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汉军主力,多在河北、南阳宛城、汝南、颍川及洛阳一带集结,对抗张角、赵弘、卜已、彭脱等部黄巾。
唐三三与张佐联军,几乎没有遭遇阻碍,自乐安、乐陵、渤海一路北上颇为顺利。
水、陆并进之下,大军犹如一股黄色海啸,席卷三郡。
此三地黄巾势力见唐三三势大,又是张角亲封神上使,纷纷加入。
一路收拢大军,如蝗虫过境,世家坞堡庄园亦不能幸免。
大势所趋之下,全都遭了殃。
三郡上下世家豪族之人为之一空。
及至幽州,唐三三麾下黄巾军,迅速膨胀至20万。
沿途州郡失守、吏士逃亡,消息不可避免的传至各方,震动京都、幽州大恐。
张角与司马俱联军,大胜董卓军,缴获无数,实力因此大涨。
在冀州渐渐站稳脚跟。
张角大胜之余,数次联系唐三三,欲共同进军洛阳,均被唐三三婉拒。
原南阳太守褚贡被张曼成攻杀,江夏都尉秦颉继任南阳太守之位。
6月,秦颉与荆州刺史徐璆联合出击,击败南阳黄巾军,秦颉斩杀张曼成。
后黄巾军退守宛城县,以赵弘为帅。南阳太守秦颉、荆州刺史徐璆、中郎将朱儁合军1.8万大军包围宛城。
而皇甫嵩与朱儁军继续进击汝南、陈国的黄巾,追击波才到阳翟。
最后在西华大败彭脱。
余军想逃到宛城,但孙坚登城先入,众人蚁附般推进,大破敌军。
成功讨平豫州一带的黄巾军。
朱儁与荆州刺史徐璆及秦颉共一万八千兵围攻赵弘,但6月至8月也不能攻克。
但由于朱儁急攻赵弘,致使赵弘重伤,黄巾军暂由韩忠统领。
京师有奏议召请朱隽回师,幸而张温上表说情,灵帝这才不许。
后朱儁又由于兵少不敌,便扩大防围、建筑阵垒,堆砌土山观望城内。
朱儁军鸣鼓攻打西南,黄巾军被引开,朱儁则亲率五千精兵掩杀东北,偷袭敌人后方,攻入城池,韩忠唯有退保内城。
双方再度陷入僵持。
广阳黄巾军杀死幽州刺史郭勋,以及广阳太守刘卫,黄巾军并未因汉室的动作而有败退的迹象。
汝南黄巾军在邵陵打败太守赵谦。
另一方面,皇甫嵩于8月到达东郡仓亭,大破黄巾、生擒卜己,斩杀七千多人。
而董卓进攻张角不成功,无功而还,便在乙巳日要求皇甫嵩继续北上。
欲合力再战张角,实在是想让皇甫嵩赶紧来顶锅。
张角三兄弟自击败董卓,黄巾军士气大盛,迎来了一定时间的喘息。
仅剩不足万人汉军,哪敢与现在的黄巾军正面相抗,只得边打边退。
见识过司马俱部黄巾的强大,张角拍板,效仿司马俱部。
黄巾军拣选精锐,编练成军。
号曰:黄天护法军。
不同于以往的黄巾力士,虽是信仰坚定之人,但人数极少,仅有千余人。
此黄天护法军乃是效仿汉军编制。
由张角亲自统领,有2万人规模,兵甲齐聚,人员尽是黄巾悍卒。
每日三餐,训练不停。
不止如此,张角每天的洗脑也没停过。
以至于人人披甲个个精锐,且尽是信仰虔诚之人。
黄天护法军里的绝大多数人,都愿为了黄天理想赴死。
校场上是一片黄色的海洋。
这些人皆是目光狂热的看着高台上的那人。
无人言语,无人喧哗,个个静默,仿佛一个个泥胎雕塑
高台之上,张角目之所及,尽是黄衣、黄甲、黄旗。
心中一口热血激荡。
“咳哼…”闷哼一声,为了不引起注意,张角强自咽下口中鲜血。
转过身,直指下方大军,“二弟、三弟,此一军如何?”
“雄壮否?”
张梁、张宝微笑颔首。
“有此一军,汉军不足虑,汉庭不足惧。”张梁面无表情道。
张宝狠狠攥紧拳头,内心说不出的激昂,“凭此一军,可追亡逐北,败尽天下豪杰。”
三人离去,大军各自归营。
张角正在与张宝、张梁两兄弟商量下一步战略。
收到通报,斥候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报!”
“唐三三部,唐三三部黄巾已经北上幽州了!”
张角懵了,有点不敢相信。
外面流言满天飞,唐三三将与他们主力会师,直捣洛阳。
怎可能北上幽州?
虽其确实在往渤海郡进兵,但那不是在收刮钱粮,拓展地盘与军力吗?
怎么会北上幽州?
