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家村的妇女主任是王桂芬。但是吧,由于王家村妇女同志没什么事情,所以她这个职务也就形同虚设。有时连她自己都忘了,自己身上还有个妇女主任的职务。

这不,周杏红领着闫秀梅来找她时,她才突然想起这么回事。

当听说她们要建一个妇女互助组织,王桂芬举双手赞成:“支持!我绝对支持!我早就说,要响应号召,男女平等。我们妇女同志也能顶起半边天。别的不说,就说这食堂,我都能顶起一整片天!”

王桂芬毫不谦虚。

那可不是吹牛,王家村就属她厨艺最好。

“婶子,以后我们还得多麻烦您,到时有事我们再来找您哈!”周杏红和闫秀梅也算能说会道。

“行行行,我先代表我们王家村妇女同志感谢你们!”王桂芬说完,按捺不住八卦的性子,“你们到底是要做什么?先跟我透露透露呗,我也好给我们妇女同志们把把关!”

反正也不是什么秘密,再说了,周杏红知道,想把事情最快地传出去,还得靠桂芬婶子。

听完两人介绍,王桂芬直拍大腿:“好啊!太好了!哎呀,要么说皎皎聪明呢,还有那些城里人,人家就是不一般,咱们想都想不到!”

其实也不是想不到,主要还是没钱。自己都勉强能过好,怎么帮别人?

“那我们王家村可没这样的问题。不是我作为妇女主任吹嘘,我们王家村的妇女同志,在家里的地位还是很不错的!”

王家村在这方面确实是楷模。一直以来,王家村女性同志的地位都不是很低。

“那到时我让我家闺女也回来学,行不?”

王桂芬生了三个闺女,两个儿子。不过大儿子没站住,现在就狗蛋儿爸一个儿子在身边。

三个女儿全都出嫁了。两个嫁到县城里,一个小的嫁给个当军官,随军去了。

“我听说您家两个姐姐嫁到县城里了?”周杏红问。

“嗨,管她嫁到哪里,技多不压身嘛!我跟我儿子儿媳妇说好了,以后种药材,我两个女儿要回来一起种的话,就分她们一半。”

女儿虽说嫁在县城,但是日子过得可不如他们在乡下的好。每个月要不是他们接济,靠他们那点定量可不够吃的。

她们又没有正式工作,大女儿还好,找了个临时工,虽说一个月不过十来块钱的工资,那也比没有强。

二女儿就不行了,每天在家操持家务,一家老小十几口吃喝拉撒她都得管。好在娘家还算给力,时不时接济一二,不然二女儿在婆家日子可不好过!

“桂芬婶子,您可真开明!一般这出嫁的女儿,哪还有这个机会?你儿媳妇也真是不错!”闫秀梅真心实意地说。

要说谁家最疼女儿,王桂芬当仁不让。当初她害怕两个孩子在农村只能靠天吃饭,便想方设法把她们嫁进县城。没想到王家村这些年越过越红火,后悔也来不及了。

不过好在他们家条件好,也能给孩子们撑腰。她时不时让儿子给两个女儿送些吃的去县城,换来两个亲家的别样对待。

闫秀梅羡慕不已。

周杏红也忍不住叹道:“所以咱大队这妇女主任,非您莫属!”

王桂芬倒是不谦虚,笑着接下两人对她的夸奖。

妇女互助组织办公地方也定下来了,就在大队部。王桂芬专门替她们争取了一个办公室,挂着王家村妇联兼妇助办公室的牌子。

闫秀梅和周杏红正式上班,成为有办公桌人。

农忙时节,整个新津县人都忙得不可开交。桃子还没摘完,又得抢收,家家户户连轴转。

学校放假了,孩子们都得上阵帮大人干活。

风家的地一向是最早收完的。村邻们也不打招呼,都不约而同先去风家把庄稼收了,再收别的。

皎皎之前答应给大家准备药材种子,这段时间天天带着大白上山。

等地里活都忙完了,她这边也忙得七七八八了。按照秦中医所说,皎皎准备了适合套种的多年生和一年生中药材,药食两用、经济价值高可以做礼品的中药材。

为了让这些药材能够更快地生长、收获,能够育苗的皎皎基本都育苗了。

山里,皎皎用灵石做了几个阵,将人参、石斛、灵芝等套种区域划出来,以防野兽、或者不相干人误入。

曾、刘二人知道种子准备好了,迅速召开大会。

来参加会议的清一色娘子军。

曾淑文宣读了妇女互助组织章程等事宜,之后便是秦中医的主场。

“我们药材种植,可以考虑以下几种形式。一种在山上种植。一种是我们田地里种植,还有一种情况,果园套种。”

新津县几乎家家户户有桃树,果园套种,再合适不过。但是目前大家没有任何种植药材经验,再加上桃子关系到外汇大计,秦中医也不敢轻易对果园出手。

周梅红拿着小本子认真记录着秦中医所说的每一句重点,像她一样拿笔记录的女同志也有几个,更多的伸着脖子,努力靠脑袋记。

“梅红啊,你好好记哈,回去我看你的!”周梅红同一个大队的人都点头。这秦中医一下讲这么多,她们根本记不住!

好在秦中医大概也不对她们抱有什么奢望,理论讲完就让大家出去领药材秧苗。

每个大队配三名技术员指导,一大群人簇拥着技术员,往各自大队回去。

李修成见声势浩大,不由想起几年前,他领着几名徒弟在大青山给桃树育苗的情景。

他一连育了好几年的树苗,徒弟由最开始的三名,变成了好几十名。这才有今天全县都是桃树的现象。

上次种植的桃树,使整个新津县人们经济收入提高了十几倍。他相信,这次的药材种植,肯定会让本地的经济再上一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