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女配拒绝当炮灰 > 第九百七十章 太后10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可惜这些人也不知道是被姜蝉这些天的手段收拾怕了,还是怎么着,这些天是老老实实地,没有谁敢掐尖冒头的。

毕竟在判魏辅仁等人斩首的时候,姜蝉特意带着文武百官场成观看的,那个场面,姜蝉想想都有点不适应,更不用说这些文人们了。

听说有好几个,当天回去就病倒了。姜蝉知道的时候,嗤笑了一声。只要事情不是在自己眼前发生的,也牵连不到自己,他们当然什么都不在乎。

只有他们实地感受到了那种痛苦与恐惧,他们做事才会有所顾忌。

姜蝉估摸着他们是想先沉寂下来调养生息,毕竟此前和韩骧的斗争,让左相一脉是元气大伤。如今一方面是休养,另一方面也是想要等待一个好时机。

他们要抓住机会将这位太后娘娘给推下去,如今就看西凉和岭南那边了。若是此次出征西凉战败的话,日后太后娘娘想要在朝堂上推行什么政策的话,他们就有理由反对了。

姜蝉倒是不担心这个,原主的记忆里,上辈子也有出征西凉这件事,虽说后来因为军饷供应不上战败了。

可那是在西凉步步紧逼之下才被迫应战,而姜蝉过来将这个时间线推前了半年,如今再有充足的军饷供应,姜蝉对安国公还是放心的。

如今有钱有粮还有人,若是再战败的话,谁都说不过去。

西凉那边可以暂时放下,杭琪也早就拿着姜蝉的手书和侍卫们出发去了岭南,算算时间,如今也差不多到了。

也不知道他那边情况开展地怎么样,姜蝉捏了捏眉心,霸总和太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职业,她要学习的还有许多。

古代就是这点不好,不像现代消息发达,想要知道什么都要去实地看看,若是遇上一个不说实话的,还真不知道他会说出个什么花儿来。

朝野中一时风平浪静,看上去其乐融融,似乎之前和左相一脉的裂痕一夕之间全都消失了一般。朝堂正常运转,吏治也清明了许多。

谁让姜蝉是个工作狂?官员们从过来上朝到晚上点卯回去,几乎就没有休息的时候。就算是点卯回去后也不敢出去乱逛,保不齐第二天朝堂上就出现某某又去荟萃阁什么的。

周思的前车之鉴还在那里呢,他们也不想重蹈覆辙。

要说起来,这位太后对官员私德上的要求似乎格外高,以往官员们去荟萃阁听听小曲儿或者喝喝花酒,大家也只当是一桩风流雅事。

可被太后怎么一指出来,似乎面子上格外地挂不住,更不用说那些繁忙的工作压地人都喘不过气i来。

朝中平静了,姜蝉对国务也总算上手了。她垂帘听政已经有了一个月,这一个月来,庆幸地目前还算风平浪静。

等到岭南和西凉的战乱平息,那就是彻底地发展国内经济了。没有银子,什么都做不了。

再说,姜蝉还将视线投向了海外,她还是想出海的。海外可是遍地黄金,还有优良的种子,若是将这些带回来,那可就解决了大部分人的温饱问题了。

工部侍郎谢兆远有点惴惴,他这当值地好好地,太后娘娘怎么忽然宣召他?

工部尚书盛元辅带着大部分人手去了东部各郡,工部的各项事务就是他先顶上。

姜蝉压了压手,示意他放松,是不是她上个月抄家抄地太狠,结果这些官员们个个见着她都胆战心惊的?

那可真是罪过,她内心还是很善良的。

“谢大人安心,哀家宣你过来是有件事要委托工部去做。”

许公公适时地递上了几张图纸,谢兆远展开看了之后,立马就移不开眼睛。

姜蝉耐心地等谢兆远看了几分钟才问:“工部能做出来吗?”

她脑子里赚钱的方法一大堆,可要考虑到当前的生产力水平,于是挑挑拣拣之后,姜蝉拿出来两个方子。

一个是水泥,另外一个则是造纸。水泥她准备等工部试验出来之后专门成立一个部门来推广。

至于造纸,如今纸张书籍等几乎都掌握在贵族世家手里,平民们想要接触到书籍是千难万难。

如果纸张的造价低廉了,书籍能够走进千家万户,也有利于教化万民。当然这两项都是一个长期计划,普及教育这方面,没有个三五年基本看不出成效来。

至于造船这方面,她也不懂,再说大禹朝的造船业还是不错的,这方面就放工部自己去研究好了。姜蝉的要求就是要足够牢固结实,毕竟出海可是风险很大的。

听着姜蝉的要求,谢兆远发愁:“娘娘,造船需要的花费太大了……”

姜蝉懂了,难怪户部那么嚣张呢,感情是拿捏住了各个部门的要害,没有银子,那真的是什么都办不了啊。

“银子的事情你不用担心,”姜蝉蹙眉,她有一万种来银子的方法,还真用不着户部。

第二日,姜蝉就在朝堂上提议成立了一个海事部,负责出海相关事宜。这个消息一出,户部就先跳脚了,国库空虚,没有银子。

姜蝉就等着他们先说出这句话,当下笑道:“这些哀家自会安排,保准不会动用国库一分银子。可哀家丑话说在前头,日后出海所得收益国库可是一分都占不到。”

户部的几个官员连连点头,只要不跟户部要银子就好。等半年后的税收上来,他们就只能够看着国库瞪眼了。

海事部一成立,姜蝉直接挑了干实事的官员挑大梁。和海事部的几个人说了一番民间集资的理念,几人立刻如同醍醐灌顶一般。

再和京城里几个有名的富商一接触,集资造船的银两立刻就到位了。有了银两的支持,工部立马就行动起来。

这个世界的造船业还是很发达的,姜蝉去工部看了一番,私心里认为和某朝下西洋的造船水平几乎可以相媲美了。

银子一到位,工部就忙地热火朝天,那是日夜赶工。全国各地的能人巧匠几乎都汇聚到这里,为了能够早日建造出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