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一步来说:
假使李白拜师成功,可他欣赏的是裴旻的剑舞,自然学的也应是剑舞。
再退一步说:李白学的是实战剑术,而非剑舞。
可已有记载,裴旻具有实战能力、进行杀敌的,是刀法,而非剑术!
既如此,就连裴旻的剑术,具不具备实战能力,具备什么程度的实战能力,都尚且两说,更别提他这个“真假不明”的徒弟李白了。
另外,李白之剑术,或许并非学自裴旻,而是学于齐鲁之地!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诗云:“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
……
说完裴旻的“真假徒弟”李白,再来说他的“女徒弟”公孙大娘!
公孙大娘,作为开元盛世剑舞名家,唐宫第一舞人,她善舞剑器,舞姿惊动天下,就连当时的“诗圣”杜甫、“草圣”张旭、“画圣”吴道子,都是其“小迷弟”!
毫不夸张地说,她就是盛唐时期的“天皇巨星”!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从诗圣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我们依稀能感受:
在杜甫的回忆中,公孙大娘的剑器舞何等精妙无双!
可惜的是,如果说裴旻的剑术,其实战能力真假难辨的话;那么,公孙大娘的剑术,就是纯表演性质的剑舞了。
如此一来,表演对实战,自是不能选的……
接着,再说“战国剑圣”盖(古音:?ɑp)聂!
对于盖聂,史书上的记载,唯只言片语;因此,让人很难推断——
其剑术真正水平。
不过单从他能用眼神吓退荆轲的事迹,足见其剑术远在荆轲之上!
《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如上,盖聂仅是一个眼神,就能吓退未来刺秦之人,这可是连嬴政都不曾有的待遇,可见盖聂气势与实力之恐怖!
故而,盖聂暂列备选。
……
然后,再说“俞龙戚虎”中的俞大猷!
《福建通志》:“世言(戚)继光如虎,(俞)大猷如龙!”
俞大猷,明代抗倭名将,着名武术家、剑术宗师,曾从李良钦习荆楚长剑,着有《射法》、《剑经》、《正气堂集》等着作;亦曾教授少林弟子宗擎、普从棍法,对少林武术的发展与传承做出突出贡献。
《明史》:“乃令良民自为守,而亲率数人遍诣贼峒,晓以祸福,且教之击剑,贼骇服。有苏青蛇者,力格猛虎,大猷绐斩之,贼益惊。乃诣何老猫峒,令归民侵田,而招降渠魁数辈。二邑以宁……”
《俞公大猷功行纪》:“公谕以祸福,且教之击剑。剑术劲捷,变化如神,峝人所异也。”
如上,俞大猷仅带数人,就去敢平定峒贼、山匪;并且,还能以一敌多,剑斩敌首,镇压群贼,可见其剑术非凡!
《俞公大猷攻行纪》:“又从李良钦击荆楚长剑,法即得,良钦故批公手,公还与斗,良钦释剑谢曰:‘公异日剑术天下无敌者。’公既尽剑术,益悟常山蛇势。”
“摆渡”可知,俞大猷的剑法,师从剑术宗师李良钦,而李良钦说俞大猷已经尽得他剑术精髓,且天下无敌!
如果说,这里只是一家之言,那俞大猷一人“横扫”少林寺,并传下《剑经》呢?
《正气堂集》曰:“予昔闻中州少林寺,有神传长剑技……此寺以剑技名天下,乃传久而讹,真诀皆失矣。’……剑诀失传,示以真诀,是有望于名公。’予谓:‘是,非旦夕可授而使悟也。’”
如上,俞大猷久闻少林乃武学圣地,故而登门讨教(相当于现代的“踢馆”),他打遍少林武僧后,认为少林棍法早已失去真诀精要。
而少林寺呢?则想俞大猷传下棍法精要,但俞大猷觉得:棍法入门容易,但若想精通,得其精髓,却不是短时间能够做到的。
毕竟,他有武阶在身,总不能不问军事、不管政.务,留在少林寺教和尚吧……
于是乎,就有了少林寺派出两位武僧(宗擎、普从),跟在俞大猷身边,学习棍法之事。
《正气堂集》载:“众推年少有勇力者二人,一名宗擎,一名普从,随予南行,出入营阵之中,时授以阴阳变化真诀,复教以知慧觉照之戒。”
“……二人曰:噫!有余矣。乞归以所受之教转授寺众,以永其传可也,遂许辞去……唯宗擎回寺以剑诀禅戒,传之众僧所得最深者近百人,其传可永也……”
并且,俞大猷还为此写有两首诗,赠与对方。
其一:
“学成伏虎剑,洞彻降龙禅;杯渡游南粤,锡飞入北燕;能行深海底,更陟高山巅;莫讶物难舍,回头是岸边。”
其二:
“神机闻武再相逢,临别叮咛意思浓;剑诀有经当熟玩,遇蛟龙处斩蛟龙。”
在少林寺对面的十方禅院,还有一《新建十方禅院碑》,可作俞大猷传武少林之佐证!
