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 第538章 电动缝纫机大显神威,机车改造计划遇到麻烦,李爱国征调工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38章 电动缝纫机大显神威,机车改造计划遇到麻烦,李爱国征调工人

第二天是休息的日子。

吃完早饭之后。

李爱国骑着自行车跑了一趟废品店,请王大奎骑着三轮车帮着把缝纫机送到了陈记裁缝铺。

这个时候,裁缝铺刚开门,陈行乙挎着帆布包正要去上班。

看到李爱国坐在三轮车后面奔过来。

陈行乙竟然下意识的往后躲了躲,想要从旁边溜走。

大嫂感觉到有点奇怪,一把拉住陈行乙的胳膊说道:“二弟,你干啥呢,雪茹家来了,你也不打个招呼。”

陈行乙尴尬的说道:“大嫂,不知道为啥,我现在有点害怕见到爱国。”

“爱国是你妹夫,你为啥害怕他啊?”

“你不知道,爱国现在负责机车改进工作,在我们机车厂跟那些总工们谈笑风生.我就是个小工人。”

陈行乙犹豫了片刻,小声说道。

“害,我当是啥事儿呢!想当年,爱国审讯我的时候,我.”

大嫂看到陈行乙面带诧异,这才想起来以前被审讯的事儿因为太丢人了,所以没有透露出去。

她连忙改口道:“总之,爱国不是那种爱摆架子的人,他就是咱们妹夫。”

陈方轩将裁缝铺里清扫了一遍,也走了出来。

看到三轮车行驶过来,陈方轩看清楚了三轮车上的缝纫机,顿时皱起了眉头。

“雪茹,好端端的,你咋把你家的缝纫机送来了?”

陈雪茹扎好自行车,笑着说道:“爹,这是电动缝纫机,不用脚蹬就能够自动缝纫衣服。”

闻言,陈方轩看向缝纫机的眼神顿时不一样起来。

在确定自己没有听错后,陈方轩朝着对门的张裁缝喊了一声:“老张,你来瞧瞧,我女婿送给了我一个好东西,电动的缝纫机,嗨,这玩意是高科技啊。”

张裁缝跟陈方轩年纪相当,两人都是开裁缝铺的,认识几十年了。

不但在工作中存在竞争关系,就连生活中也都想压对方一头。

现在陈方轩得了好东西,自然要向这位老对头炫耀一番了。

如果在以往的话,张裁缝肯定会讥笑陈方轩一把年纪了还跟小孩子似的,顺便拿起自己的泼浪鼓眼馋他一番。

那拨浪鼓是他从鸽市淘换回来的,据说是宣统小时候的玩具,特别宝贵。

张裁缝本不稀罕凑这个热闹,但是电动缝纫机几个字深深的吸引住他了。

缝纫机就是裁缝的枪和炮。

一个好裁缝可以没衣服穿,但是必须得有一台好缝纫机?

“啥是电动缝纫机?缝纫机通电吗?那不是会电死人?”张裁缝正在打扫卫生,放下鸡毛掸子凑了过来。

“你这个土老帽,晓得啥啊,我这女婿可是鼓捣出不少好玩意,能出错吗?你就等着瞧吧。”

李爱国跟陈雪茹安装电动缝纫机的时候,两个年过半百的老裁缝跟小孩子一样斗起了嘴。

李爱国听得直乐呵,手头却一点都不慢。

因为电动缝纫机昨天已经安装好了,今天只需要接通电线就可以了,所以很快就安装到位了。

“我来试试。”

一般来说,像陈方轩这种从解放前走过来的人,对新事物比较抵触。

但是,陈方轩似乎为了向自己的老伙计显摆,拉开陈雪茹,自己坐在椅子前。

“是不是按动红色按钮?”

啪嗒。

伴随着按钮按下,电动缝纫机瞬间启动。

老裁缝还是第一次见到自己转动的针头,惊得嘴巴都合不拢了。

他忍不住爆出了一句粗口:“小母牛坐火车——牛逼轰轰!”

“老陈,快点试试好不好用。”张裁缝这个时候已经迫不及待了,站在旁边连声催促。

“咳咳,急什么,这是高科技,咱们要先研究明白了。”

陈方轩还是有点胆怯。

强装镇定后,跟李爱国询问了具体操作细节,这才鼓起勇气拿起两块布料坐在了缝纫机前。

伴随着一阵针头摩擦布料的声响,一件褂子在五分钟时间内缝制完成。

摸了摸细密的针脚,陈方轩惊叹一声:“这玩意了不得了啊。”

张裁缝也忍不住吞咽口水。

那件褂子要是手工缝制的话,至少需要一上午的功夫,现在只需要五分钟。

并且缝制出来的质量还特别好。

针脚细密,针脚间距一模一样.比他这种几十年的老裁缝缝制得还要好。

这倒不是吹牛,电动缝纫机在这个年月已经算是机械化生产了,在规整程度上远超手工缝制。

“老陈啊,你可是找了个好女婿。”

张裁缝平日里很少眼红别人,这个时候再也忍不住了。

陈方轩见到老兄弟终于低下了头,心中跟喝了蜂蜜一样。

这时候进来了几个顾客,见到电动缝纫机都感到好奇。

仔细一打听,发现这玩意是用电的,顿时都产生了兴趣,纷纷表示要用电动缝纫机帮自己做衣服。

陈方轩是老裁缝了,剪裁之类的活计压根不用费力气。

现在有了电动缝纫机的辅助,只是半个小时就帮顾客做好了三件衣服。

顾客拿着衣服查看一番,冲着陈方轩竖起了大拇指。

“陈裁缝,你这手艺一等一的高,别的不说,就这针脚一般裁缝肯定做不来。”

