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此事要设法解决,牵扯川贵平叛的开支不低,此战若再打个一年半载,咬咬牙也能过去,但是要真出现变数,打上个三年五载,那内帑就算再殷实也撑不下去。”

天子讲的这番话,引得魏光绪、金铉、张肯堂他们很是认同。

其实张肯堂适才讲的那些话,亦是军务院上下达成的共识,川贵的内帑支持,不能继续这样下去。

这不单单是因为少府说了什么。

更多也是军务院基于实况出发,诸如辽东地界的叛乱,九边的强势干预,这些也都在发生着,上述地域消耗的钱粮也不少。

万一在此期间,大明再发生新的状况,如果国库无法支撑,就靠一个内帑去支撑,那根本就应接不暇啊。

要给川贵方面压力!

这是军务院上下的共识。

不说别的,单单是川贵平叛诸事,以朱燮元、秦良玉他们的意见为主,先前的仗是打的不错,可该给的压力也要给,川贵平叛不能拖,也拖不起。

大明是有前车之鉴的!

万历朝爆发的杨逆叛乱,前前后后打了多久啊,最终是把叛乱给镇压下来了,可朝廷的损失也不小啊。

魏光绪、金铉他们是真怕奢安之叛,最后真像杨逆叛乱那样发展,作为天子近臣,他们必须为君分忧才行。

“不过既定的部署,一个都不能改!!”

但是朱由校接下来讲的话,却让魏光绪、金铉他们脸色微变!

“陛下,如此恐很难改变什么啊。”

张肯堂急道:“臣知道陛下知武,懂武,涉及川贵平叛诸事,一切以朱燮元他们为主,但是内帑的银子,也不能这样消耗下去啊。”

“是啊陛下。”

何腾蛟紧随其后道:“如果不给朱燮元他们压力,一旦川贵平叛陷入僵持,那谁都不能确保今后会发生什么。”

“在西南地界,可不止川贵有土司,像云南、广西、广东等地也有啊,如果川贵平叛陷入到僵持,万一在此期间,川贵地界仍有土司铤而走险,此风一旦传到云南、两广之地,那……”

“朕难道不知道这些”

朱由校眉头微挑,看向魏光绪他们道:“你们想给朱燮元他们压力,这是没错的,朕也认可,但不要忘了,朱燮元他们在川贵面临的不止是奢逆、安逆叛乱那样简单!”

“朕还是那句话,川贵的平叛怎样打,要以前线实况为主,朱燮元、秦良玉他们要怎样打,那就怎样打!”

“如果在此期间,真有不长眼的家伙,选择跟朝廷对抗的话,那就叫他们铤而走险,对朝廷不忠诚那就是不忠诚,不分什么早晚!!”

西南的事情想处置好是很繁琐的。

这不是仗打完了,一切就结束了。

核心矛盾不解决,那土司叛乱就还会发生。

朱由校考虑问题不会局限于眼前,更会放眼于未来!

是浓疮就要挤破。

浓疮一直在,那伤口就好不了。

而解决西南问题的关键,一个是扬明军之威,一个是兴驰道之便,只要这两件事能够办好,那期间不管发生再多,都能确保西南不会大乱!

云南、广西、广东等地的土司群体,那同样是极为庞大的,与其放到后面去解决,倒不如现在就解决一部分。

这样大层面安稳下来了,那今后就能设法推动改革,同时掀起对外战事,以此来边改革边转移矛盾,这才是解决西南的关键!

不过想促成这些谋划啊,一个前提必须确保好,那就是西南要大治,你可以贫瘠,但不能没有变化!

“朕有个想法。”

迎着诸臣的注视,朱由校伸手道:“朕打算在四川方面,推动卫所改制,让北直隶在进行的卫所革新,挪到四川去。”

魏光绪、金铉他们露出疑惑的表情。

“四川的卫所改制,分为两个层面。”

朱由校继续道:“以成都为首的平原地带,卫所要悉数裁撤掉,所辖卫所田等转隶到官田序列下,这样能解决一部分流民安置问题。”

“与此同时在四川险峻之地,要筹建起建设卫所,下辖卫所田,包括查抄的那部分田亩,组建起集体农庄的形式,以此明确屯田政策及吸纳流民诸事,这也包括吸纳土民!”

“这样一来的话,四川治下就能趋于稳的态势,而上述这些群体,以较低田租种植土地,除了要缴的赋税外,手里能留有余粮,但是相对应的来讲,他们种植的粮食收获,即便是想要对外卖,也要优先给官府。”

“同时他们还要承接部分徭役,比如驰道兴建,比如水利建设,比如开荒垦田,当然这部分徭役的口粮供应,一律由官府来统筹解决,按以劳代赈的形式去办!”

武英殿内的气氛变了。

魏光绪、金铉他们陷入到沉思中,似这样糅杂的政策,他们先前没有接触过,对此他们是有顾虑的。

但是朱由校却觉得可行!

这就是建设兵团的性质,只不过有些改变了而已。

“这件事情,军务院要尽快拟个章程。”朱由校继续道:“牵扯到朕讲的要点,必须清晰的明确好,有不懂的地方,或不熟悉的地方,可跟少府等有司商榷,此章程拟好后呈递御前!”

“陛下,这是否会造成四川的局势混乱”

魏光绪上前道:“毕竟眼下川贵的重点,是镇压奢逆、安逆叛乱,且时下还出现新的状况,万一……”

“没有万一!!”

朱由校却道:“恰恰是川贵的形势复杂,朝廷才必须要提早准备,什么事都等到发生了,再去想对策解决的话,那一切不都太晚了吗”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朱由校在这个位置待的越久,就越清楚这其中的厉害,他这位大明皇帝不能出错,他统御的大明更不能出错,如果眼下还敢出错的话,那此前取得的大好形势,就极可能毁于一旦,一切到最后都是无用功,这是朱由校绝不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