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清话事人 > 第598章 看破吴廷用意后,东印度公司谨慎搅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98章 看破吴廷用意后,东印度公司谨慎搅局~

阿瓦城,城墙血迹斑斑。

孟人、掸人、克钦人三方围攻了半个月,筋疲力尽,悻悻撤兵,他们啃不动这座坚城。

贡榜王朝的新国王孟云为人谨慎,做事周密。

作为开国之君雍籍牙大帝的第四子,他在军中和地方皆拥有不低的威望。

守卫都城,击退叛军,不在话下。

内忧外患之时。

阿瓦城却来了一队不速之客——撒克逊东印度公司的使者。

……

一名龙虾兵少校,认真地告诉孟云:

“国王陛下,如今只有东印度公司可以帮助您。我们希望和贵国签订一些友好的条约,从而可以在军事上间接的帮助贵国平定内部叛乱。”

孟云接过条约,粗略一看。

怒火就差点掀翻屋顶。

其中最要害的一条是,割让阿拉干地区、以及勃生港。

“少校先生,你凭什么认为本王会答应这样丧权辱国的要求”

少校默默展开一张地图,眼神如秃鹫:

“尊敬的国王陛下,贵国的北部,如今被清军占据。东北部是木邦掸邦控制,南部是世仇孟族。东部,是差点被你们灭国的敌国暹罗。”

“阿瓦,在王国的中心位置。当然,你们还控制着阿瓦以西部的地盘,那是你们缅人的传统地盘。”

少校指着更西边。

“国王陛下,如果您拒绝公司的善意。西边和海面,也会燃起烽烟。届时,您的王朝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四面楚歌。”

“根据贵国的内部情况,一旦王朝覆灭,很可能会产生一场极其血腥的大屠杀。”

“我并不是在威胁您,而是基于实际的合理推演。”

“所以,贵国还有选择吗”

……

威胁很有效。

当日,两方签署了《撒克逊东印度公司对贡榜王朝的军事援助条约》。

内容包括:

贡榜王朝割让阿拉干地区,割让勃生港。

贡榜王朝必须雇佣撒克逊军官、指定东印度公司为军队的唯一军火商。同时,对东印度公司发放王国全境的砍伐木材许可证。

当这份文件,送到总督阿德莱德手里时。

他如释重负。

对手下人说:

“感谢上帝,骄傲的贡榜王朝终于低下了头颅。如果他们再不低头,公司就只能修改战略,从海上进攻,快人一步,先控制阿拉干地区,。”

“阁下是担心,吴皇会染指贡榜王朝”

……

阿德莱德点点头:

“不是担心,而是正在发生。这位年轻的陛下胃口很大,他先是一口吞下了内乱的安南王国,扶持了傀儡。如今他的眼睛又盯上了贡榜王朝。”

见一旁的情报官员欲言又止

阿德莱德摆手:

“我知道公司目前还没有收集到实际证据,但这种事情其实不必看证据。身为贵族,我相信自己的直觉。”

“吴国的边境商人能够在清军的地盘做生意,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商人,就是间谍代名词。”

“说实话,我们的盟友下手速度之快,超出预料。”

……

阿德莱德的脸上写满担忧。

他掏出钢笔,在墙壁悬挂的地图上将阿拉干区域圈出,然后绘上了一面可爱的米字旗。

端详许久,颇为满意。

扭头对在场的几人说道:

“我接下来说的话,务必记录在案。”

秘书连忙掏出笔记本,认真记录。

总督的重大决策是要送至伦敦上议院的。

阿德莱德语速飞快:

“公司原定针对迈索尔和马拉塔的军事行动,暂缓!派使者和当地的部落首领们修复关系,赠送礼物,强调友好。”

“公司修改既定的吞并南亚次大陆的战略,当下的重心是东进,吞并贡榜王朝的步伐要加快。”

“一旦我们的盟友先下手吃下这块肥肉。”

“那我们”

秘书低声道:

“我们不可能和强大的盟友开战。”

“对。”阿德莱德的眼睛里充满忧虑,“王国已经在和整个欧洲对抗。如果再和盟友翻脸,将会发生一连串反应,内阁会解散,首相会下台,王国会战败,花旗会独立,部分海外殖民地会丧失,国债会压死人,就好像多米诺骨牌那样。”

