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走到山顶的时候,天空挂着朝霞。
抬眼望去,山林围绕,朝霞余晖洒在山林间,美得像一幅画。
可惜此刻,他们已经没有余力欣赏这美景了。村长给他们打着鸡血,从见面到现在,已经数不清说了几句‘就快到了。’
好在,这次是真的‘就快到了。’
小路坑坑洼洼的,没有一个人抱怨。此刻他们的内心只有一个想法:还好不用爬坡了,这点坑坑洼洼算什么,只要不用再爬山,做什么都行!
显然,此刻的这群人,这仅仅只是开始。他们接下来三个月的助教生涯,每一天都要爬山,还不止一遍。
沿着小路一直走直到尽头,两侧是田园,种着村民们自己家的菜,尽头只有一块大石头上刻着岗村两个字,表明他们到达了目的地。
进了村,却没有想象的热闹。孤零零的,偶有一阵风吹过。
“这个点大家伙应该都在我家,我家旁边有块空地,村里人特意从自家搬了桌子椅子过去,估计这回都聚在那边。”
村长看出了他们的疑惑,在他们提问前率先解答。
“还得麻烦各位再辛苦一下,等吃完饭我再让村民们带你们回去。”
每家每户空的房间不多,所以村里人商量之后,一致决定家里条件好点的,都收拾间空房子出来给他们住。但因为人多,所以每个人也都分在了不同村民家里,但距离不远,总归还是在一处。
“老师,我听村长说孟老师会住在我家,你就是那个孟老师吧?”苏苏问着,带着期盼。
她喜欢孟晚,也想她来自己家里住。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里面应该就我一个人姓孟。”孟晚理了理苏苏额前有些凌乱的碎发。
几人就着这个问题讨论起来,没一会几个孩子就都找到了要去自己家里住的老师,还有一部分家里稍微破旧一点的,只能安安静静的在旁边不出声。
村长家在路的尽头处,好找也好认。
还没走到底,就看见烟囱里飘出来的黑烟,还有些交谈声,不算小,听上去很是热闹,不时伴着一些碗筷敲击声。
“德祥回来了!德祥和孩子们带着老师们来了!”有人眼尖,一转头就看见他们这一大帮子人。
不少人放下手里的活,手在围裙上随意的擦了擦,都跑出来看。
“这是我爱人,王爱媛,明天就是她带你们去学校。阿婆阿伯们都是村里的老人了,几个孩子的父母都在城市打工。大家都在村里,互帮互助的,说是一家人也不为过。”
村长看着带头的导师,和他们简单介绍了一下村里的情况。
导师点点头,放眼看去,确实和资料说的一样。
村里大部分都是些六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偶有几个妇人和看上去行动有些不方便的中年男子,至于年轻人,一个都没有。
小孩也只有十几个,最小的还在襁褓中,不到一岁,最大的就是一开始的男孩,12岁。
“爷爷奶奶好。”仅有的几个年轻人们哪里见过这场面,感觉自己就是动物园里的猴子。
虽然有些不自在,但还是乖乖的打着招呼。
清澈单纯的模样,看起来很是乖巧,正中这些长辈们的心头好,各个脸上挂的笑,将脸上的褶皱衬托得越发明显。
“各位老师好啊,一路上辛苦了吧?”
“赶紧把包放下,准备准备吃饭。”
“菜都是自家种的,健康的很,无污染!”
“是啊是啊,肉也是俺男人和村长们一大早下山去市集上买的,新鲜着呢。”
“饿了吧?不知道你们口味,也不知道有没有忌口的,只能随便做点。”
村民们围着他们,你一言我一句的,热情就像海水一样,好似下一秒就要将他们淹没。受宠若惊的一行人连忙摆手,说这些客套话。
“没有没有,我们好养活,啥都吃。”
“麻烦你们了,我们来打扰您这么多天。”
“无污染的菜可好啊,城市可吃不到这些。”
孟晚似乎早有预料,一开始就走到了队伍的末尾处,远离了吵闹的中心。
李苏苏抬头看着孟晚,“孟老师你为什么不过去啊?”
“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就像那个任老师,他就很喜欢和别人说话,但是孟老师呢,就不太喜欢人多的地方,所以站在这里比较舒服。”
孟晚没有敷衍,而是认真的和李苏苏解释着。
“我也不喜欢吵闹。”似乎找到了共同点,李苏苏眨眨眼睛,唇角带着笑,耳尖红红的。
“不过我妹妹很开朗,她不在这里,和爸爸妈妈在城市里生活。我爸爸妈妈说,等他们赚到大钱了,就带我去城市里,现在我是家里最大的,要帮他们照顾好爷爷奶奶。”
孟晚没说什么,只是轻轻拍了拍她的脑袋。
饭菜比他们所想的要用心精致很多,长桌摆着,鸡鸭鹅鱼肉都有,看孩子们馋又不敢动的模样,几人知道这是他们过年都不一定能吃上的美味。
突然,一群人没由来的有些惭愧。这一顿,对他们而言是一年都不见得有一次的盛宴,可对于在城市里生活的他们而言,却是再平常不过的四菜一汤。
有时候他们还会挑三拣四的嫌弃着这块肉太老,那块肉太油,最后再不耐烦的说一句:不吃了。
碗筷都是新的,要说为什么会知道?只要对比一下村民们自己的碗筷就清楚了。
不过村民们用的碗筷虽然看上去有些年头了,但却没有油污黑点,和电视里宣传的脏乱差完全不沾边。
可尽管如此,他们还是特意为了他们这些城市来的孩子,花钱买了新的碗筷。明明这些钱,他们都是省吃俭用,一块一块攒起来的。
然而,细致程度和用心程度却不止于此。
王村长在接到消息后,立刻就召集了村民来开会,事先给村民紧急科普了一下,生怕村民们平日的行为把这些娇生惯养长大的城里小孩给吓跑了。
又听说城里人吃饭都会备一双公筷,叮嘱了让他们洗尘宴的时候用公筷夹。要是吃的兴起给忘记了,旁的人还会不动声色的提醒一下身旁的人。
他们知道,这些年轻人都是有可能改变自家孙子命运的人,也知道他们这些城里孩子过来难免会有些不习惯,所以更是发自内心的,想让他们在这三个月里尽量过得好一些。
善意和尊重都是相互的,村里人对他们的照顾和用心程度,自然都是门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