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析“坐忘”时,关于如何体悟本心“无生”的真相、真性,已经阐释过了,而在“撄宁”阶段,对“无生”的体悟则需要更进一步深化之。以下结合笔者观心实践体会,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深入观照并体悟,此本心本自“无生”;
●深入观照并体悟,此本心之觉性本自“无生”;
●深入观照并体悟,心中一切“物”,在本心的“虚空”里生起,在本心的“虚空”里消散,虽有现象之呈现,但本自无常、本自无实、本自性空。其生为幻生,其灭为幻灭,其更深的真相为无生而幻生,幻生而无生,无灭而幻灭,幻灭而无灭。其生灭只是幻相,真相为无生无灭。此即一切“物”之无生真相。
●深入观照并体悟,一切心之现象,即可归于心,一切事、物之现象,皆可归于物。于本心而言,身心内外一切现象,皆可归于“境”。此境即是心之对境,亦是呈现在心中的“境像”。此“境像”存在于何处?正是存在于本心的“虚空”之中,其生在“虚空”中生,其灭在“虚空”中灭。虽有“境像”之显现,却了无实质,究竟无常,究竟无实,究竟性空。如心中之“物”一样,此“境像”之生灭,同样为幻生、幻灭,真相为无生无灭。此即一切“境像”之无生真相。
●深入观照并体悟,一切“世界”,皆是心中之“境像”,本自无生。
●深入观照并体悟,一切“生命”,其本心皆与己无别,本心无生,呈现在本心中的一切皆无生。所有生灭相,皆如梦幻泡影,了无实质,了不可得,毕竟无常,毕竟无实,毕竟无生。
如此观照并深入体悟一切世界、一切生命之无生真相、无生真性之后,于“虚极静笃”中安住在“坐忘”的境界中,久而久之,即可实证“无生”的境界——一切本自无生。
一切本自无生,那么所有的烦恼、痛苦、干扰是怎么来的呢?唯是“对境生心”而已。因不明白一切本自无生的真相,而被假象欺骗,从而产生出诸多的分别、妄想、执着,从而烦恼、痛苦不已。若明白一切本自无生,一切本自如幻,就不会再把幻相当真,不再生起各种分别妄想之心,更不会执着不放。
所以,在明白了一切本自无生之后,重点就要训练自己的心【对境不生心】——不生分别心、不生妄想心、不生攀援心、不生贪恋心、不生嗔恨心、不生执着心、不生纠结心、不生烦恼心,而是以超越的慧眼看透其本性无常、本性无实、本性如幻、本性如梦、本性如影、本性非真、本性性空的真相。如是,即可安住于静寂的本心之中,随顺一切,接纳一切,应对一切,放下一切,不执一切,所生之心唯是智慧之妙用,随用随收,生而无生。
“九日而后能外生”,一直安住在本心之中,彻见一切物无生、一切境无生、一切相无生,一切心无生。若有物来,即予照破,若有境来,即予照破,若有相来,即予照破,若有心生,即予照破。能够照破,就可以达到对境而不生心——这就是“外生”,超越了“对境生心”的习惯、习气,对境不再生心。
这里的照是一种觉照,觉,保持对真相、真性、真理的觉知,同时保持对分别、妄想的警觉。强大的觉照力,是实现“外生”的根本和关键。
“人心惟危”,人心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念头”具有一种特性——当一个念头生起的时候,如果没有同时保持对念头的觉照,那么这个念头就会变成遮住心灵的乌云,而且会这个念头为触缘,不断地生起更多的念头,于是整个心灵就被妄念的乌云占据了。所以只有从观照念头开始,不断地训练对念头的观照——念头本身如何并不重要,因为不管念头的内容如何,说到底就是妄念而已,而妄念再怎么强大,也是由一个个细小的念头构成的,因此只要让自己静下来,将全部的注意力收回到自己的内心,去训练对念头的观照即可。而且这种观照从方法上来说并不复杂,甚至十分简单,就是仅仅像旁观者一样静静地看着念头生起,看着念头消失,但不干预,不评判,不跟随,不陷入,不管不顾即可。所以先辈们常常把这种观照比喻为镜子,物来照物,人来照人,物去不留,人去不执,任一切自来自去,只要清清楚楚地知道就可以了。这种训练的本质就是训练观照力。
有了强大的观照力之后,通过智慧的观照而体悟到一切本自无生的真相之后,观照也就同步升华为觉照。所有智慧的觉悟,都可以融入到观照中变成觉照。
然后训练保持此觉照——在警觉中保持智慧的觉悟与观照。
