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公孙衍一脸的为难,苏秦却明白公孙衍是在暗示苏秦,只要有利可图,魏国便可以出兵。原本来之前,熊槐欲以汝水之阴换取与魏伐秦,但是现在苏秦认为以河西为引,诱魏伐秦更有成算,而且还不用楚国付出一寸土地。
想到这里,苏秦问道:“秦国正值衰弱之时,衍相难道不欲趁此良机为魏国夺回河西、河东吗?”
公孙衍面带微笑,却没有任何表示。
他知道苏秦看出了他心中所想,但若回答之,难免落入苏秦的言语套路,陷入被动的境地。
若说不想,那是任谁也不会相信的;可若说想,必然成为苏秦谈判的利器。
苏秦知道说到了公孙衍的痛处,其不反驳,他便继续往下说,不信说不动公孙衍。
“文侯变法强国之后,先与秦争河西;后与齐争淮泗,何也?据河西以制秦,夺淮泗以抑齐。河西在手,秦无望东出,魏方可逐鹿中原。乃联合赵韩,北灭中山,东败齐,南攻楚,成第一战国。魏一时之强盛,列国惶恐。韩赵与魏反目,齐、楚亦联合伐魏,魏全力抵挡关东诸侯联攻,秦则趁机攻河西。马陵之战,魏失庞涓,国力大损,河西亦复为秦所得。然关东诸侯攻魏不止,乃有惠施‘以魏合齐楚以按兵’,齐魏徐州相王,遂关东兵止。然秦攻魏却不止,惠施之谋半效,遂有衍相合纵伐秦。然秦虽退,齐楚愈强,此非魏王所愿也,故有张仪相魏,欲借秦以制齐楚也。魏王生平所愿,复文侯之霸业耳,然无论纵横,复霸之业渺茫,何也?皆因魏失河西也!魏之霸业,始于河西,终于河西,衍相以为然否?”
公孙衍脸色肃然。他何尝不知河西对于秦、魏两国的重要性。没有河西,秦不可能东出谋天下;没有河西,魏国也无法制衡秦国;有了河西,魏国可直攻关中;没有河西,魏国始终无法安心与中原诸侯相争。
对秦魏两国来说,河西是死结。
“秦已与关东议和,此时攻之,恐有不妥。”公孙衍犹豫道。
“魏与秦讲仁义,秦何曾予魏仁义?”苏秦反驳道,“若非秦人趁魏齐争雄之际侵吞河西,魏国也不会落得今日境地,衍相切莫因仁而误事!”
公孙衍是什么人,岂会因为苏秦三言两语便被说服?他微微一笑反问道:“楚国已是第一战国,楚王因何执意攻秦,欲灭秦乎?”
苏秦面不改色,“衍相说笑了!秦乃虎狼,我王为关东诸侯计,欲将虎狼紧锁笼中,使其永世不得出笼矣!”
“魏国为锁,楚国作执钥者?”公孙衍盯着苏秦又问道。
苏秦微微一愣,随即摇摇头回道:“魏拥函谷,楚据武关,天下诸侯而能制秦者,魏与楚。魏攻河西,楚掠商於,各得其所耳。”
“若秦不敌,楚师将止于何地?”公孙衍继续追问。
“秦乃暂败,非弱旅。伐秦不易,此时言止战,为时尚早也!”苏秦说得模棱两可。
公孙衍也不计较,又道:“本相听闻楚师已攻克江州,进军蜀国,楚王欲一举而定巴蜀乎?”
公孙衍将话题转移到了巴蜀上,苏秦有些疑惑,但也暗中警惕,毕竟似公孙衍这等人说话不会无的放矢。
苏秦略一沉吟回道:“衍相说笑了!我王出兵巴蜀,只因蜀军入侵,巴苴旦夕有灭国之祸。巴王三遣使求救,我王实不忍此二国绝祀,故而出兵相救。蜀军退却之后,自然是巴人治巴,蜀人治蜀。”
公孙衍呵呵一笑,又道:“巴人治巴,蜀人治蜀。即便楚国一举而并巴蜀,亦无不可。”
苏秦有些拿捏不定公孙衍话中之意,便笑而不语。
公孙衍继续说道:“蜀据汉中,楚若灭蜀,可师出汉中而攻秦。届时魏攻河西,楚自汉中、武关两路进攻关中,秦腹背受敌,恐有灭国之危喽!”
公孙衍一席话令苏秦不由色变。这公孙衍确实大才,竟将楚国君臣之谋划看得一清二楚,实在是令人震惊。
说来说去,公孙衍之意仍旧是秦国。
苏秦的变化,公孙衍看在眼里,心中不免有些激动。搞清楚了楚国的谋划,接下来就可以做到准确应对。
苏秦沉吟片刻,心中便也有了应对之策,“巴蜀居楚上游,若其沿江而下,楚国何堪其扰?秦蜀争汉中百年,可见秦有吞巴蜀之意,若秦得巴蜀,数日可达郢都。如此,我王焉能安睡?”
“如此说来,河西之于魏,便如同巴蜀之于楚?”公孙衍总结到道。
“然也!”苏秦刚说完,突然感觉不对,他这相当于间接承认了楚欲并巴蜀的战略意图,不由得暗自悔恨着了公孙衍的道。
公孙衍终于弄清了楚国的谋划:其先师出巴蜀,后又联魏伐秦,最终目的只有一个:灭秦!一旦灭秦,楚国势必能席卷天下,横扫八荒。
要阻止楚国,击碎楚王的野心,魏国唯有与秦国联合,与天下诸侯联合,再来一次合纵伐楚。
想到这里,公孙衍不由得开始后悔坐视六国逼迫魏王罢相张仪。或许魏王才是对的,魏国始终是天下中心,无论纵横旨在借助天下诸侯之力,使强者不强,弱者不惧。如此,方能维系天下散而不乱。
公孙衍心中又暗叹,楚王熊槐果真雄才大略,只可惜他未能追随之。曾经,他也想过要投靠楚王,只可惜或许是犹豫,或许是心中傲气所使,他最终未能下定决心。
但他心中十分清楚,若这天下有哪个诸侯能取周而代之,那一定是楚国。
既然知道了楚国的谋划,他该怎么做才好?
其实他自己清楚,摆在魏国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其一连楚伐秦,其二联秦退楚,再后合纵弱楚,一如两年前的合纵弱楚。
可苏秦说得也有道理,河西是秦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没有河西,魏国就永远恢复不到文侯时的强大。
这一次,或许是魏国夺回河西最后的机会了。
他该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