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欧阳邓正在汇报第三阶段药房外扩计划的时候,一队国民军冲进了新建的如意医馆。
对方来势汹汹,欧阳邓立马起身想要招呼人,秦海却一把拉住了他批评道:“遇事得有静气,稍安勿躁。”
欧阳邓有些汗颜,只好站在秦海的身边,以不变应万变。
“我们是国民军冯帅的警卫,奉冯帅之命,请秦大夫登门看诊,这是诊金!”
为首的头头拿出二十块大洋放在秦海的诊台上,秦海看见这些大洋不由好笑,堂堂一军大帅,居然给一个普通人来这套。
让欧阳邓收起大洋,朝警卫长抱了抱拳说了句“军爷稍等”随即吩咐招娣拿来医箱,只身出门上了轿车。
之前秦海就从沈伯驹那里打听到冯帅的住处,自打控制京畿,冯帅就没在城内住过,而是居住在城外西北边的圆明园内。
至于为什么不进城,传言有好几个版本,有人说拿下京师后利益分配不均,段祺瑞上了台,他一生气便离开了皇城。
也有人说冯帅恪守本分,大义为公,是自己选择居住在城外的,如此方便段祺瑞施展拳脚,大有一种功成身退的名将古风。
还有一些人说其实是因为谋害张作霖父子不成,怕张作霖反扑,这才带着本部军队驻扎在城外,方便危急时刻逃回西北。
秦海不爱八卦这些事,听过的就听过了,一般不会去评价,管他是因为什么,和他秦海又有什么关系。
抵达圆明园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半个多小时,刚下车的时候秦海还以为来错了地方,因为他所看见的并没有什么巍峨宫殿,更没有什么秀丽山水,完完全全的就是一片废墟,一片荒废掉了残垣断壁。
在秦海的印象中只保留修复后的圆明园,仔细一想不禁感叹唏嘘,八国联军当时的行径真的算得上十恶不赦,这么好的一片皇家园林变成了废墟,简直是暴殄天物。
来之前秦海还以为冯帅是住在哪座宫殿里看山看水,现在才知道,堂堂国民军大帅,居然住在一座废墟之中。
这一点,在秦海看来,多少有点沽名钓誉的嫌疑。
刚刚路过的时候,秦海看见了圆明园标志性的西洋楼残骸,那个几个石拱门倒是和秦海记忆里的一模一样,只是表面斑驳不已全是岁月的痕迹。
冯帅所住的地方在西洋楼北部,看起来是一座尚未完全毁掉的二层西洋建筑。
外表看起来有些杂乱,其实进了门之后感觉也没那么差。
刚进门,秦海就听见几个中年人的笑声从里面的房间传来,跟着侍卫长来到会客厅门口见了一面,冯玉祥打量了秦海两眼,走过来握了握秦海的手很客气的说道:“听闻秦大夫医术高明,内人近日深感不适,去过协和也不甚管用,劳烦秦大夫替内人看看诊。”
秦海故意眨了眨眼,好让冯玉祥看清楚他的白眼是真是假,随后微微抱拳:“冯帅客气,秦某一介小医,当不起冯帅如此赞誉,不知夫人有何症状?”
