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蜂窝煤,陈建国后世的记忆就出现了。
在他记事儿起,家里就一直烧的蜂窝煤,可不像现在家里烧的还是煤球。
说实话,要不是他继承了原身的记忆,他都不知道煤球该怎么烧。
不过想到家里的灶,陈建国就开口问道:“家里原来的灶可烧不了蜂窝煤,是不是还得推倒重新砌灶?”
“其实买炉子最简单,你家那个灶要烧蜂窝煤就得改改。”
李国庆答道。
“费钱吗?”
陈建国问道。
“应该不贵煤场有专门做这个事儿的,他们改了不少灶,早就熟门熟路,到时候去你家看一眼就知道了。
想来应该不贵,可能几块钱吧。
不过听说煤球换蜂窝煤的话,半年就把这个钱省下来了,关键还是方便,不用每次使用都起火。”
李国庆答道。
“等几天去煤店问问,家里还真没多少煤球了,若是要改就早点改,这过冬还得提前存点。”
陈建国笑道。
“昨天你去鸽子市了没。”
赵跃民这时候又问道,不过声音压的很低。
这个时候粮店里人不少,说话的人声也大,不用心的话还真听不到这声音。
“昨天没去,怎么了?”
陈建国答道。
“票涨了五分钱。”
听到赵跃民的话,陈建国和李国庆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当然是说粮票涨价了。
“年底了吧,我记得去年这时候也会涨点。”
李国庆小声说道。
四九城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人,因为工作或者学习的原因,从全国各地来到四九城。
这年头交通不方便,隔老家远的几乎很难回家一趟,只能是寄封信回去。
当然,遇到紧急的大事儿也可以发封电报,不过那是按字数收钱,对大部分人来说还是有点贵。
人回不去,但是还得给家里表达心意,所以大多选择写封信回去,信封里装上十块、五块钱,还有就是一些粮票。
四九城的粮票,到了外地当然就没用了,所以得是全国粮票。
往年接近年关的时候,四九城的全国粮票都会小涨一波,就是因为这些外地人要往家里寄粮票。
“我家里说的,不管涨不涨,该买还得继续买。”
赵跃民这时候用更小声的话说道,“还说要多囤点。”
“有消息?”
陈建国略微诧异的问道。
“明年计划出口的粮食有增加,上面定的计划,很多都收不上来粮食,我姑父那边的消息。”
赵跃民又说道,“你想想,地方上都交不出来,部里都安排他们下去,直接要把仓库里的粮食定下。”
赵跃民姑父在外贸部门上班,消息自然灵通一些。
“还要出口?”
李国庆有点惊讶道。
“小声点,都感觉到有点不对,可谁敢说。
计划已经定了,下面报上来的产量又那么高,留着发霉啊。”
赵跃民答道。
三年困难时期,之所以全国粮荒会突然爆发,中间几乎没有一个缓冲,和上一年全国刮起的浮夸风是有关系的。
这年月,都是按计划制定政策。
看到下面爆出来的产量,在国家急缺创汇商品的时候,粮食既然丰收,自然就是换取外汇的最佳选择。
所以一开始,在粮荒爆发的初期,因为地方上有意无意的隐瞒,粮食出口还是按照上年末制定的计划在进行。
直到彻底暴露出粮食短缺后才紧急停止出口,到最困难的时候又划拨外汇进口粮食,才勉强度过那段最艰苦的岁月。
三个人这会儿都有些沉默,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不过,对明年粮食的困难程度也有了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