朝中有朝臣上书弹劾玉骁将军此举,认为缴获的物资应当尽数上交朝廷,梁帝却始终未置可否。
最后是梁珏的一篇策论堵住了百官的诸口。
文中言道,越国国土辽阔,土地水源丰沃,农桑种养、织染烧瓷之技尽握于越国百姓之手。
攻下越国容易,治理却不易,往后南北一统,更该善待百姓,才有利于促成两国早日融为一体。
梁帝龙体一直抱恙,六部统理之事已几乎尽数交予梁弈与梁珏分管。
梁珏主理礼部、户部、吏部,梁弈主理兵部、刑部、工部。
兄弟二人配合得相得益彰,国内诸事与派遣后援兵力,接管越国北境诸城一事推进得十分顺利。
越军节节败退,自前线撤离的兵力渐渐均退守至了越国最后一道大防线,襄州。
越国中段由一条越水横亘东西,襄州可俯瞰整条越水中下游,是全河流域最险要之处。
若想直捣京城,襄州必下。
又是近半年的全线推进,可赵雪桥最终却在襄州城处犯起了难。
襄州依傍在越水之畔,梁军善陆战,却不善水战,襄州防御工事经过近千年的完善,难以攻克。
若是强行突破,怕是死伤代价太为惨重。
不过越军之中也不乏有识时务之人,不似叶桓那般愚忠,见梁军善待百姓,也不曾屠戮俘虏,甘愿倒戈弃暗投明。
赵雪桥便是如此得了位名将。
此人唤为刘整,善骑射,沉毅且足智多谋,可却命运多舛。
景晟外祖曾言,此人不比叶桓,有野心抱负,越皇室若震慑不住,或将为异日之患。
可当时的越国老皇帝没当回事。
刘整被叶桓选拔为将,在西南一带战事中屡立战功。
从前因他身为北方人,在南边风头无两,盖过了一众南方诸将,为西南大将军所忌惮。
自此刘整的所有谋划计策再无用武之地,一概被大将军所否,若刘整立了新功责隐瞒不报,尽数计在与刘整有过节的川西太守名下。
大将军与川西太守勾结,诬告迫害刘整,刘整向朝廷上报却不得重视。
刘整眼看自己的袍泽接连被越国奸臣压制逼迫,只得夹起尾巴韬光养晦。
当初听闻于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怀远将军被刺配身死异乡,已是对他打击巨大。
此次梁军又一路长驱直入,刘整更是对越国的腐朽暴政已近绝望,毅然降了。
刘整降于赵雪桥帐下之后,并未授以兵权,于是便做了个谋士,襄助梁国从从川西南下的分支军队,攻下越国西境,斩杀了曾经迫害自己的那两人,报了半生夙愿仇恨。
此后几军会师,开始商讨攻破襄州之法,也是此人提出了破城之法,叫梁军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