……

众人默然。

当下,花旗殖民地战争遥遥无期。

靠收取茶丝瓷的进口关税、原棉贸易、还有爪哇的赎岛费,暂时解了军费的燃眉之急。这一切,都建立在和吴国的良好关系基础上。

但是,花旗民兵死战不退。

胜利的曙光依旧遥远

皇家海军在大西洋、在南洋、在加勒比海、在各大洲各大洋展开军事行动。

如今,欧洲几乎所有的强国都站在了王国的对面。或和皇家海军兵戎相见,或暗中支持华盛顿。

报纸评论说——全欧洲,都想看到撒克逊人战败。

……

阿德莱德沉默许久,冒出一句:

“先生们,实际上我一直有个想法。能不能雇佣吴军去花旗和我们并肩作战”

众人瞬间张大嘴巴。

阁下,你疯了吧

阿德莱德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上面赫然写着“绝密”。

“诸位,看看吧”

每个人看完,都倒吸一口凉气。

该死的黑森猎兵,该死的爱尔兰人,你们可坑苦了王国啊。

公司雇佣军陆军最高指挥官,一名准将脱口而出:

“阁下,我不明白,名装备精良的黑森猎兵为什么会突然加入花旗佬”

“因为军饷!”

准将反问道:

“可是伦敦给他们的军饷并不低,抚恤金更是优厚。那些穷鬼只要肯战死,就能得到他们干50年也挣不来的巨款。”

……

阿德莱德,瞬间情绪失控:

“准将先生,你说的没错!”

“但是该死的黑森大公把军饷漂没了。是的,他只舍得给士兵每人发了可怜兮兮的2个英镑!”

“2个英镑,就想让人卖命!可笑吧比穿格子裙的苏格兰男人还可笑。”

“而华盛顿,居然承诺给黑森人每人500亩棉花地、5个黑鬼、还有5个大ass爱尔兰娘们,唯一条件就是放!下!枪!”

“短短10天,我方就消失了名精锐炮灰。”

“消息传到伦敦,下议院的那帮乡下人差点把靴子扔到首相大人的脸上。”

……

代表伦敦在东印度公司担任最要委员的一名年轻男爵,

忍不住问道:

“那该死的爱尔兰人呢他们漂洋过海千里迢迢地为华盛顿打仗又是为什么我认为这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愚蠢行为。”

阿德莱德反复打量着这个耀眼的蠢货。

忍住怒气,反问道:

“爱尔兰人反对王国,还需要理由吗”

年轻的委员一愣,随即笑了。

见众人脸色不善,又赶紧收敛笑容,解释道:

“先生们,我只是突然想起了一个笑话——爱尔兰人下船时,他们唯一的不动产是chest和ass。”

“哈哈哈哈”

见其他人目光冷淡,他又尴尬的结束大笑。

腹诽:

巴黎的报纸说的没错,撒克逊人天生没有幽默基因。

……

虽然说阿德莱德“借洋兵”的构想堪称天马行空,难度极大。

不过他还是认真的给吴廷财政大臣胡雪余写了一份亲笔信,通过胡在加尔各答做生意的“亲戚”,带回国内。

私人信件,不代表官方。

这是一种智慧,给双方都留足了回旋的空间。

虽然说,此举很可能是引狼入室,贪婪的吴军去了也许就赖在北美不走了。

但以目前态势,

阿德莱德认为与其担心引“吴狼”入室,不如担心花旗独立。

如果能利用吴皇的贪婪将其捆绑上伦敦的战车和整个欧洲对抗,利大于弊。

阿德莱德是个典型的撒克逊贵族,想的很深远。

一旦苏州和伦敦穿一条裤子,必定会引起欧洲的普遍不满。茶丝瓷一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抵制。

