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明白,依法执法,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不可能,因为法官是人。
法官就像球场上的裁判一样,其无法做到准确判罚。
涉及到一个判罚的尺度问题。
李易决定救,六十九个人啊,全绞了,六十九个家庭就完了。
救完之后,别人发现诈骗也不会死,那就继续诈骗,变本加厉,人多就行呗?对不?
“你们为什么不派人先到李家庄子问问?那不就好办了么。”
李易想大哭一场,太难了。
要国法,还是要人情?
旁边的人帮着翻译完,纸条传递到众人手上。
大家看过上面的内容,一同沉默。
李易所为难的事情,他们同样闹心。
本以为是个专业的团伙,以骗为生,结果是一群寻常的百姓。
“李大夫?”宋璟为难,瞅李易。
“我乃散官。”李易回答。
“易弟!”李隆基不得不开口。
“我想想啊,犯了罪吧,就应该……啊!自首,对,让他们来自首,把所有的钱全还回,不,多一倍,再打二十杖。
诸犯罪未发而自首者,原其罪。写了,唐律疏议写了,告诉他们自首。”
李易嘟囔着突然急中生智,咱们允许自首。
李易汗都出来了,诈骗数额太大了,重罪免,也得打。
“他们哪有钱多还一倍?”苏颋为嫌疑人操心。
“他们已经回家,再运一批石头过来。叫他们多找人手,多装船,还能赚一笔。正好这边需要。”
李易面对钱的事情就轻松许多,简单。
“如此,是否过轻?”宋璟从另一个角度说。
“法的目的不是罚,是杜绝犯罪。被骗者无损失,眼睛除外,没治疗好,瞎掉,他们要承担。
既然允许自首,就是给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过而不改,斯成过矣。今能改过,来首其罪,皆合得原。若有文牒言告,官司判令三审,牒虽未入曹局,即是其事已彰,虽欲自新,不得成首。
眼下没发文牒,被骗的人没有损失,打二十杖就行了。
不然别人自首,还要判,以后就没有人自首了。”
李易恨得牙痒痒,心情并不好。
“东主,电报,还是那里的。”有人送上来,李易瞅一眼,长出口气。
“如何?”大家等不急,先问。
“他们商量了一下,害怕,跟家人说完,要带着骗到的钱来长安。
告诉家人,等他们走了,去当地官府代他们自首。
这样抢时间,不然等发了文牒,再自首就不算了。
来人,发电回去,与他们说,找人挖麦饭石送过来,加倍惩罚。”
李易继续擦汗,心情又好起来,至少那些人属于主动自首,而不是告诉他们自首后再自首,那样自己总觉得自欺欺人。
他说完,电报才翻译好,大家看看,果然没错。
一个个的眉头舒展开来,这样二十杖打的时候可以轻点,否则至少让他们趴上三个月。
“为了杜绝下一次再出现此类事情,当在京兆府成立一个专门免费帮人鉴定东西的部门。”
李易处理完大事,还要再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当铺有鉴定的人,通常不说实话,只让他们帮忙看,他们要收钱,不给钱,或给少了……
“免费的有人愿意去帮忙鉴定?”李日知出声。
“并非一个人或几个人,由官方发公告,需要竞争,互相比,厉害的人才有资格轮换着给别人鉴定物品。”
李易一句话解决问题,负责鉴定的人代表了地位。
免费鉴定就一天,翌日换人。
凡是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代表了本事。
“那般的话,其他此行业的人还如何吃饭?”刘幽求跟着发问。
“只给鉴定东西,不说价格。如从吐蕃拉来一头野马,鉴定说是什么?别说值多少钱。”李易回答。
“野马还能是什么?当然是马!”姚崇插一句。
“错,吐蕃野马是驴。”李易用那样的眼神看姚崇。
“真的?莫非你欲指马为驴?”姚崇不信。
“对,是驴!干旱的时候用蹄子能刨出水,其他的小动物跟着一起喝。”尺带珠丹补一刀。
“有趋,因何故?”李旦认为有意思。
金城公主解释:“野驴长得比一般驴高大,有的可重达千斤,才称呼为马。
它们挖的井,有的超过五尺深,通常找到一个出水的井,它们会经常修补。
我回来的队伍中有随队的野驴,被安排去饲养,另有牦牛及其他活物。”
“去看看。”李旦要溜达,大家需要放松。
李家庄子的动物园中养了许多动物,包括老虎、狼、豹子、熊、熊猫……
长安百姓总来看,属于近水楼台。
京兆府其他的县,孩子在旬休的时候,要是大人到长安,还有额外空余的时间,也来围观。
每一种动物的所在地,挂着牌子,上面介绍,跟李易那时的一样。
一些鸟类也被养殖着,包括金雕一大家子,另外大绯胸鹦鹉总是说来说去。
百姓们愿意出钱买东西喂,需要在动物吃饭的时候,过了吃饭时间,动物已吃饱,动物园便不卖了。
野驴的地方有十二头,一家驴。
此时的它们不刨坑,有水,而且还是小水渠,可以下去洗澡。
“果然高大,比寻常的驴高出一头。”
张九龄第一次见,他看驴,驴隔着网也在看他。
显然这些日子野驴适应了,习惯被人围观与喂食,就是活动的范围小,跑着不过瘾,只能绕圈跑。
“此物能帮着拉车?”李旦问金城公主。
“能。”金城公主笃定。
李易跟着说:“还可以用来跟家马杂交,长得也很漂亮,现在的野驴比家驴就好看。”
这玩意儿在他那时不能驯养,一级保护动物。
吐蕃早早就用上了,要不是吐蕃自己日子都不好过,大量饲养、繁殖、杂交,能够形成产业群。
没有汽车的时代,牲畜便是一切。
杂交的骡子兼具野驴和马的优点,比驴听话,比马耐力强。
“野驴在吐蕃多吗?”李旦想到了李易所想的事情。
“多,几百头一群的总能见到。”尺带珠丹回答。
“好!好啊!往后杂交就有得用了。”李旦把别人的东西直接想成自己的,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