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对于我的问题,成王并不怎么想理睬,只是很敷衍的说:“她进宫自然有她的事情,你管好自己,注意礼数,其他的最好不要过问。”

成王越是这样说,我心中的预感就越是不好。我心想,别人的事我可以不管,也懒得去管,可长姐的事,以及众姐妹的事,我不得不管,也必须要管。

时间不长,我们便来到了皇宫门口。成王在第一重门并没有下马,而是大摇大摆的纵马进去。我们自然也都没有下马,而是在后面慢慢跟随。不过,从王府中出来的侍卫,却差不多都退到了一个角落中,结成方正,原地扎营。看来,是不能跟着我们进去了。只有几个品级比较高的,跟在杜总管后面,随着我们往里面走。宫墙高大,在外面看不到里面的情况,最多只能看到一些雕梁画栋的屋顶。可进入了宫墙,眼中所见就完全不同了。

记得我第一次在王府溜达的时候,曾被王府的气派所震撼。可以说,王府的每一处院落,放到我那个时代,都是上亿的豪宅。注意,我说的上亿,只是占地和建筑。房屋里面的陈设,装饰,园林的风景布置,价值甚至要超过地皮和建筑本身。而整个王府大小院落加起来,总共有八个。也就是说,整个王府的价值,可能已经突破百亿。

然而,和皇宫比起来,王府可以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单单就是这第一重宫墙内的建筑,就要比王府的正堂还要高大气派。而这里,仅仅是看守的禁军,以及外围的宫人所居住的下等房间。我心中暗叹,难怪古往今来,谁都想做皇帝。哪怕是手握重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重臣,费劲千辛万苦,甚至不惜以命相搏,也要尝试着迈出那一步。其中缘由,可见一斑。就拿成王说吧,堂堂王爷,可以说已经超过天朝所有臣民,却依然不及皇权之万一。

走了一会儿我才明白,为什么成王到了皇宫还不下马,因为皇宫太大了,如果不骑马,凭双脚走也太慢太累了。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要四点钟就起床,因为就算到了皇宫门口,想要走到能见到皇帝的地方,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我甚至在想,这他娘的皇宫,该不会比我们县城还大吧。

骑着马连续穿过三道宫墙大门,到了第四道门外,成王终于勒住缰绳,翻身下马。我门也赶紧下马,整理衣服。有专门的世斌过来,将我们的马匹牵到专门的地方喂养。跟着我们的几个高级将领,也跟着几个引导的禁军,到旁边的偏殿中休息去了,只剩下杜总管还跟在我们身后。王妃和长姐却没有下车,而是有专门的车夫,替代了王府的车夫,连人带车赶到另外的地方去了。想必,她们有专门的通道,进入皇宫的内堂。毕竟她们是女眷,不适合在这种国家重地抛头露面。

皇宫的宫墙是一圈一圈围起来的,像是回字形。越往里走,面积也就越小,距离也就越短。因此,我们再往里走,也就快了很多。到了这里,我只想说,什么故宫天坛颐和园,在这里都只能算是弟弟。如果非要找个我那个时代的建筑来相比的话,我想,恐怕只有秦始皇的阿房宫了。但阿房宫,被后来的项羽一把火烧了。我们所知的,也不过是记载在史书上的,并没有谁真正见过,可现在,天朝皇城就在我面前,它是真实的,立体的,活生生的屹立在我的面前。它的每一处宫墙,每一条回廊,每一根木柱,甚至每一块瓦片,每一个宫女,太监,每一块地砖,都在我眼前,那样清晰,伸手可触。

在这之前,历史书上说,皇权制度不好,黎民百姓容易受到剥削压迫,财富和权力总是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我肯定是淡然一笑。你又没有经历过皇权制度,怎么能片面的说它不好呢。中国上下几千年,经历了几千年皇权制度,怎么就能被一句话否定。可现在,当我真正的看到了皇宫,看到了权力中心的奢侈,我终于明白,历史书上说的,都是真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不考虑战乱的前提下,哪怕城墙外所有人都冻死饿死,城墙里面的这些人,也不会停下她们的浪费和奢侈,哪怕只是片刻。

