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东晋:从谢道韫咏絮开始 > 第四十六章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四十六章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正午时分,暖日高照,王凝之邀请祝英台到家府坐客。

吃罢宴席,二人来到书房论文艺,临摹字帖,言行举止,颇为知音。

王凝之有着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思想,祝英台同样有着这种思想,要说区别,只有一点,王凝之后世来的罢了。

当下,书房中,王凝之席地看向祝英台白净的脸庞,见纤细的手指挥动着毛笔,一个个劲秀的字迹印入白纸。

王凝之不由想到后世一首越剧,其中对话回荡在耳边:“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一个祝英台才貌双全。她只见,读书人,南来北往。女孩儿,要出门,难如登天……”

念及,久久不能释怀,平白多了几分对英台兄的珍惜。

与此同时,刘宏青正在忙碌钱唐第三批分田,刘越、胡庆彤也在积极训练兵马,力争一个月训练成型,身体有素,基本听的指挥。

半年内,身体素质基本与老兵相等,个人作战能力极大提升,能够进行夜袭作战。

一年半内,争取成为一支异军突起的军队,做到遇敌袭临危不乱,反做出有效的反击。

现在即将过新年,迎来公元351年,距离殷浩(353)许昌兵败,仅剩短短两年罢了。

仔细想想,投桓温一定是不可取的,因为自己已经标签到司马昱阵营里面,只有在朝廷军尽失后,代替之,成为另一支强军,抗衡桓温荆州军是最明智的选择。

历史上,自从公元354年开始,桓温便基本掌握了东晋的军权,无论是各地的地方军,还是朝廷军,都只能老老实实的听从。

没办法,那时候朝廷的七万大军被殷浩葬送了将近半数,东晋的军队加起来也不过十几万,再加上桓温灭国的威望太大,自然顺利掌握了东晋军权。

但若朝廷还有一支可以抗衡桓温的军队,情况变不一样了,绝不会束手以待,后面的五个皇帝面对桓温时,也不会如此诚惶诚恐了。

说起来,王凝之比前秦第三个皇帝苻坚(淝水之战)还要大上几岁,而他能够统一北方,前秦丞相王猛功不可没。

王猛出身贫苦,举于畚箕之间,桓温第一次北伐时(354年),曾欲投奔,桓温欣喜,以高官俸禄后代,但最后因种种原因,继续闲赋,盼望一位民主的到来。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王猛以一介白身,投奔东海王苻坚。

苻坚杀死秦帝苻生,自己登基为帝,给了王猛犹若手足的信任,事实证明,苻坚、王猛联手一扫北方诸国,建立起了南北朝历史上政治清明,国力强盛的秦国。

较真起来,他们二人比之刘备和诸葛亮取得的功绩强多了,这不单单体现在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上的功绩。

还体现在民生上,王猛抵制权贵,整肃吏治,劝课农桑,开放山泽,兴修水利,改进耕作,实现田畴开辟,仓库充实。

同时对穷苦百姓极为重视,因为王猛的嫉恶如仇,前秦少有百姓受到官吏欺压。

而此时的王猛,正以贩卖畚箕为生,王凝之准备于后年请辞北伐之际,专门拜访他。

时间消逝,很快来到了下午。

申时一刻,祝英台有事请辞,王凝之挽留不成,起身送别,一路送到了府邸正门的外。

朱红大门前,祝英台微微拱手,开口道:“叔平便送到这儿吧,今天的讨论让我很欣喜,不过更欣喜,能在钱唐遇见叔平这般知心之人,这世上,除了母亲和银心,怕是只有叔平了。”

或是怕王凝之疑心,便又道了一句:“不要多想,我爹爹对我很好,只是他有点不理解我。”

闻言,王凝之有些想笑,在心中叹道:“你这语气,说话的神态,也只有梁山伯那个木头看不出来。”

罢了,罢了,等祝英台亲口暴露身份,自己再提醒一下吧。

祝英台头高挑的身影从府邸前渐行渐远的离开,王凝之凝目远视,思绪繁多。

“没有几日了,这一别,恐怕便是两年吧。”

二人心中都在想着,思绪不禁漂流到今天正午。

依稀记得,飘散浓厚墨香的书房,两道身影,一个白纹墨袍少年,渊清玉絜,温声说着话,眉目淡淡,含笑意而不展。

另一个是书生打扮,举止朗爽,身型略微娇弱,说话的调调似女子,眸子中展现的除了不拘一格,还有女子独有的情意。

这种情谊道不出来,因为这是女子心中所想,像种子,埋藏在她自己也不知道的地方。

一刻后,王凝之和幽兰来到了罗氏的娘家看望,这是一座二进小宅,看样子有些年头了。

罗述全听到下人禀报,连忙来到门前接待,热情的迎到正厅,倒上好的茶叶招待。

幽兰则与罗氏来到后院,看着三个孩子们轮流荡秋千,口中说着家常话。

因为罗述全并未见过王凝之,罗氏便给王凝之编了一个身份,会稽郡一个大户人家。

主要是作为女儿,太了解罗述全的性格了,就是一个黑心商贩,只要能赚钱,别管什么黑心不黑心的。

而王凝之的性格,罗氏也了解,虽达不到嫉恶如仇,但心里对这样的人总会有不满的。

其实,若让王凝之知道了,倒不会怎么怪罗述全,当然也不会称赞。

这是社会最真实的面目,在这种封建剥削下,作为一个深受剥削的底层人,他的行为是人的本能,难道换一个贫苦百姓就不会这样选择吗?

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生活的,如果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富裕,没有百姓会拒绝。

因为百姓本不是圣人,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百姓,有的私心大,有的私心小,只一个平衡就好。

试论今古,谁是真真正正的圣人,谁也说不清楚,孔圣人吗?确乎是至圣先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