至于后面少林寺反说:
说什么俞家祖传棍法,得自禅宗某游方僧,后经俞大猷将真诀回传少林。
亦或,俞大猷学自李良钦的《荆楚剑法》,其实就是《剑经》,乃是昔年少林无名僧传与李良钦的。
然,无论上述哪一种说法,都缺乏史实,毫无佐证,全为少林一家之言,汝吾看看就好!
话说回来,俞大猷的棍法都如此了得,那其声名远播的剑法,自然不用多说。
实战方面,俞大猷与戚继光皆为抗倭名将,该如何应对扶桑剑法,想来整个明朝,没有比他们二人更懂的。
而且,俞大猷(1503~1580)虽与冢原卜传(1489~1571)并无交集,但二人却是同时代的剑道宗师!
若二者对上,绝对是一场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的剑道巅峰对决!
至此,该选谁出战,差不多已有结果。
最后,再说一下“苠国剑仙”李璟林。
《拳术初阶》有言:“世人言近日善者,拳术以孙禄堂先生为绝,剑术以李璟林将军为绝,枪术以李书文先生为绝!”
“神枪”李书文、“武圣”孙禄堂(当时徒手第一人),两人皆是清末民初赫赫有名的国术宗师,而“神剑”李璟林,能与他二人并列,可见其剑术非凡!
不过问题是,名声并不代表实力,单就另两位国术宗师对李璟林的评价来看,他还是差了些许火候。
《申报》载:“完县孙禄堂先生,受八卦拳剑于程先生廷华……去岁李璟林芳宸,访禄堂先生于京寓……相处月余,始知芳宸剑术绝高,不在八卦剑之下……”
文中说:李璟林剑术造诣高深,深得武当名家真传,他去拜访孙禄堂,并与其相处月余,最后,得到孙禄堂的评价:
【说李璟林的剑术,已不在他的八卦剑之下】
此文章真伪,还算可靠,因为作者陈微明,乃是孙禄堂的徒弟之一。
然,耐人寻味的是:
高手过招,出手便知高低,结果只在瞬息!
可李璟林,却是待了一个多月,才得到孙禄堂的认可与评价。
这,就不得不引人遐想了……
另外,李书文曾评价:
李璟林之剑,虽得名家(武当嫡传宋唯一)指点,但缺乏实战经验!
结合当时社会环境,与李璟林的职位,可以看出李书文对其评价,还是很符合客观事实的。
而传闻中,李璟林曾以武当剑,卸下了李书文的八极大枪,这一说法,最初是其手下传出的。
对此,亦有一相悖传闻出现——
李书文说:若非你(李璟林)手握兵权,我几招就能摘了你的脑袋!
总之,二者之间的瓜葛,其说法很多,真假难辨~
当然,若是没有擂台额外加成(如:弑神之力等),秦世平绝对会让阿媗姑娘选择李璟林。
至于原因?
假若李璟林拿把“汤姆逊”,或是架台“加特林”,其他人肉体凡胎,还玩个毛线!
……
不多时,随着阿媗姑娘完成选定,华夏与扶桑的较量,正式开始。
在那看似平平无奇的擂台上,两位英灵遥相对立,打量着彼此。
“你是倭人?还是倭寇?”
冢原卜传扎着短马尾武士头,身着深色武士服,白色下绪将一长一短两把太刀斜挂于腰,面对俞大猷的询问,愣然反问。
“大明平蛮将军,俞大猷!”
俞大猷多年对倭作战,能听懂扶桑语言不稀奇,于是,他报上了自己的名号。
单方面语言不通,冢原卜传还是没听懂俞大猷说的是什么。
“本将军刚才问你是倭人,还是倭寇?”俞大猷耐住性子,再次回道。
“噌——”
“废话少说,来战!”
无奈,俞大猷不再废话,拔剑出鞘,剑刃寒光凛凛,剑尖指向对方。
冢原卜传虽仍未听懂,但他还是看懂了俞大猷的意思——
对方是准备现在就与他决斗,比剑!
“噌~”
冢原卜传弯腰行武士礼,随即,拔出腰间那柄长太刀。
俞大猷暂将其看作一般倭人,于是持剑抱拳回礼。
旋即,两人摆出进攻姿态,大战一触即发……
刹那,冢原卜传直线突步,杀至对方近前,以“新当居合斩”竖劈而下。
俞大猷反应极快,在冢原卜传冲来瞬间,他就依据以往对倭作战经验,预判出冢原卜传的剑势走向,并双手握剑,霍然横格。
“当——”
一道沉重的金属碰撞声响起,荆楚长剑与太刀十字交戈,转瞬,两人压剑向前,四目相对,眸中战意交织。
这时,冢原卜传竟单手持太刀相抗,另一只手则施展“无刀取单手拔刀斩”,抽出那把短太刀,骤然向俞大猷腹部划去。
飞云掣电间,俞大猷移步后撤,险而又险地躲过这一击。
不过即便如此,他的山文甲上,还是留下了一道浅浅的刀痕!