张梁、张宝二人闻言,齐齐将目光看向了自己的大哥。
“咳咳。”张角擦了擦嘴角,收起绢帛藏在怀里,“具体是什么情况?仔细说说。”
“唐三三部黄巾,一路沿乐安、乐陵、渤海北上,收复失地,驱逐豪强,缴获钱粮无算。”
“司马俱自巨鹿分兵八方,又以粮食为诱饵,吸引包括冀州北部中山、长山、河间、渤海等郡黄巾往渤海郡进军。”
“有钱粮引诱,诸郡黄巾多奉神上使之令,不敢懈怠。”
“唐三三部因此收拢黄巾数十股。有青牛角、五鹿、羝根、李大目、左髭丈八、苦蝤、刘石、平汉、大洪、白绕、缘城、罗市、雷公、浮云、飞燕、白爵、杨凤、于毒等部。”
“全据渤海,号称拥众百万。日前,正一路北上幽州。”
听完事情经过,张角只觉得整个人浑身轻松,茅塞顿开。
一往的疑惑迎刃而解。
唐三三此举,这是在挖他张角的根啊。
心中骤然火起,“咳咳咳……”
“唐贼,唐贼啊!与那唐周何异?”
“咳咳咳。”
血液充上大脑,张角只觉一阵眩晕,口鼻喷血。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可给张宝、张梁两兄弟吓得不轻。
张角可是整个黄巾的顶梁柱,没了他们人公将军与地公将军,黄巾还是黄巾。
没了张角这个大贤良师,黄巾离覆灭也就不远了。
“大哥。”
“大哥!”
两人心头一紧,纷纷上前搀扶。
唐三三北上的消息,着实让汉庭狠狠松了口气。
天下黄巾的大头在冀州,冀州黄巾一半被张角掌控,一半随唐三三北上。
如此形式,无不向外人表明:黄巾内部不合,且各自为战。
宜各个击破。
皇甫嵩也是这么认为的。
皇甫嵩北上东郡,刚率军击败卜已黄巾军,便听闻董卓调他北上。
虽心中不忿,但还是选择了听令行事。
当然,趁此机会上书参董卓一本,皇甫嵩还是非常乐意的。
“哒、哒哒……”
战马的嘶鸣声,惊醒了正在埋头沉思的皇甫嵩。
推开账帘,走出帐外,正巧与来人撞了个正着。
马上的青年身形雄壮,腰挂一把古锭刀,正是左军司马孙坚。
皇甫嵩对于孙坚是发自内心的喜爱。
这次攻破卜已黄巾,这位可是首功,作战勇猛,常常置生死于度外。
能从朱儁处借来孙坚,绝对是他最英明的选择。
“孙司马,你来的正好,将卜已送回洛阳的任务,还得交给你来。”
“还有这份奏报,还请一并带回去。”
帐外那人,孙坚怎么可能不认识?
这是给自己送功劳来了。
孙坚大喜,赶忙翻身下马。
对着皇甫嵩直接郑重一礼,“必不负皇甫大人厚爱。”
“来日若有需要,某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皇甫嵩对于孙坚的表现非常满意,乐呵呵的将人扶起。
一定程度上来说,孙坚也算他的故吏。
他日孙坚封侯拜将,必会念他一份恩情,未来这份恩情亦会福泽子孙。
惠而不费的事,皇甫嵩还是非常乐意做的。
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在哪里都吃得开。
这还是很值得他去学习的,尤其是趁现在,手握兵权。
多多提拔一些可靠将领,未来也可为自己羽翼,如此再合适不过。
身处洛阳深宫的刘宏,这些日子总算过的舒心了些。
外部节节胜利,波才余部被消灭,宛城形式算是稳住了,东郡黄巾也被皇甫嵩所剿灭。
现在唯一仅存的,能够对自己造成威胁的,也只剩冀州黄巾。
殿内歌舞升平,一个个姿色妖娆的舞女在悦耳的钟鼓声里翩翩起舞。
听完小黄门的汇报,中常侍张让脸色一阵变换。
抹了把脸,神色迅速恢复正常。
“可恶,入他娘,这董卓真是个蠢货”张让低声咒骂。
“怎么办,怎么办?”
张让找来其他宦官,众人一阵合计。
那董卓可是他们宦官一系举荐的人,如今大败亏输。
若是被刘宏知晓,他们谁也讨不了好。
“若是被那些党人参上一本,可如何是好。”张让心中担忧。
赵忠眯缝着双眼,淡淡道,“为今之计,只能先下手为强。”
“你是说,主动坦白?”郭胜小声道。
其他人凝眉沉思,思考这件事的解决办法。
都不想这事情牵连到自己,但这事总是要找一个背锅侠的。
究竟该怎么做,又由谁来背锅,这是一个问题。
赵忠摇摇头,随即解释道:“董卓虽不堪大用,但这人我们又不能不保,他是我们朝堂外仅剩的力量。”
最后,众人齐齐看向蹇硕。
刘宏斜靠在美人怀里,张嘴接过女人的投喂,目光在场上来回巡视。
回过身,在女人脸上亲了一口,惹得身后美女娇笑连连。
“舒坦!”
“接着奏乐接着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