“妇人之症我一个大老粗也不了解,大夫还是上二楼亲自看诊为好,我这里还有客人,等谈完了事情,稍后再去请教大夫。”
言罢,冯玉祥吩咐两个丫鬟一人帮忙拿药箱,一人搀扶秦海上二楼,等秦海离去,他才重新回到会客厅与另外两人聊了起来。
离开门口的时候,秦海留意了一下客厅里的两人,一个身彪体壮操着一口关外话,另一个身材精干,像是个练家子,长相平和,口音像是直隶一带才有的音调。
秦海微微一思量就猜出了两人的身份,虽然都是身穿便装,却逃不过秦海的火眼金睛。
东北汉子很有可能是奉系新军的领军人物,张作霖的得力干将郭松龄,另一个应该是张作霖的另一个猛将李景林。
秦海掐指一算,当下十一月初,这三人凑在一起,必然是为了联合反击张作霖。
说起郭松龄背叛张作霖这件事,其实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情,然而那位郭将军居然找来了冯玉祥和李景林联盟,结果极有可能会赢的局面被这个决策搞的一丝胜算都没有了。
郭松龄此人从小就进了军校,属于当时少有的纯正国产新派军官,参加过同盟会,追随过孙先生,当过讲武堂教官,后来投奔张学良,成为新军改革派主导人之一。
由于郭松龄优秀的军事素养和实际带兵能力,很快就在奉系崭露头角,颇受张作霖赏识。
第二次直奉大战结束,奉系自卑而下一直打到上海滩,郭松龄所率领的部队功不可没。
后来为了稳定战果和局势,张宗昌去了山洞,李景林掌管直隶,而郭松龄却回到京榆驻守以便策应关外和华北各地的战斗,属于唯一一支灵活机动部队,因为手下全部是他一手带出的新军,加上张学良的鼎力支持,手下七万人可以算的上奉系最精锐的部队。
郭松龄这人在军事上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但在性格上有缺陷,说好听点是很有个性,说不好听的其实就是小肚鸡肠。
二次直奉大战的胜利,几乎所有人都分到了胜利果实,唯独他什么都没得到,这在郭松龄的心里就很不适滋味。
再者广州方向计划北伐的消息传来,张作霖一心想着自立为王,根本不把广州那些人放在眼里,心怀民族大义的郭松龄在理念上一开始就和旧派思想的张作霖不一致。
在奉系内受旧派排挤,在家国大义上又不在一条线上,现在手里有枪有兵,自然就打起了小九九。
当下奉系的兵力部署他一清二楚,留守在东三省一共11万左右的人马,其中奉天2.8万,吉林4.4万,黑龙江2.4万。
李景林在直隶6万余人,张宗昌在山东有9万多人,热河还有1.3万人。
除了这些部队外,最为精锐的就是郭松龄手里的7万多人。
这个时候只要郭松龄出了山海关直捣黄龙,兵指奉天,就能打的张作霖一个猝不及防,就靠奉天的三万人,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但要实施这个行动,就必须解决屁股后面的威胁,而这个威胁还不止一个,山东的张宗昌,直隶的李景林,京畿的冯玉祥,只要有一方捅他的菊花,进攻奉天的计划就会泡汤。
为了争夺关外三省的控制权,郭松龄拉着李景林来找冯玉祥,三人联合,到时候平分胜利果实。
至于张宗昌为什么不再其列,实则张宗昌这人是张作霖的忠实狗腿,只要郭松龄出关,张宗昌肯定要出兵护主。
郭松龄的计划不可谓不缜密,只要冯玉祥和李景林不捣乱,还能拖住张宗昌,事成之后好处少不了。
这种好事冯玉祥当然愿意,李景林本身也瞧不起绿林出身的张作霖,三人一拍即合,郭松龄便带着七万人浩浩荡荡的出关突袭奉天。
本来按照这个计划实施,郭松龄的胜算有八九成,可惜遇见了冯玉祥这个倒戈将军。
作为军阀,冯玉祥权衡利弊审时度势的心思用到了极致,往往都是在最关键的时候临阵倒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以此获取最大的利益。
二次直奉大战,他的倒戈换来了京畿地区的控制权,这次的倒戈倒不是讨好张作霖,而是盯上了李景林的直隶。
就在李景林全力配合郭松龄的时候,冯玉祥反手咬了李景林一口,猝不及防之下李景林节节败退,大有溃于千里的态势。
这个时候李景林哪里还有心思帮郭松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了张宗昌,两人联合起来对付冯玉祥的国民军。
就这样,最终的结果是郭松龄兵败,在逃亡中被捕,最后被张作霖枪毙暴晒三日才允许下葬。
而冯玉祥因为临阵倒戈争夺直隶未遂,在张作霖处理完郭松龄之后便开始针对冯玉祥。
迫于张作霖强大的威慑,冯玉祥只好通电下野,远赴苏联。
冯玉祥一走,国民军就被张作霖联合东洋军队赶出京畿,原本大好的形势毁于一旦。
正应了那句古话:一着不慎满盘皆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