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姐妹并不知道皇后这个想法,要是知道今天就一个项目也不参加。
宴会上表演的很快就结束了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下场表演,要不然这个表演有一时半会是结束不了的。
皇帝看时间差不多了,“既然众卿已经没有人想要这场比赛的头筹那便进行下一场的项目,头筹的获得者久之后再宣布。
现在我们开始今天的主题:作诗。今年的主题就如一开始宣布的那样以月亮为题。诸卿开始吧!”
一时之间宴会开始喧闹起来,毕竟这个才是表现自己才学的环节。大家都想在这个环节展示自己,自然是踊跃参加来表现自己。
(因为作者能力有限,作品中的诗词大多是古代文人雅士所作。如果大家对诗词感兴趣可以去查阅,我会尽可能后面跟着作者和作品名字。)
贵妃之子为了在皇帝面前露脸第一个站出来,“父皇孩儿有一首诗先要作为这抛砖引玉的砖。”
“准”
“谢父皇。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杜甫)”
那些爱舔人的大臣们纷纷开始发言,“越王大才啊!这首诗惊为天人,刚刚殿下称这首诗是砖我等看来是殿下自谦。
这首诗里面句句都用月来衬托出那里面的感情,可谓是诗境和意境都具备了。”
“此组诗主调应该是悲伤苍凉的。第一首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第二首诗全诗写景,景中见情,更想到了普天下在战乱中背井离乡的劳苦大众,可见越王对之前的游历也是感慨颇多。”
“是啊是啊。”
众人议论一番给了皇室足够的关注,又有人蠢蠢欲动的想要展现自我。
“有殿下的好诗在前,下官是比不过殿下的意境。有一个不算成景的诗拿出来献丑活跃一下气氛。
应缘人望望,故作出迟迟。几岁一相见,浮云宁别时。吟拚鸡腷膞,玩觉兔迷离。此夕登楼兴,非关有所思。(《八月十五夜月》唐庚)”
这首诗确实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但也给一部分人提供了勇气。
女眷也被气氛影响开始下场,李清软就是趁着这个时候也把自己的诗拿出来了。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刚开始因为大殿里好多人一起说诗,没有人注意到李清软这首诗。当然周围的人是没有忽略的,李温婉对这首诗很是喜欢。
“妹妹这首诗说是词更为准确,下片首句与上片末句顶针,复以下片末句与上片首句衔接,往复回环,有如回文。”
李温婉说到这里大殿声音已经开始变小了,李梦幻也在这个时候插嘴“虽少伤纤巧,但亦颇见匠心。可谓是一手好词,妹妹这是在这方面又有一次大的进步。”
这个时候大殿已经彻底只剩下李家三位姐妹的声音,有些角落里因为刚刚的吵闹声没有听见的也被旁边的人知道了。
很多人沉默下来细细品味,大家都对这首词很是看好。
后来作诗的几个人没有一个人在比李清软更加适合这场宴会的好词好诗,于是这场比赛的头筹大家都认为是属于李清软的。
李清软很是后悔,没有想到这一首词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
李清软原本想着在宴会上众人的才能超越与自己,就算有少数没有超越的自己也可以用这诗一首苦思冥想许久得来的。
可是如今怎么说都是好的,大家对于这首词的关注也是不低的。
宫宴很快就结束了,几场比试的头筹也都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皇室也找到了合适的太子妃人选。
太子妃是来自四大家族商家的嫡长女-商珉。
她在贵族圈里很是出名,不管是所学的技能还是才情都是顶好的存在。在贵族圈子中人情世故和评价是有多高就有多高。
虽然商珉的才学没有李温婉好但也是很好的存在,再加上背后的势力这加分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商珉的婚事自然不是自己说的算的,在父母和家族的指挥下答应了下来。
当然了,皇室的规定也不是他们能拒绝的,双方自然是都高兴的孩子的意见就没有人关注了。
婚约人选定下来了后,具体是什么时候结婚就是钦天监说的算了。
这件事儿也算是一件大事,所以是引起了帝都百姓和贵族的一番讨论。毕竟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皇后更看重的是李家的大姐和二姐 。
李家三小姐才华也很棒,可是她已有婚配皇家不可能要这样的人进入皇室。
但没成想最后获得辞婚的竟然是商家的人,一开始大家都不解,后来随着越来越多人的讨论,最后他们找出了一个比较靠谱的说法。
李家大小姐年龄已经太大了,虽然说你看三抱金砖,可是对于皇族来说根本不需要这一个。
李家二小姐虽然年龄适中,可是却性格不是很适合。
虽然李家对李家二小姐的性格和爱好多加掩护,但是帝都这些人都是人精稍微查查就知道了。
所以大家只有自然而然认为皇室淘汰这两位小姐的原因是这个,当然具体原因皇室是不可能表明出来的。
毕竟这些方式都要保证自己的神秘感和地位,所以自己的想法又怎能轻易说出,让这些世家和大臣们猜中。
其实皇帝和皇后十分后悔之前将李家三小姐赐婚给这镇国府嫡长子。
