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阳望着绿油油的水稻秧苗,心旷神怡。

等再过一两个月,秧苗长大了,那种风吹麦浪的感觉就有了。

当然,水稻田的效果可能比麦田要稍微差一点,可一眼望过去无边无际的绿色秧苗,也会令人心情舒畅的。

等到了秋天,二茬稻成熟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一片金黄,这种色调,才是农民伯伯最喜爱的。

不过相对而言,周静秋这种小文青,还是更喜欢一两个月绿油油的秧苗。

周静秋边上,老支书带着几个人都在帮忙,刚种下去的秧苗一般不需要管,这会儿因为下了鱼苗,也没办法施肥,只能抽空来清理田间的杂草。

可不能让这些杂草毁坏了水稻生长需要的阳光和养分。

陈阳擦了擦头上的汗,这天气实在是太热了,他就走到田上这么一小会儿,浑身就已经被汗水打湿了。

可想而知,已经在这里干了半天活的周静秋和老支书他们有多热了。

特别是阳光照射下,稻田水面充斥着的那种灼热感,更加会令人觉得不舒适,不过他们谁也没有怨言,都按照周静秋的要求做着劳动。

这年头的农民,最不怕的就是吃苦受累。

他们宁可吃苦,只求能吃上一口饱饭,过上好日子。

不说顿顿有鱼有肉,一个月能吃上那么一两回肉,一年能给娃娃做身新衣裳,在他们看来,就算过上好日子了。

“静秋,老支书。”

陈阳把鞋脱了丢在田埂上,挽起裤管,一脚也踩进田里。

湿润的泥巴一下就把脚给陷了进去,每挪动一步都要花费不小的劲儿。

还好陈阳是把鞋脱了,要不然这一脚下去,鞋就陷在泥里面拔不出来了。

“陈阳,你可算回来了。”

“你看,我们的秧苗已经种下去,我们主要用了三种鱼苗,鲫鱼,草鱼和鲤鱼,这三种鱼生命力都更顽强,对生存水位的要求也不高。”

“一亩田我们放了大概十斤左右的鱼苗,都是二三两左右的鱼苗,五十尾左右,如果能长到一斤,亩产可以达到四五十斤。”

“这一百亩田,那可就是四五千斤了。”

“沈家坝村就有一千亩水田,那就是四五万斤,然后沈家大队,湾里公社,柳河县……”

周静秋一看到陈阳,顿时来了兴致,说着说着,她眼里都仿佛有光了一样。

没法子,她跟老支书这些大老粗讲,他们也听不懂,只是一个劲的陪笑。

只有陈阳,才能跟她有共同语言。

“静秋,咱们现在做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如果真能做成了,我想,整个柳河县所有的老百姓,都要念你的好。”

陈阳没走几步路,突然一条小鱼嗖的一下就从他脚边游过,溅起一阵水花。

看着那活蹦乱跳的鱼苗,陈阳心里也踏实多了,他最怕的就是这鱼儿放在田里,不像在池塘里,万一水位什么的不够,稻田里含氧量达不到要求,鱼儿成活率就会很低。

现在看来,周静秋照顾的很好,这鱼儿,活泼的很。

“我不在意他们的看法,我只想做出我自己成就,让我的成果可以给他们带来实打实的好处,能让他们凭借这个成果,赚到钱,过上好日子。”

“我也不需要谁念我的好,因为这本来就是我想要做的事情。”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周静秋望着陈阳,她的目光很平静,看着远方的稻田,陈阳觉得,她眼里仿佛有光。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陈阳在嘴里念叨着,这一刻,这个身材瘦小的姑娘,在他的眼里,光芒万丈。

“有什么需求,你可以跟我讲,我待会儿会去清河市,我可以帮你向邹主任反应。”

“如果是钱方面的,我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成立农业合作社,先垫付一些。”

陈阳瞥了一眼周静秋,技术上的事他不懂,但仅仅凭借周静秋那一句话,他都觉得,他可以无条件的去支持这个姑娘。

更何况,带动乡亲们一起发家致富,本来也是他的一个愿望。

他老爸说的不错,皖省也算是他的第二故乡了,老话说的好,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他既然有能力,就不会吝啬带乡亲们一把,让他们早一点过上好日子。

“钱的事,陈书记那边有了交待,公社刘主任也一直都大力支持。”

“技术上就更加不用说了,县里农业站一直都是给我开绿灯,我现在就差时间了。”

“我要一项一项的把这些数据都进行对比,找出最优的培育方案,这样才能让稻花鱼养殖实现产量的最大化。”

“就算一亩提升一斤产量,一千亩就是一千斤了,如果换作整个柳河县,那都不知道提升多少产量了。”

周静秋眼里一阵发亮,她像是找到了自己人生奋斗的方向。

过去的那些年,她很迷茫,甚至一度对自己的人生理想产生了怀疑。

可是这次的下乡,这次接触的项目,彻底的让她意识到,这才是她想干的事情,也是她需要干的事情。

她本来就热爱这一切,她就该做出成果来,让无数农民去享受她的实验成果。

“静秋,你的目光很长远,做科研要的就是你这种锱铢必较的精神。”

“因为咱们看到的永远不应该只是这几亩实验田,而是更加广大的整个中国的农村,一亩田提升一斤看似不多,可是整个中国提升何止几亿斤呢?”

周静秋让陈阳想起了袁老,八九十岁高龄依旧奋斗在田间地头,为了提升亩产,一斤两斤他都要去争。

原本按理来说,到了他这种身份地位,根本不需要为了这么一点斤两去费尽心思。

他一定要坚持这么做,是因为他知道,他这田里提升一斤两斤,放到整个中国那就是增产的就是亿万斤,放到整个世界,那就更多了。

这才是真正的科学家精神。

这是一般人根本无法理解的。

也正是这种精神,造就了他们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