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山统领大军清扫了辽东三郡,流放了无数世家,辽东百姓的日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好了起来。
无数的荒地,被勤劳的民众变成了一亩亩良田。
劳动虽然辛苦,但为自己劳动,那点儿辛苦就不算什么了。
能来辽东的人,生活大都不如意,其中不乏流民、黑户。
在张七九的治理下,三郡吏治清明。
这里天地很大,容的下所有人,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作用。
反观冀州,连番的大战,对这里的生产生活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直到张宝战死,冀州局势才逐渐明朗。
没了张宝,张梁也危在旦夕。
唇亡齿寒不外如是。
更何况,张宝麾下拥有黄巾最精锐的部队——
黄巾护法军。
是冀州黄巾里毫无疑问的主力部队。
张梁麾下的仅是黄巾的二线部队,连张宝都败了,张梁又能抵挡到几时?
纵观天下黄巾。
宛城黄巾张曼成战死后,赵弘接任黄巾统帅。
赵弘又因与汉军大战而重伤,前阵子旧伤复发已然病死。
现在的宛城黄巾被交到韩忠手里。
而韩忠作为宛城黄巾的新首领,竟派人向朱儁请降。
甚至有人怀疑,赵弘的死便是韩忠纳的投名状。
之所以发生这种情况,远在汝南的波才很能理解。
连番的大战,黄巾军已尽显疲态。
是时候歇一歇了!
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杀人狂、战争疯子,绝大多数人还是向往和平的。
听闻张宝战死的消息后,波才便在葛坡一带蛰伏了起来。
他是个聪明人,不然也座不到一路黄巾主帅的位置。
若是瞎蹦哒,说不得冀州黄巾覆灭后,下一个倒霉的就是自己。
于是,放眼全天下。
唐三三作为张角亲封的神上使,俨然已经成了黄巾最后的旗帜。
受“唐三三”的影响,慕名往辽东而来的黄巾残党不在少数。
对于这些跋涉万里而来的追随者,唐山照单全收。
这些可都是坚定的造反派,有他们的存在,必然能使辽东更加稳固。
至于汉庭的敌视,唐山倒是无所谓。
他就不信了,辽东这么远,汉庭在剿灭黄巾后,还愿意花费无数钱粮劳师远征。
只要他安稳的呆在辽东,不搞什么大动作,汉帝刘宏十有八九会当他不存在。
顶多,会令幽州自行解决。
至于那位即将到任的幽州刺史刘虞,此时正在赶来的路上。
他可是时时关注着那位的动态,要不了多久,那位便会到达幽州。
至于如何应对,是抓是放,或是挟刺史以令幽州,唐山心里已经制定了一篮子的计划。
“真是期待啊!”看着桌上的地图,唐山幽幽一叹,“天下英才何其多也!”
“黄巾终究是败了,大汉几百年的底蕴,并不是那么容易动摇的。”
由于张宝战败,徐晃的支援部队也损失惨重,2万的高邑黄巾而今仅剩7千余。麾下黄巾护法军被一战打残,仅剩5百余人。
黄天天麾下多是骑兵,因此损失并不大。
打不过了,咱还可以跑不是!
在汉军的追击下,徐晃被迫同黄龙(黄天天化名)合兵一处。
直到联军躲入太行山,这才摆脱了汉军的追击。
皇甫嵩可不是什么善茬,在解决了张宝之后,大军进逼张梁部驻守的广宗城。
对此,黄天天也无能为力。
刚经历过连番大战,以大军需要修整为由,拒绝了张梁的求援请求。
虽然他麾下有近3万的骑兵,一次性拿出来未必不能使汉军退兵,但凭什么啊!
