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候的宫人们,见太子妃母女三人亲密说话,很是羡慕。
她们的幸福仿佛传染给了身边人,宫人们也面带笑容。
文嬷嬷见快到了太孙醒来的时辰,提出:“我去看看太孙有没有醒,醒来抱来给康国夫人看看。”
她还道:“皇上还在等着太孙醒来,太子殿下叫老奴抱去前殿,给皇上看一眼。”
王氏忙道:“要是皇太孙醒了,文嬷嬷先抱他去给陛下看看。”
王氏认为,既然皇上要看太孙,那一定要让皇上先看,才能轮到自己看。
“是,康国夫人。”
文嬷嬷带着胡医女一等宫人退了出去,留下太子妃母女三人在室内说话。
“夫人、二小姐请用茶。”
灵锦带着宫人上了茶点,行了礼退在外守着。
佩香轮着值夜班,没有当值。
王氏见女儿的两位丫鬟,嫁了人,做了诰命夫人,依旧忠心耿耿,心中很满意。
这两个丫鬟,皆是在三四岁时,她从人牙子手中买来调教,从小就很懂事。
她出了事后,也是这两个丫鬟尽心护着长女,所以,两人出嫁时,王氏陪嫁了她们每人嫁妆。
林娴春关心地问:“娘,二妹的嫁妆有准备好吗?还差什么东西?”
盛夏害羞地低着头,她有些不安,这一年来家里为她准备了两次嫁妆。
王氏笑着一件一件道来:“太子妃放心,皇家出了丰厚的嫁妆,楚王让我们不要准备太多,说中原这边的东西,不一定适合外族。”
“我同你们父亲商议后,决定给二丫头多买了几户人家陪嫁,都是会功夫的人,能护着她的安全。”
“我们府也准备有嫁妆和田庄,这些东西盛夏不一定带走,但全属于她,女孩子要有一条退路。”
“娘考虑得周到。”林娴春笑道,“我为二妹准备的酒楼也是这样考虑,如果她过得好,收益全交到她的手上。”
她没将话说完,如果二妹过得不好,以后也衣食无忧,富裕地过一辈子。
盛夏感激地道:“母亲,长姐,您们为盛夏考虑得这么周全,让我不知道说什么好。”
“一家人要团结,齐心协力比什么都好。”王氏感慨地道。
她又当面承诺,“你为了长姐答应和亲,母亲十分感动。你娘要是想跟你去,我和你父亲放了她的卖身契。要是她不想去,我们一家都会好好照顾她。”
“母亲,女儿谢谢您。”盛夏眼眶里含着泪跪下来,磕了三个头。
王氏善待妾室和庶女,也换来了对方的感恩。
她内心百感交集,论感情来说,她对家里的几个姨娘都有妒忌,她们分享了自己的夫君。
但事情既然已如此,夫君妻妾成群,庶子庶女有几人,她尽可能去做到善待他们。
如今,王氏看到二女儿同长姐关系亲密,她也觉得自己的付出值了。
“你们姐妹以后要相互帮衬。”王氏拉着长女和二女儿的手,笑着道。
“那是的,娘。”林娴春笑了。
盛夏抹去了眼角的泪,笑着承诺,“母亲放心,无论盛夏到了何地,必全力帮衬着姐姐。”
“好好,都是好孩子。”王氏不停地道。
娴春问家里的人:“父亲和弟弟怎么样?还有姨娘她们。”
她虽是常听长寿说林府的情况,但能亲自听娘说,知道得更清楚。
王氏道:“你们父亲很好,弟弟官升说今年要考国子监,他还要进甲班。”
盛夏夸:“官升弟弟真了不起。”
三月的科举后,便是国子监的考试,能考进国子监的学子,会按考试的成绩分甲乙丙班。
进了甲班的学子,不止是费用全免,还会得到朝廷发的银两。
这是因为,能入甲班的学子,基本就能科举入仕。
王氏笑了一会,又道:“那两个小的被两位姨娘教得还不错,懂事又有礼貌。”
“就是瘫的那个没救,长得肥又贪吃,大夫让他少吃,否则会短命。他还大骂说是我要亏待他,想饿死他。胡家人很怕他哭闹,他要什么,就满足他。”王氏摇摇头。
“他一天吃个烧鸡,一根猪蹄。或者是一天吃半只烤羊。有时叫着要吃牛肉,还派人四处为他买,还亏得胡家富有,一月用在他身上也得上百两银子。”
牛是农用工具,养大一条牛很费粮草和时间。
律法有规定,任何人不得私自杀牛贩卖,违法者轻挨板子,重者流放。
市场上,有卖马肉和驴肉,很少有卖牛肉,就是没有人敢随便杀牛。
只有在牛摔伤或者是老得不能耕田,报上衙门,衙差前去查看,证明了情况属实才能宰杀牛,否则得挨板子。
可见林二少爷闹着吃牛肉,是有多么的刁蛮。
林二少爷不是王氏生的孩子,是她仇人小王氏的儿子,王氏不害他,但也不会去管他。
盛夏道:“他不怕早死,愿意长得像猪,就随他吧。从小他的性格就随他娘,霸道又自以为是。”
林娴春笑了一下道,“他都这样了,想怎么样随他吧。”
她在心中暗想:前世,小王氏生的这小儿子,虽不成器,还能进禁军为侍卫。没想到这一世,成了这样子,恐怕是他前世做了坏事的报应。
“太子妃生了孩子要好好养身体,别落下月子病。”王氏轻声道。
“女儿听您的,娘。”
东宫里,太子妃母女三人在亲密交谈。
文嬷嬷守着皇太孙,见他动了几下,睁开眼,小嘴吧唧着,赶紧叫奶娘,“快来喂太孙吃奶,本官要抱他去前殿。”
“是,大人。”一位长相清秀的年轻女子,用盆里的热水洗了洗,她小心接过皇太孙抱在怀,喂他吃了奶,又为他换了尿布。
文嬷嬷接过太孙,笑道:“走,我们去见陛下。”
她抱着太孙轻声道:“您可了不起了,生下来就得陛下看重,一会别哭,乖点。”
文嬷嬷抱着太孙齐定恒坐上软轿,去往前殿。
早有宫人跑去前殿禀报,“文嬷嬷抱着皇太孙来了。”
“你们都下去。”皇上连议事也没了心情,挥手让几位官员走。
刑部、户部、兵部的尚书们对视着,从对方眼中皆看到了惊讶之色。
他们起身行礼,“臣等告退。”几人躬身退出了御书房。
丞相起身小声道:“老臣也想看一眼太孙。”
皇上皱着眉,勉强答应了,“好吧,你只看一眼。”
皇上这表情,就好似孙子像玉玺一样珍贵,舍不得给人多看一看。
“呃,是,陛下。”丞相愣了一下,恭敬应了。
太子在一侧低下头,强忍着不发出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