冢原卜传一击未果,并未继续攻击,而是绕着俞大猷,有规律地移步……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华夏剑术、扶桑剑术以及欧洲剑术的部分区别:
华夏剑术,讲究自然易理,进攻、退守,相辅相成,若风中舞者,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扶桑剑术,讲究不动如山,出剑快、准、狠、毒,追求一击毙命!
欧洲剑术,则充满理性,精于计算,一招一式,皆以胜利为最终目的……
加之新当流的特点,使得冢原卜传不会一直贸然进攻,除非——
就在这时,熟知扶桑剑法特点的俞大猷,为了迷惑对方,他示敌以弱,故意卖了个小破绽。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愿放过任意一丝取胜机会的冢原卜传,觉得危险亦是契机,他决定铤而走险,突然暴起,向俞大猷悍然袭去。
“鹿岛一刀取!”
冢原卜传刁钻迅猛的一剑(太刀),兀然砍向俞大猷的脖颈。
“当——”
俞大猷侧身惊险躲过瞬间,手中长剑以巧力斜压对方刀脊,他骤然突步向前,沿刀身横进,试图以剑削其手臂。
霎时间,冢原卜传身形后仰,提剑上挑,险而又险躲过攻击,接着,他迅速变招,单手撑地借力,以太刀向俞大猷腿部砍去。
俞大猷面色不变,持剑下击,以巧力将其刀刃扫开,并突兀变招,以快剑击出,接连刺向冢原卜传手腕、心口等各处要害。
“锵——”
“当当……”
连续的刀剑交戈声响起,冢原卜传仓促招架,虽将俞大猷攻势全部接下,但衣襟还是被其剑刃划了个口子。
这时,冢原卜传神情略显凝重,几番交手后,他已然清楚认识到,自己还是低估对手的实力——
眼前之人,并非自己先前认为的异国顶流剑豪,而是一位剑术水平丝毫不亚于他的“剑圣”!
一位,他平生所遇的第三位“剑圣”!
念及此,冢原卜传心头竟有种莫名的亢奋与激动,他一念起,决定以绝招“回敬”。
“破岩刀!”
传说,冢原卜传曾以木刀,切开岩石,参悟石头纹理,得以“破岩刀”名。
此剑招,能窥破防守近乎完美的对手的弱点,并以此绝技,斩其要害!
于此时,冢原卜传在俞大猷近乎完美的防御下,还是找到了突破点,并在机会一瞬间,突至近前,暴斩横劈!
不料,随着光影交织,两位剑圣竟同时受伤。
他们,一个被剑划伤了手臂,另一个,则被剑刺中腹部……
“荆楚剑法·乱星!”
俞大猷旋即展开反击,他长剑刺出,化作流光残影,向着冢原卜传前身各大要穴刺去。
冢原卜传虽未见过此等兼顾悍猛与灵巧的剑法,但实战经验异常丰富的他,还是有条不紊地进行格挡招架。
不过数个呼吸,俞大猷已出百八十剑,而这些攻击,皆被冢原卜传或挡、或格、或闪、或削……全部接下。
“秘剑·一之太刀!”
俞大猷攻势即止瞬间,冢原卜传霍然跃起,腾身足有一人多高,倏忽锁定对方要害,悍猛劈下。
风驰电掣间,俞大猷以双手拖剑姿态,横扫回击。
“duang~”
刀剑两相碰撞,竟在巨大蛮力之下,纷纷断作两截!并在瞬间抬脚踹向彼此,两道身影口吐鲜血,倒飞而出!
“あなたは强くて、今私の必杀を迎える唯一の人ですが、まだ死んでいません。”
(你很强,是目前唯一一个接下我的杀招、却未死之人)
冢原卜传起身,抹了把嘴角的血迹,一脸凝重道。
“你也不错,是俞某目前所遇到的最强剑客!”俞大猷吐出一口血沫,方才回复说。
“阁下、あなたは私が軽くないけがをして、実力がほとんど同じで、もし一手で负けを决めないならどうですか?”冢原卜传提议道。
(阁下,你我都受了不轻的伤势,且实力相差无几,不若一招定胜负如何?)
“来吧,俞某倒想领教领教阁下最强的杀招!”俞大猷同意过后,摆出随时进攻姿态。
“杀す!”
“真·一之太刀·绝灭!”
这一招,正是冢原卜传的绝招“秘剑·一之太刀”,经“弑神之力”加强升华后的进阶版,施展此招时,便可进入一种“覆生归一,却遁去其一”的玄奥境界。
换句话说,冢原卜传能借“一之太刀”,窥破敌人致命弱点,做出无法阻止、也不可能阻止的必杀一击(中之必死)!
说时迟,那时快,剑道境界已入化境的俞大猷,心知此招无法规避,故而,他一咬牙,目光决绝,果断动用最强绝技(将任·同归)回击,只见他一往无前,向冢原卜传攻去,力求同归于尽!
顷刻间,天地变作黑白两色,再无其他色彩,仿若一副水墨画卷,而在“画卷”之中,两位站于剑道领域巅峰的剑客,最终碰撞在一起。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俞大猷与冢原卜传,其手中断刃贯穿对方心口,他们就这样伫立着,再也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