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赵宋之世:家父苏东坡 > 第233章 谄媚?不,是真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到了除夕夜,苏过大展神威,在女儿面前秀起了各式烟火,赢得了阵阵欢呼叹。

之前在苏过的建议下,火药生产已经收归国有,成为了朝廷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

这样的负面影响是参与的人少了,研发可能会慢一点,但安全性方面则高多了。

再说目前制约火器发展的,也不是火药的威力了,而是如何完全利用火药的威力。

苏迈那边,对回眉州一事点头了,还专门感谢了苏过。

于是苏过也找准机会,逮住了春节假期天天组织诗友会的苏仙,说起了年后的安排。

“叔父也该回来了,陇右和河西都会重新任命都护使,”苏过先拿父亲最关心的说事。

苏轼喜道:“如此甚好,可朝中哪还有他的位置?”

苏辙贬官之前可是门下侍郎,此次立了大功回来,少说也得是这个级别的。

“这个年后会再讨论的,宰执又不是什么终身制。”苏过笑道:“爹爹在都水监做得如何?”

苏轼瞪了他一眼,这回终于反应过来不对,怪道:“我俩是不是反过来了?”

苏过讨好道:“我这是关心,爹爹别多想了。”

“黄河可不比一般河流,我还得再想想,”苏轼是忠厚人,不跟儿子计较,说道:“反正回归故道肯定是不行的。”

苏过赞同道:“爹爹不急就好,朝中财政缓解后,对黄河的治理肯定也会加大支持的。”

“那是当然,”苏轼也道:“不管采用什么办法,人力物力都是不可少的。”

苏过点点头,开口问道:“我新年也会呆在京中,这样的话再留兄长在京中会不会引起非议?”

“为何如此说,你兄长想留在京城吗?”苏轼诧异道。

“不是,”苏过解释道:“这些年也没帮上兄长,让他一直在外,本想着这次回来就让他留下来的。”

苏轼否决道:“不可,当年子由已经帮他谋过酸枣县令一职,如今你又上来了,他留在京中也只能挂个闲职,还不如外放做点实事。”

“我也是这么想的,”苏过终于道出目的,说道:“我打算帮兄长申请知眉州,如今父亲和叔父都不能回去,让兄长回归故土,是个不错的选择。”

苏轼闻言不作声了,本来他和苏辙的想法都是要回去的,可眼下两人都身居要职,撂挑子回去自然是不可能了。

可双亲和亡妻的坟茔都在故乡,眉州的山水草木、风土人情也一直在苏轼的梦中出现,他写了那么多诗词来感怀故土,但可能再也回不去了。

苏过看父亲神情,便知他的心思,叹道:“爹爹不用惆怅,您真想回去的话,也不是不可以。”

苏轼长叹口气,“算了,那就这么安排吧。”

从东京到眉州,单程就得两个月,不那么赶的话,再加上还想在故乡住上一阵子,那就得小一年了。

已经年过六十的苏轼,除非致仕,是不可能有这么长时间的。

苏过又安慰了苏仙几句,这才去向母亲交差,这么点事他不担心朝廷会不答应。

不过春节休沐的最后一日,赵煦给苏过来了个大惊喜,他微服登门了。

上个这么干的宋朝皇帝,都得是太祖赵匡胤了。

赵煦是带着梁从政登门的,后面还跟着李直方。

苏家手忙脚乱的完成了接驾,待赵煦坐下后,苏轼赶紧上前问道:“官家可是有什么急事要处理?”

赵煦笑道:“没有,好久没出宫了,便想到学士家来转转。”

苏轼尴尬道:“臣家中也不曾预备下,实在是失礼。”

赵煦指了指苏过,又道:“这不是有现成的厨子吗?”

苏过反手指了指自己,问道:“官家是在说我?”

“不错,”赵煦心情不错,笑道:“今日闲聊,梁皇城说起苏签书还有一手好厨艺。”

苏过一脸疑惑地看向梁从政,梁从政忙将李直方推了出来。

都是领导,李直方只得低头认错。

苏过也笑了,说道:“那便献丑了。”

给一般人做饭,那是厨子,给上门的皇帝做饭,那叫本事。

不过苏过也没有山珍海味的摆上一大桌,而是简单地炒了几道小菜,便招呼赵煦和苏轼落座了。

梁从政混了个末座作陪。

苏过先抢着将每道菜挑出一点尝了,又用银针都试了一遍,这才给赵煦布菜。

赵煦笑道:“来的路上,我还专门叮嘱梁皇城别这么干,结果你自己来了。”

“官家信任,我自然开心,”苏过笑道:“可规矩不能坏了。”

赵煦点点头,说道:“大家不要拘谨,随意些才好。”

苏轼倒也不是紧张,而是一肚子的锦绣文章这会都用不上,不知道说什么。

梁从政摆正自己跟班的身份,小心吃菜。

苏过与赵煦私聊得比较多,知道赵煦喜欢开玩笑,便讲起了大理国的事,把小可爱段和誉拿出来开涮,这才将气氛带动起来。

赵煦笑道:“你这是没安好心,大理国迟早内乱。”

“可不能这么说,”苏过解释道:“若不是我出招,段家怕是早就成了摆饰。”

赵煦摇头道:“何必花这么多心思。”

大宋根本看不上大理国,所以毫不在意,觉得他们内斗就内斗,别把血溅我身上就行。

苏过笑道:“我比较贪心,大理国连着一条通往西方的商道,就想好好利用起来。”

这几年,海上贸易和西域贸易盛行,给朝廷带来不少好处,所以苏轼闻言总算插了句嘴,说道:“没想到国内的问题,可以从国外得到解决之道。”

赵煦指着苏过笑道:“他就想到了。”

苏过连忙谦虚了几句。

一顿便饭就在这样的气氛中结束了。

赵煦起身说道:“出来有一阵,我该回去了,你随我走走。”

不点名大家也知道他指的是苏过。

于是李直方在前面引路,赵煦在中间,苏过落后两步,梁从政在后指挥暗中的护卫跟上。

苏迈这回算是亲眼见到了兄弟的厉害,问苏轼道:“叔党如此得官家信任吗?”

苏轼说不清是何感觉,叹道:“是啊,我有时也不太能理解。”

反倒是话少的苏迨说道:“叔党的每一步看似都不是最佳选择,但却是官家最乐意看到的。”

苏轼郁闷道:“那不就是谄媚。”

“不是,是真诚。”苏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