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赵宋之世:家父苏东坡 > 第87章 给小皇帝使眼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殿内沉默一阵,娘娘开口道:“那便与执政商议过后,再做决断。”

苏轼躬身谢过,只要不在京城,让他去哪里都行。

前段时间贾易攻击苏轼的新依据是元丰八年,神宗刚刚驾崩,哲宗登基之初,苏仙游览扬州竹西寺,写有“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的诗句。

贾易认为“闻好语”指的是听闻先帝驾崩一事,十足的谤怨君主之词。

这种解读也真是缺了大德。

好在苏轼对此的申辩十分巧妙,说这首诗写于他从竹西寺出来之后,在路边听到十几个百姓聊天,一人以手加额,喜道:“好个少年官家。”

不愧是上过一次当的苏东坡,这话一出,一首诗顿时从对先帝不敬变成了对新帝的赞许。

贾易想复刻乌台诗案未遂,反而因此被外放出了京城。

苏过听他们说完苏轼的工作安排问题,知道接下来该是自己了,忙屏气凝神。

果然小皇帝侧身对娘娘低语几句,然后说道:“苏过殿试文章涉及西北边事,与常人不同,朕想听你当场解释一二。”

苏过偷看了一眼他爹,当着二圣的面,苏轼当然是面无表情。

“我所写内容也并非自创,不过是重拾当年范文正公的做法。”苏过首先找了本朝先例,这在大宋是必须的,属于政治正确。

况且谁不爱范仲淹呢?

简单来说,就是先采取守势,建立堡寨,形成一道严密的防线;

再在经济上封锁对方,让西夏人无法从大宋这里得到生活必需品;

第三步则是改组军队,老弱冗兵一律淘汰,只选勇武之人重新整队;

第四步是对西北的其他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政策,分化、瓦解党项人的盟军;

最后就是在险要处筑城,与堡寨连成一片,吸引对方来攻,进一步消耗西夏的国力。

苏过讲完,小皇帝说道:“环庆路章经略也上书,言道党项人得我朝割让四寨之地后,不加收敛,反而更加骄纵,要求朝廷允许他出兵给与惩罚。”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苏过内心狂喜,却依旧庄重说道:“一味妥协换不来太平,夏人狼子野心,得寸进尺,不可再纵容,稍加惩戒实为上策。”

场面话还是得收敛着说的,毕竟太皇太后就在后面坐着。

赵煦又道:“西北不平已有十数年之久,既有先贤故事,为何不能依例施行?”

“皆是朝令夕改,又所托非人之故。”苏过答道:“朝廷是战是和犹豫不定,西北诸州又各自为战,难免顾此失彼,这才让夏人捡了便宜。”

小皇帝赵煦频频点头。

苏过只比他大个四、五岁,又只从单纯的战事角度来分析西北形势,他自然比较能接受。

不像那帮老臣,连个战马的交配问题都要上升到人伦高度,两国战和问题更是要从建国之前的领土来源开始说起,实在是不知所谓。

太皇太后听这俩小子聊了半天,突然说道:“那你觉得谁去主持西北军政,可保无虞?”

一直打瞌睡的苏轼立马说道:“这等大事娘娘该与执政们商议才是。”

“无妨,”娘娘笑道:“今日只是闲聊,并非国事。”

苏过又偷看了一眼他爹,苏轼正一脸严肃地看着这个逆子,摇头示意他闭嘴。

“小子无知,此事非我所能知道的。”苏过只得按他老子的指示来。

可赵煦非要他说,又道:“你既然能写出这样的策论,想来对西北诸州也是了解过的,眼下形势不容再拖,正是需要为国举贤之时。”

还是苏轼抢先说道:“他不过是纸上谈兵,拾文正公的牙慧而已,如何能够妄言其他。”

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苏轼自己啥都敢讲,到了苏过这却一直堵着不让说。

不过也是为人父母者的一片苦心。

殿中沉默一阵,苏过实在忍不住了,主动上前说道:“我愿往西北一行,为娘娘与官家分忧。”

刚刚拦着不让说话,这会苏轼总不能还阻止儿子为国效力,只得道:“小儿无知,娘娘与圣人见谅,官员委派乃是朝廷大事,如何能自己要求。”

说完将苏过拉回身后。

苏过偷看了一眼小皇帝,见他一副又想笑又同情的表情,便知道这事还是有机会的。

赵煦可不是个老实孩子,只是和眼下的苏过一样,朝堂上没有他说话的份,所以才一直保持沉默。

苏过又躲在他爹身后做了个请求的手势,赵煦一挑眉,旋即低下了头。

太皇太后和苏轼都没发现二人的小动作,又聊了一些苏轼和言官的旧怨,娘娘安抚了几句,便放父子二人出宫了。

回家的路上,苏过还在想小皇帝会不会帮忙。

这事情其实挺简单,一个新科进士的任用朝廷是有定制的,探花郎该官拜几品,能封何职也都是有固定选项的,无非是去哪、在京还是外放的问题。

苏过又不是要求违背规则或者想挑个好地方,反而是主动要求去西北边陲之地,所以不是什么很为难的安排。

若不是他还有苏轼儿子这个身份,恐怕根本没人会在意这点小事。

苏仙被儿子搞怕了,说道:“就知道大放厥词,你去西北能起什么作用?”

“不去看看怎么知道,”苏过得意道:“再说朝廷又不会让我知一军州,爹爹有什么好担心的。”

苏轼气道:“做什么梦呢,你爹我都是快四十岁才当上的知州。”

苏过笑道:“是啊,我去了西北还有那么多上级管着,爹爹放心就是。”

苏轼一想也有道理,探花郎外放一般也就是个推官,从八品的官阶,仅州里上面就还有知州、通判和判官,也确实翻不出什么浪来。

不过他还是不爽苏过不听劝,在御前主动要求去西北的行为,说道:“回家给我好好反省下,这段时间不许出门了,接下来我会去范家商量你的婚事,还有你兄长的婚事也需要去欧阳家商议,最近你就别给我找麻烦了。”

苏过这时变得极好说话,一一答应下来。

苏迨娶欧阳修孙女的事早就说定了,也因为欧阳家的老夫人去世,一直拖延至今。

两兄弟都要成亲,坡仙想想都觉得头大,尤其是苏过这个不省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