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贾东旭想要他帮着弄点粮食,陈建国有些为难道:“东旭哥,我家里现在其实粮食也不够吃,即便我在食堂工作,中午那顿可以在食堂解决也不够,现在的定量太少了,而我现在又是能吃的年纪。”
言外之意,自然是家里也没多少余粮,接着陈建国又犹豫着说道,“我只能说等机会,如果我朋友到乡下去弄吃的,我和他们说说,要是能弄到就弄些回来。”
陈建国也只能这么说,现在家里每个月都亏十来斤粮食,是确实没法给贾家提供帮助。
其实在大院里,陈家条件确实算好,但是最好的当然不是他,还有一大爷和后院的聋老太太。
他们的定量高,但是家里两个妇人又吃不了太多,也就是一大爷吃的多点,所以每月还有剩余。
而剩余的这部分,已经是被一大爷送给了贾东旭。
至于其他的家庭,都是家里有半大小子,所以也是不够吃。
陈家的情况就在这里面,家里都是城市户口,可陈建国正是能吃的年纪。
“也好,那就麻烦建国。”
贾东旭也知道这些,现在的定量只能让人吃个半饱,陈建国现在要准备比赛,肯定就更要吃饱。
陈母多少年没在大院里淘换东西了,往年还有粮食“换”给他家,现在也没有了,贾东旭就知道陈家怕也不够吃。
“差不多看完了,我这打算回去,东旭哥一起走还是我先帮你把东西带回去?”
陈建国不知道贾东旭是不是还要在鸽子市等着碰运气,于是问道。
要是贾东旭还要留下来,他就把这一袋红薯帮忙捎回去。
“走吧,市场里也没什么东西了,该回家吃饭了。”
贾东旭看了眼前面已经稀疏的摆摊,知道应该都是生活用品,没有吃的,否则早就被人围的里三层外三层了。
两个人回头原路返回,眼睛还是不停四处打量,但是走到市场口也没看到粮食,都是些家里用的东西。
这些针头线脑很适用,但是在这个缺吃的年代,各家忍忍也就过去了,不是必须品,所以反而成了多余的。
卖的多买的少,可见现在大家伙的心思都放在弄吃的上面了。
“东旭哥上来吧,我拉你回去。”
推车出了街市,陈建国就跨上自行车准备让贾东旭也上来,他带着人直接回去,可远处街角就拐出一个扛着麻袋,看上去五十多岁老汉,一身补丁的衣服洗得很干净,典型的农村人进城的打扮。
看着他吃力的扛着麻袋往这边走,看分量就是不轻。
贾东旭正要上车,陈建国又叫住他,对着那老汉努努嘴道:“东旭哥,你过去问问麻袋里是不是吃的?”
“哪儿?”
“就那个扛麻袋的老头。”
贾东旭被陈建国一提醒也注意到了,马上就走了过去,自行车自然是不上了。
陈建国就停在那里等了一会儿,看见贾东旭和那老汉说了一会儿话,老头就把口袋放下,贾东旭埋头看着袋子里的东西,还时不时探手进去。
等了好一会儿,或许两人谈好价钱,老头从身后摸出一杆秤,挂住袋口提起称重,陈建国知道生意谈好了,于是蹬着自行车过去。
这边,贾东旭在老头称重后看了看称,随后就从兜里摸钱付了账,动作麻利的很。
到了近前,陈建国下车和贾东旭提着袋子就放在自行车前杠上,挑好平衡后这才先上车。
“多谢了大爷。”
贾东旭乐呵呵和老大爷打了招呼,这才又上车坐后面,陈建国右脚使劲一蹬,支撑的左腿也收起放到脚踏板上,自行车就滑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