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 > 第324章 唱戏唱的都是穷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熙凤生日宴上唱的是《荆钗记》,书中出现过很多看戏点戏的情节,每一出写出名字的戏,都是作者根据需要挑选出来,帮助我们去真正理解背面故事的,这在前文里已经得到验证。

《荆钗记》是五大传奇故事之一,讲述了南宋时期温州士子王十朋与钱玉莲的爱情故事。

小姐钱玉莲拒绝了大户人家孙汝权的求婚,选择了以木头荆钗为聘礼的穷书生王十朋,并立誓永不相负。然而,他们面临了各种困难和阻碍,包括权贵的威逼、小人的挑拨以及社会和家庭压力。

王十朋因拒绝丞相万俟卨的招赘而被贬潮阳,而钱玉莲则遭到继母逼迫改嫁。在绝望中,钱玉莲投江自尽,但被救起。经过一系列曲折,王十朋和钱玉莲最终团圆。

我们结合书中的背面历史来看,王熙凤过生日需要凑份子来筹集经费,点的这出戏《荆钗记》讲的也是穷书生的故事,主角穷到了连一个像样的金属做的钗都买不起,所以这里的主题就在一个“穷”字上。

这其实是作者在多个方面暗写贾府的财政危机。

贾母等人面对现实中的经济危机,再看着戏里主角的穷困情节,都代入了进去,原文说“贾母薛姨妈等都看的心酸落泪,也有叹的,也有骂的。”

这种写法也是一种很少见的,就是看上去繁花似锦,细看才会发现危机四伏,处处都是末世景象,作者这样写,也是为了还原明末真实的历史现象。

在当时虽然有些人已经感到了这种危险,但是大部分人还是沉浸在自己虚假的繁荣景象之中,因为他们依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也就对这贾府的衰败视而不见,似乎人人都是“事不关己”的心里。

在故事开始的时候,作者就写了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说贾府“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也就是故事一开始贾府就已经进入末世了,国库已经掏空,只是看表面的话,似乎大家都还过着豪门的富贵生活。

而在王熙凤过生日时,问题已经很严重了,那就是没钱办事。

我们看这一回要注意的细节是:书中的没钱,其实是贾府的公账上没钱了,相比较之下,贾府的主仆几乎个个都是土财主。

比如王夫人,王熙凤,李纨这些主子,他们都有自己不菲的积蓄,贾母口中的赖大之母这样的中下层管理人员,更是比主子们的钱还多。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作者在各种细节里向我们透露贾府的腐败。

这就好比一个家庭,爷爷奶奶留着自己老本,男主人藏着私房钱,女主人收集着各种金银首饰,儿子女儿死守自己的压岁钱,到了还放贷的时候却都不拿出来。

小到家庭,大到朝廷,道理往往都是相通的,把贾府放大成一个国家的官僚集团,我们就能看到明朝没钱的真正原因了。

其实明朝并不是没钱,没钱的只是朝廷,而朝廷上下的统治者们却个个有钱,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贾母当然是有钱的,她代表大明历代皇帝,她的体己银子就是皇帝内帑,只是到了明末崇祯这里,内帑已经入不敷出,这点从贾琏与林黛玉的用度就能看到。

贾琏这个荣国府的正牌继承人,是处处要使钱却总是银子不够使。

万历皇帝是明朝最后一个不太缺钱的皇帝,史料记载他驾崩后内帑堆积如山。

因为辽东战事吃紧,国库支付的军饷严重不足,继承的泰昌改变了聚敛内帑的政策,一边发帑协济。

光宗死后,其子熹宗继续延续他发帑协济的政策,也就是贾母为王熙凤过生日首先出了最多的20两。

如此一来,而到天启朝结束,皇帝私人金库就已经没多少钱了。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林黛玉的用度与众不同,并不是贾府公账上分发,而是从贾母的体己银子里单独拿出送过去的,这是因为黛玉是皇帝,皇帝的用度有自己的皇家内帑。

62回黛玉就对贾宝玉说: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这就是在说的明末财政问题,朝廷收入减少,财政支出却高居不下。

相比之下,贾府的主仆人等的私人财产却都十分丰厚,贾赦代表的宗室挥霍无度。

王夫人代表的武将集团也是收入巨大,管理家务的王熙凤也贪污了大量的财物,并且拿众人的月钱去放贷,收利息钱。

李纨这个不怎么管事的,除了月例银之外,还有田租这个巨大的收入,此外还有年终分的年利。

李纨代表江南的文人,这就是说他们的收入除了官方发的俸禄外,还占据着大量的良田,这些田亩的产出又不交税,所以她的收入让王熙凤都眼红。

贾宝玉代表大明,他的丫鬟小厮,如袭人,麝月等都藏着花不完的钱。

种种这些细节都表明了,贾府这些主仆占据了巨量的财富,他们不事劳动,却依附于贾府这个体系不停的吸血,导致了贾府入不敷出。

再加上刘姥姥说外面的天灾不断,就是明末自然灾害频发,导致粮食大量减产,乌进孝给宁国府交地租也是大大减少,薛家常年赖在贾家不走,就是后金满清持续的给到明朝廷压力,劫掠财货,增加了贾府的开支。

以上原因加在一起,就导致了贾府矛盾坚锐,从衰败到灭亡也就不可收拾,看明白了这些,我们才能真正看懂贾府败亡的原因,从而以史为鉴,从中吸取教训,而不是象很多人研究的那样,将贾府的衰败归仅仅咎于站错了队,得罪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