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晓看向魏征。
如果江晓没记错的话,历史上徐世积归唐是在魏征的劝说下实现的。
不过,由于魏征被王净颜父子掳走,导致他没能去劝降徐世积,历史已经出现了偏差。
但或许,这历史上的一幕还能在此再重演一下?
魏征会意一笑,站了出来。
来来啦,徐世积,老道让你见识见识啥叫华夏好舌头。
拉着徐世积,魏徐两人便进了不远处的小树林。
魏征如何劝说徐世积就不提了,无非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江晓相信,如果连魏征都说服不了徐世积,那也就没人能行了。
那头魏征耍嘴皮子,这头也不能闲着,尉迟融立即向江晓建议,还是要趁刘武周补防榆次的人马未到之时,尽快打扫战场。
地上躺着上万人呢,所遗留的铠甲、兵器那可都是重要资源。
对此,江晓自然没意见,只让苏程秦尉迟他们自行安排就是。
都是个中老手,用不着他操心。
不过,江晓还是提了一条,不得扒取逝者衣物,并且将逝者的遗体都集中摆放起来。
当然,这条主要针对突厥人的。
打扫战场,哪怕时间紧迫,对自己人的尸体能妥善处理的还是要妥善处理,这不用江晓说,这都算古今惯例,因为这涉及士气问题。
没有人愿意自己战死后还曝尸荒野,如果有军队对己方战死者采取这种态度,那这军队绝对一触即溃。
死了都没人埋,谁给你卖命?
但对敌方战死者就不讲什么待遇了,基本上管杀不管埋,所以才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之说。
至于身上的东西,能扒走的全部扒走,尸体就地扔那儿,要是条件允许给你堆起来,那也是“筑京观”,所谓“战捷陈尸,必筑京观”也。
所以,当江晓说出“敌亦是人,可杀之,勿辱之,能留其体面便保之”的话时,倒让秦琼和尉迟融对他刮目相看了一番。
对敌尚如此,对己当更不赖吧?
总之,几千人开始迅速打扫战场,铠甲兵刃弓弩拿不了的就只捡尚好的拿,想挖个大的埋尸坑实在挖不了,便寻了个现成的山坑,推土埋之了。
好歹算是入土为安。
至于突厥人的尸体,就直接码放起来。
刘武周和突厥有一腿,他愿意将之送回突厥就送,不愿意就自行处理,那就是他的事儿了。
打扫战场的当口,魏征苦笑着回来了。
“老道嘴皮子磨破,无法得其归心。”
听了这话,江晓反倒一笑,老实说,徐世积再跟了他,他还真有点儿过意不去的感觉。
数数看:
郑国公魏征,鄂国公尉迟敬德,宋国公萧瑀,卢国公程咬金,胡国公秦琼,再加上虽未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但后期也进入凌烟阁、几乎为大唐打下半壁江山的刑国公苏定方。
五分之一还多啦。
这还没算齐王李元吉呢。
杨媛可不算,这女人从来就是自己的,和李二压根儿没关系,李二想都别想!
所以,差不多就行啦。
难道真让人家李二无路可走吗?
当然,如果还有人要来,咱还是不客气,但不愿意的,咱也不勉强,就像徐世积,虽然超级牛x,但就心向李唐,那就随人家去。
“懋功说,魏公(李密)亲自劝他降唐,他已经允了,断不可做朝秦暮楚之事,他现在效命于夏王窦建德,也是因老父在夏王处之故,且时刻准备归唐。”
“既然如此,那便随他去吧。老魏也不必介怀。”
魏征无奈摇摇头,不过马上喜笑颜开。
“今日能得尉迟融、秦琼两大猛将亦是大喜,我坞堡前后左右四方将军齐备!逐月,你还真是不虚此‘逃’啊!老道敢问,不知下次何时再‘逃’?”
江晓顿时黑了脸,老魏你会说人话不?
啥逃呀逃的?
咱不逃啦,咱已经向那女人许下了“后半句”的诺言。
绝不食言!
待到午后,战场终于打扫完毕,徐世积便和众人一一作别,然后率军去了。
江晓自然也赶紧离开榆次,时间越久,刘武周的人马到来的可能性越大。
对于榆次这座空城,众人的意见还是一致的,不可占。
起码现在还不可。
一是实力还不允许,二是夺城并不符合“高筑墙、广积粮、不称王”的战略。
不管是在刘武周眼中,还是在李唐眼中,夺城都代表一种特殊的意味,那就是“争天下”。
那结果必然是,趁你还实力弱小的时候坚决毫不留情地扼杀。
但“躲”在坞堡就给人的感觉不一样了。
坞堡自古就是“结堡自卫”之所,主打的是防御,说白了就是一群人找个地方躲避战乱。
哪怕其实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但给人的感觉总归是威胁不大的。
一个代表积极主动进攻,一个代表消极被动防御,显然后者更符合“苟起来”的政策。
所以,众人率军直奔坞堡。为了不引起晋阳唐军的注意,依然是穿山而行。
早些时候,魏征已经派人先行返回坞堡报信了,以免杨广他们担心。
路上,众人还顺便分析了突厥人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在榆次。
对此,最有发言权的尉迟融也是毫无头绪,因为若是刘武周借兵,不可能不告诉他。
最终,这个问题也没个确切的结论。
第二天破晓时,大队人马终于“满载而归”,赶回坞堡。算起来,所有人都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合眼。
男卒们行军打仗,此倒是常事,都还扛得住,可苦了妇卒们,也包括江晓在内,走路都快睡着了。
而看到江晓他们回来,尤其是江晓杨媛并肩出现时,在坞堡门口守了一夜的杨广、萧皇后和萧瑀也终于放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