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资本皇帝 > 二百三十九章连环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周瑜想的多一点真不是坏事。

置地集团在易通地产股票上惨败,损失惨重,确实对怡和系带来很大影响。

去年香江资本市场这场股权争夺战,令凯瑟克家族震怒,直接导致了怡和系高层动荡,怡和系走马换将重整旗鼓。

如今怡和系刚刚换了掌门人,新上任的大班凯瑟克却在发愁。

怡和控股是置地集团大股东,怡和的年报要将置地集团纳入合并报表。

原本预计85年置地集团业绩还不错,谁知第四季度竟然亏了近六个亿,以至于抹平了全年利润不说,还略微亏损。

我勒个去了,简直糟糕透顶!

置地集团亏损,必然连累怡和85年的业绩,简直是给凯瑟克一个下马威嘛。

至于置地集团为什么亏损,凯瑟克当然清楚。

置地集团想要吞并上市公司易通地产,耗费了巨额资金竟然一无所得,他对于前任大班一肚子怨言。

怡和洋行是香江最早、资格最老的公司,竟然败给了初出茅庐的新手,何至于此!

真是丢尽了大英帝国的脸面。

看看对手是谁,一个刚从大陆来的年轻人,还有一个是刚从校门走出来的女娃,一门寡妇和一个小女孩。

我勒个去了,说出去都让人脸红。

对于这场惨败,怡和系心有不甘。

对于直接责任人韦德肯定要追究责任,前任大班继续留任是不可能的。

怡和洋行是19世纪香江四大洋行之一,是实力最为雄厚的英资财团,一直由凯瑟克家族控制,怡和旗下的香江置地是当时香港最大的地产商。

这些年,当地华商发展也很快,羽翼逐渐丰满,英资企业一家独大已经成为过去。

早在包玉刚收购怡和系的九龙仓,怡和高层对华资的觊觎已有防备。

怡和专门打造了“连环船结构”,核心是怡和与置地互控,即怡和控股和怡和证券控制置地四成股权,置地反过来控制怡和控股的四成股权。

以此,强化抵御外敌的能力。

当年香江有个大时代电影,题材中就有一个所谓八股连环,或许那个题材就是怡和系原型,只不过数量增加了而已。

其实,过几年怡和系已经不止怡和、置地连环,而是数家上市公司互控,形成一个更大的连环。

这不仅让人想起了赤壁之战,曹操的连环船不也被周瑜、诸葛亮一把火烧了嘛。

或许西门.凯瑟克不太了解中国历史,不知道三国这个典故。

连环船遇到周瑜,这是宿命,不倒霉也要倒霉。

不错,连环船结构也有颇大破绽。

倘若对手若控得一船,就可与另一只连锁的船展开贴身肉搏战了。

如此以来将一损俱损,后果更可怕。

这些年香江华资企业对怡和系虎视眈眈,这才是凯瑟克的心病,不得不小心应对。

从远的说,80年包玉刚收购置地集团旗下的九龙仓,近的说,去年易通地产这场股权大战,都是活生生例子。

阴沟里翻船的事情不是不会发生,而是非常有可能。

虽然当初怡和主席纽璧坚为防犯华资财团觊觎,想出透过怡和与置地互控,扞卫公司控股权,但随着1983年香江地产因**问题的地产崩溃,怡和、置地互相控股反成怡置系负累。

1984年1月,置地以每股12.3港元配售股怡和股票,套现巨量现金,使置地持有怡和股权从42.6%减至25.3%。

同时,怡和亦将对置地的持股量从30%减至25%。

不得不说怡和系的防范是必要的,而且很及时。

这也为将来避免重蹈九龙仓覆辙,打下了坚实基础。

原来历史上的确发生过华商收购置地集团的经历,1988年4月初,李半城首次向舆论披露长实持有置地股份。

华南虎吞并老狮子的现代寓言充斥市场,愈发甚嚣尘上。

4月底,以李半城为首的华资新财团草拟函件致置地集团,要求在6月6日的置地股东年会上,增加一项委任新世界主席郑玉藤、恒基兆业主席李兆几为董事的议案。

华资新财团已经捏有一张王牌,持股权已直逼置地的控股公司怡和。

凯瑟克与包伟士急谋对策,布置反收购。

88年4月28日,怡和策略与所控的文华东方发布联合声明,由文华东方按每股4.15元的价格,发行10%新股予怡策,使怡策所持文华东方股权,由略低于35%增至41%。

精明的李半城亦意识到事态的严峻,怡策与文华东方股权的变化,虽与置地无直接关系,却是怡和抛出的反扑信号。

其后,怡和将会随机抛出一系列的反收购措施。

素有耐心的李半城不得不先出一招。

5月4日傍晚,股市收市后,李半城、郑玉藤、李兆几等,赴怡和大厦与西门·凯瑟克、包伟士谈判。

虽是短兵相接,双方仍彬彬有礼。

李半城开门见山,说明本财团收购置地的诚意,提出以12元\/股的价格,收购怡和所持的25.3%置地股权。

凯瑟克亦单刀直入,坦率且坚决地表明否定意见:“不成,必须每股17元,这是去年大股灾前你郑重其事开的价格。李先生素以信用为重,不可出尔反尔。”

李半城平静地说道:“凯瑟克先生,如果你未得健忘症的话,一定还记得,这17元并非双方敲定的成交价,都表示继续谈判重新议价。现在置地的市价才八元多一点,我们以高出市价近四成的价格收购,怎么能说收购价下跌了呢?”

双方绵里藏针,气氛有着浓烈的火药味。

素有“沙胆彤”之称的郑裕彤,以咄咄逼人的口气挑起新一轮较量:“既然和谈不拢,那只好市场上见。我们四大集团将宣布以每股12元的价格全面收购。按证券交易惯例,收购方的出价高出市价两成以上,便可在市场生效,置地的公众股东会站在我们一边!”

包伟士以牙还牙,说:“我们将奉陪到底,只要你们不怕摊薄手中的股权的话。置地不是九龙仓,更不是港灯,置地就是置地!是怡和的手中置地!”

包伟士半含半露,无疑又把杀手锏抛出来。

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以下结局:

1988年5月6日,怡和控股、怡和策略及置地三间公司宣布停牌。

同日,怡策宣布以每股8.95元,购入长江实业、新世界发展、恒基兆业及香港中信所持的置地股份,合占置地发行总股份的8.2%,所涉资金18.34亿港元。

这样,怡和所持的置地股权,由略过25%增至33%多,控股权已相当牢固。

喧闹数年之久的置地收购战,就以这种结果降下大幕。

这也是李半城一生为数不多的收购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