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母让萧启去前头帮她盯着铺子,她来洗尿布,被萧启拒绝了,“娘,你去守着吧,家里有我呢。
你不要什么事情都争着抢着做,你要学会放手,不然你会很累的。”
萧母觉得她做事是应当的,可被她儿子心疼,她也很开心。
因此萧母道:“行,娘听你的,那我走了,有事你使唤几个小的过来叫我。”
萧启摆摆手,他总觉得他被小看了。
萧玉芬在她忙活期间,也打算给萧启帮忙,也被萧启打发了。
萧玉芬还和萧母闲话,说她弟弟是被严舒窈调教成二十四孝好夫君了。
萧母有些吃味儿,不过她也不得不承认,若是没有严舒窈,她儿子是绝对不会变成今日这个如此优秀的人的。
晚些时候下工的点儿,严母提着些东西过来,都是些产妇适合吃的补品,她带过来让萧家人煮给严舒窈吃。
严母昨儿就知道严舒窈生产了,可那个时候严舒宜闹着说她不舒服,她就守着严舒宜去了。
今日工坊里又忙,她忙完了才过来的,所以时间就有些晚了,严母心里还挺愧疚的。
严舒宜闹着不舒服时,严母十分担心,不过到后头她后知后觉的感觉到,严舒宜很有可能是假装的。
不然怎么会前脚还闹着不舒服马上要生了的人,后脚就能走能跑一点儿事情也没有了。
当她察觉到的时候,她语气不太好的问了严舒宜,严舒宜一口否认她没有这个想法,她只是觉得不舒服,想有人陪着她而已。
至于为什么她前头感觉要发作了,后头又没事了,她都说那是她身体的真实感受,绝对不是她拖延严母的手段。
她可不傻,她心里是如何想的,她又怎么会说出来,被猜准了她也得狡辩,不然她好不容易又捡起来的母女情又会被她弄坏。
对此,严母心里也是存疑的,有时她觉得是她错怪严舒宜了,可有时她又觉得严舒宜就是故意的。
因为严舒宜经常性的发作,导致本就忙碌的严母更加的没有多余的时间。
严舒宜那里日子过得不太好,所以她花费的功夫就要多些,严舒宜也学聪明了,她只要示弱,严母就会不由自主的偏向她。
严母不仅请了严舒宜隔壁的邻居平日里帮忙照看严舒宜,她还给严舒宜请了稳婆,连后头严舒宜坐月子时的婆子她都已经帮着准备好了。
至于严舒窈这边,严母没时间过来,也只有多买些东西,再添些银子了,毕竟严舒窈有萧家人帮忙,而严舒宜只有严母了。
面对有些亏欠的看着她的严母,严舒窈是觉得无所谓的,毕竟她都不是正主,这母女情她并不是很在乎。
若是严舒窈还是原本的严舒窈,估计她心里会有些难受吧。
人都是这样的,特别是当父母的,总会不由自主的偏向弱势些的子女。
送了东西,又看了外孙,严母又着急忙慌的走了,她心里还记挂着严舒宜,怕她就要生产,她得过去看看。
严母的担心很显然是多余的,严舒宜每天都闹着不舒服,要生了,可她一直到严舒窈生产了半个月过后,她才发动了。
痛了大半天,严舒宜平安产下一子。
张家的事严舒窈一贯是不管的,严母过来给她报喜,她让严母带给严舒宜的儿子一个平安锁,算是她这个当姨母的一份心意。
严母笑的十分开心,两个女儿都生了儿子,嫁为人妇后的任务算是完成了一半了。
严舒窈出月子这天,正好是萧启归队的时候。
自小皇帝登基以来,朝中的各项事宜均以几位辅政大臣为首。
可当如今各方势力并不臣服于当今,江南一带因之前四皇子的苛捐杂税,导致的百姓日子艰苦,已经有两波势力揭竿而起,集结起来的兵力已经在慢慢往京城方向发展了。
加上暨王和澂王明面上的附属,实际上却是割地而治,这让本就不算安稳的大周更加摇摇欲坠了。
这一次秦知译他们先是会回北地,然后会去北边与中州的交界处陈兵,一来可以方便出兵往中州和京城,再来也是对想要攻进北地的势力的威慑。
江南一带的叛军,一路是难民集结而成,另一路队伍来路不明,探不出领头之人的来历。
秦知译不怕难民队伍,可对于那支未知的队伍,他心里还是有几分忌惮的。
按照最新传来的消息,那支队伍现已占领了五个州城,而且他们还支援难民队伍武器和粮食,让他们能有更多的机会去攻城掠地。
这般作为,可以看出领头之人的心计可见一斑。
大周目前已经呈现出四分天下的现象,王朝的分崩离析仿佛是大势所趋。
一分为秦家军所在的北,一分为两处叛军势力的南,一分为京城所在的东,剩下的一分为澂王和暨王所在的西。
自世道出现乱象以来,秦知译的动作就没有停止过,北边现在的人口,已经比起之前增添了不少。
要知道各地的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战时,人就是最大的武器,不然怎么日子越不好过,那些上位者越要征兵呢。
北边人口的增加,一方面可以增强兵力,另一方面可以大量的开垦土地,让北边的良田更多,产出的粮食更多,也能养活更多的百姓和兵将。
其实北边能发展的这么好,离不开严舒窈她们那几个工坊。
特别是玻璃工坊和香皂工坊,里头的货物已经能卖到北蛮那边去了。
上次因为卖玻璃制品给北蛮贵族,还解救了不少大周人,可他们也找到了一条隐蔽的路,后头又利用了起来,让工坊里的玻璃制品大量的销往北蛮。
大量的玻璃制品也就代表着大量的金银,秦知译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