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的出现,推动了我国医学方法取得了巨大发展,现发放奖励千年人参两颗,千年紫灵芝两颗,百年何首乌两颗,固体丹一颗,一亩地的种植园。”
张仲景:没想到我会上榜,还可以得到这么多名贵药材,还有这种植园。
李世民:不知道还有几位上榜的医者,这种植园都出现第二次了。
“我们看下今天售卖的商品,还不错,是糖套装。”
“张言希边说边将系统传送来的实物,一大袋满满的糖套装放在桌前,争取让所有人都能看到。”
“这一套糖,一共六袋,两袋蔗糖,两袋黑糖,两袋枫糖,每袋一斤装,这一套可是真不少了。”
“我知道大家也应该对这东西了解,特别是黑糖,受风寒的时候喝点,对身体也好,家里来客人了,泡点黑糖水,这代表着非常欢迎客人,话不多说,我直接上车。”
对于今天的商品,张言希也不确定能不能卖出去,这糖各朝各代又不是没有,而且价值三两黄金,这都能卖多少红糖了,虽说古代比不上现在的糖的质量,这价钱高的也实在是离谱。
没想到,被抢完了。
秦始皇:这糖好像不是饴?
扶苏:这糖好甜,好干净!
武则天:和雪花一样白,确实比古代制作方法要好太多。
曹操:这糖怎么也是和盐一样的紧俏货,这糖是真的甜,晚上就搞点加糖的搞点尝尝。
直播间又是打赏一波,看到打赏李世民急忙书写了一封字打赏了过去,刘彻也是,直接让太监把无用的竹简拿过来,他要都打赏过去,一份竹简值三十两黄金,这都可以买十份糖了,他多打赏点,早晚能说说他大汉。
又和大家随意聊了会天,张言希也就下播了。
趴在床上,看着视频,一则新闻映入他的眼帘,“据报道,考古学家几位教授发现了“医圣”张仲景的墓,墓里居然有一份良田,经大量专家研究,良田含有大量能量,种植作物减少了一半的时间,还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难道在我们种花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真的有仙人的存在吗?这打破了以往的认知。”
“让我们来采访一下,研究此项的张教授。”
张教授你对于出现可以减少种植时间的良田有什么看法?
张教授:我们要相信科学,虽然研究报告还没出来,我也可以负责人的告诉大家,这世上不存在仙人,有可能是“医圣”用药物,养出的良田,我们正在研究良田的成分,报告出来会告诉大家,大家一定要相信科学。
话说到这,这段视频就结束了,张言希激动不已,这是她第一次看到真正的历史改变的出现,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她相信早晚有一天,她会把那些残忍的历史改变。
又看了下视频的评论。
想你想你:众所周知专家的话,只能左耳进右耳出,不可信。
绝情的女人:当山海经是故事呢?
一生平安:科学的尽头是玄学,玄学的尽头是神学,这肯定是仙人才有的。
我没k:我们现代都研究不出来减少种植的时间,人家古代就有,一看就是仙人所为,我也想修仙。
……
评论里几乎都是对仙人的讨论声,张言希看着这段视频,眼睛通红,倾城一笑,这不是改变了吗,抱着幸福的笑容,再次进入了梦乡。
昨天打游戏,打了一宿没睡,刚直播完,饭都没吃,又睡过去了,没有父母管着真的好棒,直到下午两点钟这位小姐才刚刚睡醒。
这一天就在睡觉吃饭中过去了,本来想出去逛街的念头又打消了。
“这一位医学者是一名道士,也是十大“药神”之一,到了后代大家把他称为“药王”他就是唐代的药王菩萨——孙思邈。”
“孙思邈生于西魏大统七年,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孙思邈幼年嗜学如渴,知识广博,只是后来身患疾病,经常请医生治疗,花费了很多家财,于是,他便立志从医。”
“孙思邈少年好读,天资聪明,7岁的时候,就认识一千多字,每天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西魏大臣独孤信对孙思邈十分器重,称其为“圣童”。”
“18岁时立志研究医学,颇有悟性,亲朋邻居外来人有疾厄者,都上门看病,也确实医术水平不差,很少有治不了的疾病。”
“到了20岁,就能侃侃而谈老子、庄子的学说,精通道家典籍,被人称为“圣童”,开始为乡邻治病。”
“北周静帝时,杨坚执掌朝政时,召孙思邈任国子博士,孙思邈无意仕途功名,认为做高官太过世故,不能随意,坚决不接受,一心致力于医学。”
“到了隋炀帝年间,那时候孙思邈见国事多端,世间大乱,孙思邈决定隐居太白山中,而隐居的年间也有不少去看病的,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隐居的时候,他一方面下功夫钻研医学着作,一方面亲自采集草药,研究药物学。认真研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书,同时广泛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热心为人治病,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
“他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新的医药学研究成果,以毕生精力撰成了医学着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也是因为孙思邈不断了解更多的医学院,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才有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千金要方》。”
“等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召进宫的时候,孙思邈已经70多岁了,他的容貌气色、身形步态却皆如同少年一般。”
“当时的李世民十分感叹,便道:“所以说,有道之人真是值得人尊敬呀!”太宗想授予孙思邈爵位,但被他拒绝了,仍回到乡间为民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