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新楚 > 第四百二十二章 楚魏绝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六月底,郢都。

雨过天晴之后,酷热、湿闷难耐,蝉鸣不断,令人心情亦更加暴躁。

熊槐正在检查公子横、子兰的学业。横八岁,子兰五岁,瑾瑶四岁,稷两岁。四人之中横已经在王室学堂学了三年,子兰今年才入学,瑾瑶与稷还未到就学年龄,两人在一旁看着两个愁眉苦脸的哥哥抓耳挠腮的样子偷笑。

学堂不仅要学习中原文化,还要学习楚地文化、算学。甚至在熊槐的提点下,天工院还编纂了一册“格致论”,专门讲解一些浅显的自然哲学知识。

横背着背着突然卡壳了,他有些害怕地看着熊槐,低声道:“父...父王,儿臣忘了。”

熊槐没有发怒,也没有指责他,笑着揉了揉他的大脑袋,说道:“知道今日检查你的功课吗?”

横害怕地点点头。

“今日便先这样,日后为父会不定期检查你兄弟二人的学业,再如今日这般,可要接受惩罚了!”

“儿臣知错!”横松了一口气。

子兰却撅起了嘴,他以为是横连累了他,偷偷地瞅了横一眼。

熊槐看了一眼可爱的瑾瑶,正准备逗一逗她,突然瞥见昭阳自远处匆匆而来。熊槐眉头一皱,心知是有大事,否则昭阳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过来打扰他。

“你们先玩去吧,为父有事处理,闲暇再来看望你们。”说完向着昭阳走去。

“大王,大事!”昭阳脸色凝重地说道。

“何事?”

“魏王遣使,欲与我断交!”

“什么!!!”熊槐惊呆,这是闹哪一出,“魏王...薨了?”他第一反应是老魏王挂了,新王魏嗣突然改弦更张。

昭阳摇摇头,“此是魏莹之主张。”

“怎么回事?”熊槐意识到事情不同寻常,这对楚国的伐秦谋划极为不利,他脸色也凝重起来。

昭阳说道:“秦王以送粮为由,乃使张仪至魏。公孙衍使公孙喜拒之,魏嗣阴使人接张仪入大梁见魏王。张仪说魏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楚,臣请献河西之地七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魏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魏王悦而许之。群臣皆贺,公孙衍独吊。魏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七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以臣观之,河西之地不可得而魏楚绝,魏楚绝则患必至矣!’魏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魏者,以其有楚也。今闭关绝约于楚则魏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河西之地七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王南绝楚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俱至。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楚,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楚未晚也。’魏王曰:“愿相国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

熊槐震惊,不能说似曾相识,简直一模一样!这一世不会再有商於六百里,却又来了一个河西七百里!

为何张仪这等诈术能屡屡得逞?

看着熊槐震惊的表情,昭阳说道:“臣也觉荒唐,秦人花费数十载,三代君王不懈之努力,方才收复河西之地,岂能如此轻易便予魏?张仪此计本就荒唐,魏王竟还信之,当真匪夷所思!”

熊槐叹道:“人之执念,实难揣测!河西之地是魏莹丢掉的,第一战国的宝座亦是魏莹丢掉的。没有河西,便没有魏文侯以及魏莹的霸业,所以说河西便是魏莹的执念。人一旦有了执念,许多事情便不能以常理度之。既然我们能看到这一点,那么张仪能看出来也在情理之中。我们既以河西之地诱魏王,张仪也只得在河西这一点谋划。”

“大王,如何处置魏使?”

“何人?”

“不足一名!”

“呵呵,这种毁约之事,但凡要点脸面之人都会推脱。令尹以为当如何处置?”

“大王,若真与魏绝交,恐中秦人下怀。”

“倒也是,但若不给魏王一点惩戒,真当寡人是泥捏的!恩威并用,王道也!”

熊槐之言正中昭阳下怀,他说道:“大王,臣愿率师讨伐魏人,以予惩戒!”

“哈哈,看来令尹不忘当日与上柱国之约啊!”

“嘿嘿,实在是多年不曾领兵,手痒地很!”

“明日你与上柱国同来,我们商定如何伐魏!”熊槐也有些无奈,孙膑病逝后,田忌曾隐晦地提出过此后不欲疆场征杀;而大司马沈衍还在江州主持吞灭巴蜀的行动,如今的楚国堪为帅者,唯有昭阳。

“喏!”

“秦人那边是否需要防备?”熊槐又问。

昭阳思索片刻回道:“大王,张仪出此策便是不欲再动刀兵,我若出兵伐魏,正中其下怀,秦人当不会有暗中行动。我可先伐魏,待巴蜀底定之后再谋伐秦。”

“齐人呢?”

“我若是齐王,当作壁上观,任楚、魏、秦三国乱斗,齐趁机自谋发展。”

“如此说来,此番伐魏当不会有太大阻力,亦无太多变数?”

“然也!”

两人正说着,内侍来报云无心求见。

片刻之后云无心快步走来。

“大王,谍报司最新魏国情报,魏相公孙衍挂印而去,观其行踪,似是去了韩国。”

“什么?!”熊槐又惊了。

“魏太子嗣一向对公孙衍恭敬有加,此次竟然做出背刺之事,其背后定然有秦人指使。且公孙衍向来被视魏公子高一派之人,其欲魏嗣有天然矛盾。公孙衍欲拒张仪,魏嗣为了自己能够顺利继承王位,也是不得已行此险招。而公孙衍自知不能容于魏王及太子,唯有出走一途。”云无心分析道。

“公孙衍为何去韩国?”熊槐不解道,“寡人当年与其纵论天下大势,可谓是惺惺相惜。寡人惜其才,其若来投,寡人必重用之,以楚国之力,建功立业岂不快哉?!寡人实在不解,其为何宁愿去弱小的韩国,也不来楚国为寡人效力?”

公孙衍为何去韩国?昭阳与云无心也是不解。以公孙衍的名声,无论去哪里,起码都是上卿,楚国、齐国皆不在话下,可他偏偏选择了韩国,实在是令人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