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启明1158 > 九百八十五 抵达中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事实不会因为个人的意志而发生什么转变,人类的主动能动性终究也是有限的。

正如苏咏霖难以依靠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让大明军队实现彻底的鸟枪换炮,就更别提陈康伯等人试图凭借自己的个人意志扭转明国的真相。

纯粹是痴人说梦。

可能他们自己也意识到了不对劲,接下来的旅途中甚至没有提出要去什么地方看一看、顺便刺探一些情报之类的,完全就是在埋头前进,有点鸵鸟受到惊吓之后的风采。

陆游却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兴趣,试图深入观看明国真实的民间生活,却因为陈康伯和虞允文的反对而不能实现。

“吾等职责乃是前往中都拜见大明皇帝,没有其他的事情要做!只需要前往中都完成使命即可,其他的事情完全可以等到了中都再去做,无需多言!”

陈康伯严厉训斥了陆游,使得陆游什么也不能做,想要沿途看看明国的基层状况也不能得到允许,心中颇为苦闷。

时间到了洪武四年九月初,南宋使节团抵达了中都,在此之前数日,苏咏霖从开封返回了中都,做了一些迎接南宋使节团的准备。

虽然实质上已经和南宋撕破脸,毫不掩饰自己想要灭宋的战略,任由《洪武政论》在南宋境内大规模流传,但是名义上南宋依然是明国属国,是明国最大的属国,面子上还是要做点工作的。。

苏咏霖通过天网军在南宋整理汇总到中都的情报,得知了不少关于《洪武政论》在南宋传播的消息,甚至也知道了那个公开在临安城内宣读《洪武政论》并且公开声讨南宋体制的官员之子的事情。

他到底是出于对现实的失望、对科举制度的厌恶而这样做,亦或是通过阅读书籍而真心地认同拥护自己的理念?

苏咏霖不敢确定。

但是他得知这个官员之子在临死前没有求饶,反而大笑,他心中有所感触。

没人知道这个人到底是怎么想的,但是他的洒脱,倒真有了几分殉道者的味道。

苏咏霖深深为之感叹。

九月初一日,陈康伯率领南宋使节团抵达了中都城南的驻军亭驿站。

这是当年苏咏霖领兵攻打中都时驻军的地方, 现在是很多地方官员抵达中都之前必经的重要驿站站点, 规模很大,有超过一百名工作人员, 规模之大足以容纳六七百人居住在其中。

从驻军亭往北二十里,便是大明国都中都城。

南宋使节团在驻军亭驿站休息了一天,九月初二日上午,他们出发前往中都城, 九月初二日下午, 他们紧赶慢赶,赶在夕阳时分抵达了中都城外,完成了此次一半的旅途。

眼望着中都城,南宋使节团成员无不感到震撼。

原因无他, 中都城实在是太高大太雄壮了。

作为原先金国的首都, 完颜亮其实并没有来得及对中都城大兴土木就准备南下迁都开封了,苏咏霖拿下中都之后才正式对中都城进行了一系列的扩建和改造,把中都城打造为了大明第一雄城。

之所以这样做,理由也很简单。

其一是为了增强中都城的军事属性, 让中都城成为华北军事重镇,成为扼守中原的屏障,同时也将成为控制辽东和长城的跳板, 不仅作为首都, 也要作为军事重镇而存在。

其二就是为了彰显大明帝国的气势,作为首都,不高大雄壮不足以体现出大明帝国的国力雄厚、国势兴盛, 这是一种象征, 类似于一个人前往正式场合参加社交活动时对自己的打扮。

虽然平时肯定不这样, 但是关键时刻必须要正式打扮,以此显示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的体面和庄重。

比起五年多以前的中都城,现在的中都城完全变了个样子, 苏咏霖几乎是重新建造了中都城的外城墙, 比起原先的中都城扩大近三倍。

这还不算, 中都外城墙其实至今尚未完工, 未来还要继续扩大规模,使得中都成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巨城。

据洪武四年三月份的人口普查报告显示,中都城的常住人口已经突破八十万,算上日常流动人口, 分分钟突破百万规模。

城市居民,外地商业人口和手工业人口把整座城市盘活,作为承接中原、连接辽东和大草原的交通枢纽,中都城拥有其他任何一座城池都没有的繁华和兴盛。

在这个逆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中都城的人口不减反增,商业日渐繁荣,以中都城为核心的华北经济体系正在成型。

这足以体现出苏咏霖经营之下的中都城到底有着何等的旺盛生命力。

如此巨大的人口规模,当然也需要一座巨城用以容纳。

而就眼下来说,南宋的临安城其实在人口规模上并不比中都城差,甚至于比中都城还要多上一些, 商业也相当繁华,但是整座城市无论从什么角度上去看, 都只能看出繁华之美。

而中都城能够看出的不仅仅是繁华之美,还有庄重威严之美。

虞允文有点军事思维和军事就在心里产生了一种极为不忠诚的既视感。

中都城不仅给人繁荣之感, 也给了人一种庄重、威严、不可触犯之感,感觉稍微有点不尊敬,就会遭到严厉的惩罚, 从而自觉地使外人缩手缩脚,遵纪守法,不敢乱来。

而南宋的临安城给人的感觉就是繁华有余,而庄严不足,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份繁华也可以属于我,让人看了就想动手动脚,并且成功地几率很大,一旦成功,就赚翻了。

这种奇怪的既视感让虞允文非常难受。

他不知道陈康伯和陆游是怎么看的,反正他是很不舒服的。

陈康伯和陆游并没有发表什么言论,整个南宋使节团也没有发表什么言论,或许是自惭形秽,或许是难以忍受,他们低着头,跟着王祈老老实实的向前走。

在中都城外,大明鸿胪寺卿陈光远率领鸿胪寺官员正在等待,见到了陈康伯等人之后,寒暄一阵,便把他们从中都城正南方向的承宣门带入了中都城。

他们进入城池的时候,也有一些普通民众和商旅正在接受城门卫兵的检查,并且依次有序的进入中都城。

南宋使节团作为外交使节,可以从特设通道接受检查并且快速通过,检查随行携带物品的时候,陆游一直都在观察正常明国群众进入中都城的一系列流程。

他发现这些人进入中都城的程序很简单。

若只是普通人,就递给城门卫兵一张纸,城门卫兵对着纸看一眼,然后记录几笔,就把纸还给了这个人,这个人收拾一下就可以进入中都城了。

若是商旅或者马车、牛车之类的,则需要下车接受检查,若携带货物前来,也要接受检查,确保货物没有问题、不违禁,同样也要递上一张纸给城门卫兵做记录,然后就可以收拾一下进入中都城了。

城门很大,很高,进入中都城的人们也很多,所以城门口设下二十多个检查通道,确保以较快的速度让人们进入中都。

让陆游有些惊讶的是,他没有看到有谁交钱给城门卫兵,仿佛并没有这个环节那张纸显然也不是什么财物,否则也不会被归还。

陆游看着使节团的检查还要有一会儿,陈康伯和虞允文都在盯着使节团带来献给苏咏霖的礼品,便悄悄靠近了被陈光远接替任务的王祈。

“王主事,大明子民进入中都城是不需要缴纳城门税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