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黎朝,北部边境
一条蜿蜒的的队伍正在快速前进,军纪严明,士兵们快步赶路,除了盔甲摩擦的声音没有其他声音。
忽的,一阵马蹄声响起,传令兵骑着快马穿过士兵而来:
“将军,我军已经进入后黎朝地界,后黎首都东京距此不过六百里,我军急行六七日即可到达。”
李邦国骑在马上,听到传令兵的禀报,皱着眉看着后黎朝的地图。
短短六百里的距离,但其中丛林密布,山林众多,道路曲折,不是很好走。
李邦国转身看着身侧的中年汉子开口道:
“董参谋,左路军,中路军,情况如何?”
李邦国话音刚落,身侧的汉子就接过李邦国的地图掏出炭笔在地图上标注起来。
当地图回到李邦国手上时,三路大军各自的位置,预定行军路线,行军时间,路途地形全部被清清楚楚的标注在图上之上。
“禀大人,您看,左路军黔国公自腾冲城而出,三日内即可入宣慰司平叛,目前没有遇到任何阻碍。”
“中路军岳师长沿路南下,如今也已经到达后黎朝,沧澜王国,我朝三者相交之地。”
随着李邦国的阅览,一旁的参谋随即在图上解释起来。
李邦国看到这标注完全的地图,心中不由十分满意。
陛下刚刚改革军制的时候,他时常能听到军中将领的抱怨。
本来一人的权利分给三个人,将领们都觉得自己受到了牵制,露出不满情绪。
包括李邦国自己也心中有些不舒服,但当战事一起,他在亲身体会到新军制的好处,这也太省事了!
他作为军事主官只用考虑派谁领兵,怎么走,怎么打就行。
大大减轻了军事主官的工作量,这是他参军以来指挥的最轻松的一场战役。
后勤布置,战局形势这些原本要头疼的问题全部不复存在了,他两个嘴皮一动,参谋就把汇总的信息悉数禀报。
而且之前他还担心陛下设置的什么政委军职和主官平齐,会牵制他的指挥,没想到完全是多虑了。
战事一起,他的命令便是军队的最高指令,政委只在和平时间的进行日常活动时,会有较大的权利。
这新军制真是好用的紧,李邦国亲身体会后只得出一个结论,反对这新军制的只有两种人!
一种是贪恋权力,控制欲强烈的,而另一种,便是心图不轨的。
为将者,打好仗,想着怎么打赢不是更好,你军政一手抓,想造反不成?
“将军,猎户军暂统领求见。”
李邦国低头标注沉思着新军路线,头也不抬开口道:
“让他过来。”
不多时,一身着猎户军装备的男子快步而来,拱了拱手:
“李大人,如今已入后黎朝地界,猎户军的儿郎们请战热情高涨,我们猎户军何时出战?”
李邦国看着眼前面露焦急的汉子微微一笑,这打仗还有这么积极的?又不是去捡钱。
眼前的中年男子暂代猎户军统领一职,李邦国本觉得猎户军只有百户便足以,但当他传个命令时彻底认识到了自己的愚蠢。
几百个百户,全部站在一起喊一嗓子众人都不一定能听清,所以在猎户军出征前选拔出了几个拔尖的百户充任暂千户,又让众人推举出了一个暂统领。
如此一来过来命令传达效率高了许多,丛林遭遇战需要相互配合的时候,也有个能服众的指挥。
“刘统领别急,这就去吧,告诉百户们,围绕大军行军路线百里内行动,不要离大军太远。”
“主要清扫埋伏,捣毁据点,如遇敌方大军则迅速撤退,明白了吗?”
听到李邦国的吩咐,猎户军统领反而脸色一苦:“大人,儿郎们都听闻上阵杀敌才可晋升,不与敌军交战的话我等岂不是……”
猎户军这些日子已经彻底体会到大军新军制的高福利,而猎户军所有官职都是暂代,一切以此战过后战功论功行赏。
所以猎户军人人都想立功,都想当官,不杀敌,何来官职?
李邦国闻言向刘统领招了招手,待刘统领走到近前后,开口道:
“五个后黎朝民兵即可顶得上一带甲士兵,明白了吗?凡沿途所过,犁庭扫穴!鸡犬不留!”
听到李邦国开口,刘统领顿时大喜过望,这样他们也有军功了,保证道:
“下官定奋勇杀敌,为大军扫清障碍!”
李邦国见状随即拍了拍刘统领的肩膀,鼓励道:
“好好干,此战过后,本将亲自给猎户军表功!”
看到刘统领离去的背影,参谋不禁开口道:
“将军,这些猎户军成军不久,军纪有待考量,民兵难以辨别,如此吩咐怕是会杀良冒功啊!”
李邦国回过头看到满脸疑惑的参谋,满不在意的摆了摆手,淡淡开口:
“这样,不好吗?”
李邦国冰冷的话语,参谋瞬间便明白了李邦国的意思,不禁打了个寒颤,嘴唇哆嗦道:
“下官懂了!”
李邦国回过头来,看着刘统领离去的背影没了刚才的决绝,面露复杂,心中叹了口气。
他并非嗜杀之人,这个命令他犹豫了许久,之所以没有放猎户军出战,正是这个原因。
因为一旦下令,后黎朝怕是要被屠戮殆尽了。
但不下令,依往昔历史,这片土地的土着是绝不可能臣服大明的。
土着一有机会便会派军骚扰大明边疆,要么朝廷以大军维稳,要么边境百姓蒙受损失。
大军维稳,势必会给百姓,朝廷加上沉重的负担,边境百姓被袭扰,那带来的损失更大。
这任何一项后果,都是朝廷难以接受的。
临行前朱祁镇的提点犹在李邦国的耳侧,为将者不能仅仅考虑局部战局的胜负,更要着眼全局。
包括如何善后,如何为国为民谋利,这些都是要考虑的。
开启战争,若不能摄取利益,则于国于民有大害,战争一定是让国家,百姓受益才行。
一念至此,李邦国动摇的内心重新坚定了起来。
宁背一世之骂名,也要让子孙后代享福!
此战过后,他必定会背负人屠之名,但大明的百姓会减少许多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