进到第五重宫墙的时候,前面就有太监引路了。太监将我们引导到一处偏殿,让我们坐在偏殿中休息。我们刚落座,皇帝赏赐的早膳就端了进来。我说怎么不让我在王府中吃早饭呢,原来皇帝专门给我们准备了呀。我接过碗一看,是四个汤圆。我心中有些嘀咕,这皇帝好小气,就给点汤圆,还只有四个,这怎么够吃。可我咬下去之后才发现,这四个看上去简简单单的汤圆,要比我这一辈子吃的任何汤圆都要好吃。四个汤圆,就是四种口味,而且完全没有串味。具体有多好吃呢,我不是美食家,不太好评论。总之就是香,糯,软,嫩,还不粘牙。

用完了早膳,又用茶水漱了口,天色已经差不多亮了。终于,也就到了上朝的时间。这一次,就连杜总管也没有跟出来,只剩下成王和我两个人,走向那象征着天朝最高权力的宏伟建筑。

中国的古建筑,都习惯以台阶的数量来象征地位的高低,台阶越多,地位就越高。这个习惯,在如今的很多地方也能看到,比如法院。尽管我现在所处的朝代,好像并不属于我记忆中五千年中的任何一个朝代,但这里的民俗,语言,文化,却和中华文化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我想,或许这里是某个平行宇宙吧。

我远远的看见,一连串汉白玉台阶之上,有一座威严的供电,殿门挂着一块巨大的匾额,上书“太华殿”三个烫金大字。当然,也有可能是纯金打造的字,毕竟对于一国之君来说,这点黄金也算不了什么。台阶之下,已经满满当当的站着好些人,分左右两边排列。看这些人的装束,左边都是统一的黑色长袍,右边都是统一的红色长袍,看起来官职相对较低。汉白玉台阶上,每隔八步,就有两个太监分裂两侧。我数了数,刚好十队太监。也就是说,台阶总共九九八十一步。

成王目不斜视,瞥都没有瞥旁边的低级官吏和太监一眼,神色淡然的一步一步往台阶上走。反而是两边的低级官吏和太监,都唯唯诺诺的向成王行礼。来到太华殿门口,成王便不再往里面走了,而是垂手站在门外。我发现门外的另一侧,也站着一个和我们装束差不多的人。但他低着头,我只能略微看到他的侧脸。不知道怎么的,我竟然感觉对方有些熟悉,好像在哪里见过,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我又偷偷往里面瞟,里面污污泱泱的,也站满了人,不下百八十号,他们也分裂两边,服装的颜色却是统一的深紫色,就和我们的差不多。但他们都背对着我们,没有一个人说话,也没有人东张西望,偌大的供电,安静的连呼吸都害怕太重,只好稍微憋着点。《三国演义》中有个情节,董卓当相国的时候,打个喷嚏,全场都鸦雀无声,吓得大气都不敢出。现在这个场面,和三国里的情节简直太像了。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然产生了一些喜感,有点想笑,而且是憋不住的想笑。谁能想到,电视剧中的情节,如今我自己会亲身体验。

在门外站了大约十分钟,刘公公洪亮而且有些尖锐的声音便从大殿深处传了出来:“皇上驾到。”这一声,洪亮而极具穿透性,配合着大殿建筑特殊的拢音结构,传出老远,震得我的耳膜嗡嗡作响。我想起故宫的天坛,据说也设计了拢音结构,皇帝站在天坛上说话的时候,会感觉声音比平时更大更洪亮。这一声传出,大殿里的,台阶上的,台阶下的,包括成王和我两个等在门口的,全都齐刷刷跪倒在地上。

我远远瞟见大殿深处,出现了一个身穿黄袍,头戴皇冠的高大人影。不过距离太远,我又是用眼角余光瞟的,看不清楚那人的长相。想必,那就是当朝皇帝金尚了。等到皇帝慢吞吞的走到龙椅上坐下,才慢吞吞的说:“仲卿平身。”

所有跪着的官员,这才呼喊:“万岁万岁万万岁”,然后统一站起。不得不说,这几百人同时呼喊,加上建筑的拢音结构,声音真可谓是震天动地。想必,坐在主位的皇帝听到的,应该比我们要更清晰,更震撼。他娘的,搞得我都想坐上去试试了。

等所有人都站起身,刘公公再次高声呼喊:“请大元帅成王爷,左校尉金世宣,右校尉李御风上前受封。

我心中一震,原来和我们一起站在门外的,是李相如之子李御风。我早该想到的,因为我们既然是来谢恩的,他也多半同样是来谢恩的,因为昨天一共就册封了三个人,成王,我和李御风。在走进大殿的时候,我忍不住又侧头看了看李御风。这一次,我看清楚了。然而,我却差点当场叫出声来,他,他,他不是冷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