这么早暴露出来,那他岂不是成了众矢之的。
汉军第一个要收拾的便是他。
狡兔三窟,适时的藏拙,才能保存足够的实力。
为救张梁葬送这大好局面,不值当。
今时不同往日,冀州的布局已经完成大半,张家三兄弟的死活,对张羽集团的影响已经没有那么大了。
这一切,都交给汉军收尾就好。
时间来到中平2年(185年)1月。
得知张宝战死,张梁自知危在旦夕,当即决定弃守广宗,连夜往巨鹿转移。
皇甫嵩早已洞悉,命宗员设伏。
可惜的是,张梁并未中计,命巨鹿黄巾前来接应,张梁的接应部队与宗员大战一场。
由于兵力不足,宗员不敢托大,只得下令边打边退,客客气气的给张梁让了路。
皇甫嵩与巨鹿太守郭典合兵一处,乘胜往巨鹿而去,同宗员一道将张梁部黄巾围于巨鹿城。
求援黄龙部无果,张梁只能硬着头皮与汉军打起了守城战。
期间,徐晃领本部数百人骚扰汉军粮道,被曹操、孙坚联合击败。
仅剩的数百黄巾护法军一战折损9成,仅剩数十人,徐晃、周仓、廖化因此受伤,何曼险些丧命,刘辟、龚都战死。
幸有黄天天亲自领兵救援,这才能保住性命。
之后,徐晃等人便一直在黄天天的看护下养伤。
黄巾与汉军激战日久,由于汉军兵甲精锐、士气高昂,张梁麾下黄巾军连连失利。
一月中旬,张梁不幸战死,汉军攻破巨鹿城。
被斩杀、生俘者数万。
皇甫嵩下令,俘虏全部斩杀,并搜集黄巾军尸首,筑“京观”以显其功劳。
徐晃远远观之,心中虽然愤慨,却是有心无力。
只能一手指天对着无数惨死的袍泽发誓:“有朝一日,吾定要将皇甫老贼满门诛灭。”
对于皇甫嵩的做法,黄天天也无法认同。
多好的劳动力啊!就这么浪费了,简直是暴殄天物。
上前,拍了拍徐晃的肩膀,“行了,我们快走吧!你这么大声,一会儿被巡逻的汉军发现就不好了。”
“等咱们发展起来,你报仇的机会多的是。现在能做的,便是保存实力,以待天时。”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稳一波,以后机会多的是。”
对于自己的无能,徐晃满是自责。拍了拍脸,让自己平静下来。
“走,我还会回来的。”徐晃咬牙道。
随即翻身上马,同黄天天一道扬长而去。
这次黄巾兵败,黄天天可没有闲着,收拢黄巾残党近十万。
这些人被他全部转移去了太行山。
对于这些黄巾残党,黄天天表现的非常信任,概因他们每一个人,几乎都有家人死在汉军手里。
这种刻骨的仇恨,便是黄天天收拢这些人的基础。
黄天天对这些人进行了整编,并安排一些亲信充当中高层,在他们的引导下,他们很快便走出了悲伤。
于是,大家都有了共同的目标。
那便是:推翻汉室江山,人民当家做主。
有了这些骨干力量,黄天天的底气便更足了,太行山的势力不少,但有实力的确实不多。
黄天天趁着张梁大败,收拢了包括徐晃、张白骑、何曼、周仓、廖化在内的十几员将领。
以这些人作为主力,加上自己麾下的将领,将队伍分成几十股,对太行山众山寨开始了全面清剿。
不能说一帆风顺吧!只能说毫无阻碍。
太行山有八陉九关。
太行山中多有东西向横谷,这些横谷便是陉。
比较着名的有八陉,即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等,又称太行八陉。
这些陉便是一个个重要的节点,而这一个个节点相连的线便是道。可以把这些点理解成为红绿灯路口,太行八陉就是以点带线,形成的交通网络。
因为有山口的存在,就有了出山的道路,有了道路自然要设置出山的关隘,要不怎么圈钱?
九关,即九座重要的关隘,可以理解为收费站。
比较有名的如壶关、平型关、居庸关、土门关、天井关、倒马关、娘子关、紫荆关、峻极关。
这些关隘,贵民城的商队经常过路,因此黄天天手上有不少草图。
他也学着唐山的样子,给众将分发各自的地图,让他们按图上目标行动。
为了不让敌人有所警惕,黄天天选择让众将校绕路。
壶关在上党境内。
因关口形似壶而得名,这地儿离得最远,黄天天便让徐晃领军收取。
平型关在雁门郡东面,东连紫荆关,西连雁门关。
距离中山郡并不远,早已被黄天天拿下。
那里有个瓶型寨,因为周围地形像是一个瓶子而得名,面对近万大军,仅有200人的守军部队很识趣的选择了投效。
居庸关又称西关,在常山境内,距离中山并不远,亦被黄天天拿下。
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边的叫“南口”,北边的称居庸关。
城关两边,山势雄奇,中间有有条18公里的溪谷,景色不错。
土门关又称“井陉关”,南面便是壶关,与与天井关合称上党三关。
黄天天让何曼、廖化两人同去,连带着天井关一并取了。
倒马关又称常山关,最近刚被黄天天打下来。
只能说,守将是个汉室忠臣,死的挺惨的。
几乎被疯狂的军队砍成了肉酱,黄天天很能理解。
毕竟,他麾下的这群人,哪一个不是与汉军有着血海深仇。
汉室忠臣遇上他们,只能说倒了血霉。
娘子关所在关隘,又名苇泽关,位于平型关南,井陉西口。
黄天天已暗中派人控制,只待大军到达,便能完全接收。
紫荆关又叫“五阮关”,亦称浦阴陉。
由五座小城组成,黄天天派周仓前去收取。
俊极关,南北峭崖,陡不可攀。
关门北约50米处是一深涧,石砌城墙由陡崖起止临涧的一座小山顶。
且居高临下,难攻宜守。
这座关隘只能从内部攻破,好在黄天天早早便想到了这点,相信要不了多久便会有好消息传来。
太行山延袤千里,百岭互连,千峰耸立,万壑沟深。
山西的许多条河流切穿太行山。
自南而北有:沁河、丹河、漳河、滹沱河、唐河、桑干河等,于是便形成了几条穿越太行山的峡谷。
只要大军行动够快,晋冀豫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8条咽喉通道,黄天天便能迅速掌握。
届时,进可攻退可守,还能依靠垄断三地商贸大发横财。
如此一来,岂不快哉。
(ps:均为后世关名,汉关隘没几座,可以理解为一个个人口聚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