毕竟从这位的表现来看,可能未来在学习兵法上也可以给他的夫君带来助力。就算不会,那么他镇守在帝都,也可以帮助镇国府打理帝都里有心之人放出去的流言蜚语。
不管怎么样,皇帝对自己当时答应的这一个请求十分后悔,毕竟这等于免费送给这让他忌惮的势力,一个很好的助力。
但不管怎么说,现在做任何反馈的决定已经来不及了。
唯一值得庆幸的大概就是他们曾经的年龄很晚,有可能因为年龄而导致后代子嗣的稀缺。
这样这个势力之后会因为血脉的问题产生一些不好的事,而这些不好的事的结果就不会有那么太令人关注的地方。
商家和皇室的婚礼最后定在了来年的七月结婚,因为是太子的婚礼需要准备的时间所以选择了这个不算太靠前。
李家三位姐妹不再关注这些事情,一是因为与他们姐妹没有太大的关系,二是因为她们姐妹还要想一想如何把自己在中秋宫宴的风头盖下去。毕竟太出名不是什么好事,关注度依然如此。
李家三位小姐妹派人悄悄的在坊市放留言,有:李家三小姐的那首词是提前很早就做出来了,不是现场临时发挥。
也有人传:李家三小姐是找的枪手代写。
当然她们还放出来了很多其他的传言来压制自己家的风头,不过她们的行为很快被他们的父亲李家家主发现并制止了。
毕竟在李父眼里出名是增加家族名望的一种方法,李家这三位小姐的做法是很让李父不满意的。
不过可能是亲生女儿,再加上还没有造成太严重的影响,所以李父对这件事还比较轻拿轻放。但是在利益面前,自己亲生女儿的需求,实际上大部分是看不见的。
在准备这些事情的之前,也就是之前参加宫宴结束之后的第二天就举办了家族的聚会。
无非就是感慨一下很久没有见面,简单联络一下感情,互相进行商业式吹捧。
当然大部分人都是在说李清软在宴会上的不分表现,也有夸李父教女有方令人羡慕。总之离家这三位小姐个个都拿的出手,再加上三小姐和镇国大将军府嫡长子订婚,这一条线已经签上了。
至于大小姐,如果他们所猜不错,这个年龄还没出嫁,是为了在明年的选秀参加然后入宫为妃成为家族在后宫中的助力。
当然不管怎么样,反正对于他们这种地位的人来说,子女的婚配并不由己。
古代女子的地位和他们的存在是十分可悲的,能够找一个相爱相知的人嫁了是很难的。
从这点上来看,就不如普通人家了。
因为在普通人家,如果他的家人十分的喜欢这个女儿也会想办法成全自己家的女儿。
家宴其实没有太多的需要表演的地方,因为他们都会去请一些外面的人来家里表演。
分男女院而且宴会不结束,一般是看不见彼此的。
后院的女子一般在吃完饭之后会一起欣赏和观看,从外边找的一些戏子们的戏曲。
毕竟他们没有事的时候是不会出门的,而戏曲又可以给他们打发无聊的时间,可并不是很多小姐都可以请得起的,因此每逢过年过节感觉的时候只要没被禁足,那么出来的人,观看的人都很多。
不过可能是因为古代的思想还不是特别的开放性,所以他想的一些剧目和更新的速度会变慢很多。
但是这也足够让他们打发这无聊的时间。
总之,大部分人对今天观看的非常的满意。既没有人出来作妖,也没有人来打破今天这难得放松的日子 。
在这个结束之后李恭泽还有一天的沐休时间,大概是因为李家族长的身份,所以他这一天都宅在家里处理这段时间积攒出来的事情。
当然前院和后院的事儿就没有什么太多的关联,后面一如既往处在勾心斗角的事情当中。
身份也挺可悲的,无论是思想上还是他们所处的环境,导致了他们不得不去争一争。因为不去争,就会有别人想去争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模式。
帝都这两天开始流传司墨带到这个世界的《水浒传》,李清软也买了一本观看。
李清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这位管家竟然能将这本书一字不差的默下来,内心对他升起了浓重的佩服之情 。
当然可能是因为刚到帝都的原因,这本书并没有马上风靡起来。
李清软为了让自己这位管家早点赚足够的钱来到帝都辅助她,于是就开始向自己姐妹圈儿的人去推荐这本书 。
可能因为这本书更多的是在讲义气之类的,再加上他多少有一点反叛的意识存在。
因此李清软并没有明面上去进行宣传,而是私底下和自己一些小姐妹进行宣传。总之真正的这本书确实也如李清软一开始所料想的那样火了起来。
皇帝自然也注意到了这本书,他觉得这本书不太适合流传。
便起了想打压的心思,可是自己又对这本书爱不释手,怕自己打压他自己后半段看不到了。
于是他就想要针对他所看到《水浒传》里头的问题来调整一下朝堂,但是皇帝对于这本书其实还是有点不舒服。
皇帝为了自己统治的稳定召集了这家书店的幕后店家,想要通过店家找到写书的人。
写书的人是可以改变结局的人,皇帝想也想见一见这个人。
当然皇帝也想看看这个这个有点才华的人内心有没有他写的想法,有可以扼杀在摇篮里。
文韵阁的幕后掌柜在收到皇帝的召见后,片刻没有耽误的赶到了皇宫。
好在文韵阁背后的势力比较有能力,在皇宫内的礼仪没有出现太大的差错,就是在面见皇帝的时候有些紧张 。
司徒上允其实并不害怕皇帝也不慌张,但是为了给皇帝一个面子还是装作很紧张的样子来迷惑一些人。
司徒上允在这个世界戴的面具太久了,不戴面具示人会很尴尬且失去一定的思维能力。
司徒上允在太监的带领下见到皇帝,把皇帝想要知道的自己也知道的告诉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