如此持续训练一段时间后,觉照就会像“照妖镜”一样树立在心中。这时,不管面对什么样的人、事、物、境,心中的觉照始终清明,念起即觉,对境无心——无心,即不生心。虽然不生心,但有智慧。此即“外生”。
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
实证“无生”——佛家言“得无生法忍”,不仅是理上的彻悟——一切无生,同时也是生命境界的实证——对境不生心;不仅是生命境界的实证,而且能够持续地安住在此境界中,使“无生”变成一种生命自然状态的呈现。达到此境界后,即能进入新的生命境界——朝彻。
朝彻,朝即清晨,这里有清晨的阳光之意,同时含有生机之意;彻,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通达一切,无一丝一毫的障碍、疑惑、盲区。
朝彻,即如清晨的阳光一样普照大地,所有的黑暗全部都被驱散了,一切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且充满着无穷的生机。
这真是一个全新的生命境界!
生命本有的道性智慧、德性智慧终于觉醒了!
它像喷薄而出的朝日一样照亮了整个生命宇宙,整个生命时空!
一切本自无生,一切亦本自光明!时时光明,处处光明,永远光明!
这是生命之光,这是自性之光,这是大道之光!
朝彻而后能见独;
生命中的“道”醒来了之后,就会清楚地看到,整个宇宙所有的一切,只有独一的“道”是唯一之“真”,其余所有的一切都是“道”的显化,都是“道”的作用,都是“道”的妙用,都是“道”的妙显!
一切的一切,唯是此“道”,别无其他。
见独而后能无古今;
一切唯是此“道”,而此“道”本自无形,本自无相,本自无生,本自无灭,本自无来,本自无去,本自无增,本自无减,本自无动,本自无摇,超越一切时间,超越一切空间。“道”不在时间之中,“时间”仅仅是“道”所呈现出的一种“幻化相”。“道”不在空间之中,“空间”同样是“道”所呈现出的一种“幻化相”。“道”贯古今,“道”无古今,无始无终,永恒如是!
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时间相是“道”的幻化相,古今相是“道”的幻化相,生死相同样是“道”的幻化相。在自己的生命中见到了“道”,也就见到了自己生命的真相——不生不死,无生无死。
“道”之本体,本自无生,本自无灭,本无生死。所有的生死相,皆是映现在“道”之本体中的“物”之幻相、“心”之幻相、“境”之幻相、“相”之幻相!
当这一切都清清楚楚地呈现在已经觉醒的“道”之本心中时,尚有何言?尚需何言?
无言,无事,无忧。
清静,清新,清明。
自然,自在,自由。
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
以“道”的慧眼观之,即可清楚地照见,一切生死之相皆是幻相。
道杀万物,万物虽死而“道”未曾死。
道生万物,万物虽生而“道”未曾生。
万物,“道”之幻化相也,其生亦幻,其死亦幻,幻灭灭已,非幻不灭。
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
“道”运化万物,万物无不顺从于道,无不迎合于道,无不毁灭于道,无不成就于道。道令其生,万物则生,道令其灭,万物则灭,一切皆顺道而为,道行天下,无不顺矣。
人能合道,以道为心,以道为命,安道,守道,行道,乐道,则与物无逆,与事无违,一切无忧。
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此道无名,此智无言,假文字以告汝,名曰“撄宁”。
撄者,动也,万物运动变化之象也;宁者,静也,道之如如不动之本心也。
于万事万物纷繁运动变化之象中,而静守道之如如不动之本心,安住之,禅定之,“静亦禅,动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即可成就“撄宁”之心、“撄宁”之智、“撄宁”之道。
说到这里,女偊已经把自己“闻道”的过程和体会全部都告诉了南伯子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