那可太好了。

撒克逊商人可以独霸市场,做个二道贩子。

待关系缓和后再狠狠的赚上一笔,就像当年的阿拉伯商人。

……

贪婪的吴军赖着不走,也没关系。

北美足够大,足够容纳俩个强国并存。

何况,

吴国有天生短板——海军。

将来,还是可以制衡的。

虽然说吴廷以官方渠道派人在加尔各答、在朴茨茅斯学造舰技术,学海军知识,意欲扩张海军。

阿德莱德倒不是很担心。

吴国的南洋舰队打打海盗、炮击南洋小国还成。如果遇上皇家海军,下场不会体面。

海军,没那么简单。

皇家海军纵横海洋数百年,付出了无数尸骨积累起来的经验。

啊,海军。

100年也不够。

……

阿德莱德虽然不是职业军人,但他明白一点。

海军的决战通常是赢家通吃。

败一次,一代人望洋兴叹。等下一茬海军长出来起码20年后。

20年后如果再败一次,这个帝国就再也鼓不起勇气窥视海洋,至多维持一支浅水海军存在,然后大搞陆军,变成一个畸形强壮的汉子。

几百年实战经验积累起来的皇家海军有能力在决战中击败任何敌人,哪怕是造舰技术更先进的法兰克海军。

足足沉思了1个时辰的阿德莱德,疲惫的走出办公室。

“尽快和贡榜王朝履行合约。”

“交割完阿拉干地区和勃生港之后,炮击南方孟族军队,将战舰开到阿瓦城下,向他们彰显实力。”

“yes,sir。”

……

吴国和撒克逊的两双大手,在中南半岛这口大缸里粗暴的搅啊搅。

好在缸的空间还挺大,一时间没有发生碰撞。

不过,

暹罗国王、潮汕人后裔郑信确确实实的嗅到了危机。

当初贡榜王朝入略,暹罗四分五裂,国王死亡。他站出来一呼百应,击退了贡榜军队,恢复暹罗。

吞武里王朝从建立到现在不过短短十几年。

和中南半岛同时期存在的那些政权一样,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根基不稳。

地方势力林立。

勉强裱糊。

与其说是个大一统王朝,不如说是个勉强拼凑起来的部落联盟。

……

王国内。

郑信再次嘱咐即将前去苏州府朝拜的使者。

“你此去苏州府,务必要取得上国正式册封,吾为暹罗国王。另外,2年前那件事注意保密,相关下人皆已灭口。”

“是。”

使者恭敬的离开,再次搭乘大船出海。

2年前,他作为暹罗使节坐船广州寻求清廷册封,结果发现变天了,吴军控制了广州城。

使者不敢擅自做主,又回来了。

……

一名侍卫急匆匆赶来,凑近低声道:

“王上,阮氏王子朊福映不辞而别,要派人抓捕吗”

“算了!”

郑信长叹一口气,闭上眼睛沉思。

朊福映是南阮政权唯一的幸存后裔,在暹罗旅居是为了借兵回国。

他明白朊福映为何不辞而别,是担心步了“淳于越”的后尘。

如今,

上国驻军安南的金兰湾,暹罗还敢出兵吗

既然不敢,那会不会把自己这个流亡王子砍了送去讨好上国

朊福映身为一个流亡王子,日常活的像惊弓之鸟,他当然不敢赌!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这是来自上国的智慧。

……

冬季罕见的闷雷。

郑信抬头,只觉云层诡谲变幻就好似如今的暹罗。

四个字——内忧外患。

东面有安南,两国交战多次,各有输赢。安南兵不强,但是暹罗兵更不强。

西面有贡榜王朝,几乎把暹罗打到亡国,甚至攻陷了都城阿瑜陀耶,来了一场“靖康之变”。

如果没有清缅战争,暹罗早彻底亡国了。

大清,深不可测。

伸出小拇指就把小霸王贡榜打服了。

如今,上国更迭。

郑信观望许久才下定决心尊称吴国为上国。

没办法,大清太可怕了。大清如果不死透了,他真不敢。

……

说来也好笑。

内忧外患这个形容词,可以用在此时中南半岛所有的王国身上。

他们互为外患。

他们拥有相同的内忧:农民起义、割据势力。

各路情报和信息汇总到吴皇宫,李郁的脑海里整个中南半岛的轮廓逐渐成形。

他在日记本写下:

未来

帝国的疆域之外,有3种性质。

第一种,殖民地,例如吕宋、爪哇。

经营模式——设总督,直接收税。

第二种,半殖民地,例如中南半岛、扶桑国。

经营模式——驻军,开租界,通过商业手段间接收税。允许有虚弱的君王存在,扶持地方势力,维持相对均势。

第三种,自由贸易圈,例如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