陈方轩老脸微红。

他总不能告诉顾客,这都是电动缝纫机的功劳。

速度快,缝制效果好,这电动缝纫机是裁缝的神器啊。

张裁缝在旁边看得眼红了,悄悄把陈方轩拉到一旁,小声说道:“老陈啊,能不能让你女婿也帮我改造一台电动缝纫机,你放心,咱不让人家白帮忙。”

“这事儿得先问问爱国。”陈方轩不是那种大包大揽的性子。

他将张裁缝的想法告诉了李爱国。

李爱国笑着说道:“张叔,我最近比较忙,这电动缝纫机是我们大院里的梁拉娣改造出来的。

她现在手头还有两台缝纫机需要改造,改好了之后立刻帮你改。”

“那需要多长时间?”

“梁拉娣平日里还得去工厂上班,至少得半个月吧。”李爱国想了下说道。

张师傅觉得时间有些太久了。

不过他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答应了下来。

至于改造的花销,李爱国也跟张师傅讲了一遍。

除了材料钱外,工费只要三块钱。

张师傅是老裁缝,这些年攒了不少钱,现在每个月除了裁缝铺的分红外,还能拿到工资,三块钱对他来说压根不算什么。

“爱国,咱们就这么说定了!”张裁缝冲着李爱国拱了拱手。

陈方轩有了电动缝纫机,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只是半天就完成了一整天的功夫。

“爱国,你好久没来了,走走,我最近搞到了一盒好茶叶,咱们去后面喝茶。”

陈方轩特别喜欢听李爱国讲火车上那些稀奇古怪的事儿。

李爱国今天上午本来就是来看望陈方轩的,所以也没有拒绝,跟陈雪茹一块进了后院。

张师傅本来也想凑过去喝好茶。

但是仔细一想,人家老陈已经忙完了,他还有七八件衣服等着缝呢。

没办法,张师傅只能背着手回到了裁缝铺里。

以往,坐在缝纫机前,他总是精神抖擞。

现在见识了电动缝纫机之后,这台陪伴了他四五年的缝纫机显得格外简陋。

“还要半个月才能改造成电动缝纫机.哎.”

张师傅没办法,只能用酸痛的双腿轻轻蹬动缝纫机踏板。

外面突然传来一道声音。

“表哥,在铺子里吗?”

张师傅听到声音有些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扯着嗓子朝外面喊了一声。

“在操作间里呢,进来吧。”

只见刘海中挺着大肚子从柜台的缝隙中挤过去。

肥胖臃肿的身躯挤进了狭窄的操作间,整个操作间似乎瞬间下了一号。

“是海中来了。”

张师傅见到刘海中,停下了手头的活儿,笑着打了招呼。

刘海中是张师傅二姑家的大儿子的媳妇儿的三表舅的表妹家的孩子。

两人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后。

因为都好喝酒,所以时常有来往。

“快来坐。”张师傅让刘海中坐下,很热情的给他倒了一搪瓷缸子高碎。

刘海中喝着茶水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表哥,咱们京城现在出现了一种名叫电动缝纫机的玩意。”

“我一看就知道特别适合你。”

提起这事儿,张师傅有些郁闷的说道:“何止听说了,我还亲眼看到了呢,老陈头的女婿给他改造了一台电动缝纫机。

那玩意特好用,就是那个名叫梁拉娣的师傅好像有点忙,需要等阵子才能轮到我。”

刘海中正为解释电动缝纫机的事儿犯愁。

闻言,心中一喜。

“这个好办,我们大院里的一大爷易中海同志,人家也会改造电动缝纫机。”

“真的?”张师傅迫不及待的问道。

“那还有假!梁拉娣只不过是四级工人,人家易中海可是七级大师傅。”

刘海中将胸膛拍得啪啪作响:“易中海的手艺比梁拉娣好多了。”

易中海的七级师傅就是个金字招牌,张师傅瞬间相信几分。

在得知易中海随时有空改造缝纫机的时候,张师傅动了心思,问道:“改造需要多少钱?”

“李爱国是不是告诉你只要三块钱?易师傅是七级大师傅,手工费肯定刚要比梁拉娣高一些。

并且他做出来的东西,品级很高。

手工费原来需要十块钱,看在我的面子上,你只要出四块钱就可以了。”

四块钱.张师傅有些心疼。

“海中啊,人家梁拉娣只要三块钱.易师傅是不是太黑了点。”

他倒不是舍不得那么多钱,只是觉得自己好像被当成冤大头了。

刘海中此时只能在心中埋怨梁拉娣太傻了。

这是独门手艺,当初你为什么不多问那些住户们要一些手工费呢?

刘海中眼睛一转说道:“易中海喜欢喝酒,你要是弄两瓶酒的话,只要给三块钱就可以了。”

一瓶酒五毛钱,如此算来还便宜一块钱,张师傅有种占了便宜的感觉。

再说了,他实在是等不及了。

“行,就这么说定了,不过易中海必须马上给我改造。”

“那是当然,现在我就回去通知他。”

易中海的要价是三块钱,现在刘海中净赚一瓶酒,喜得眉开眼笑,出了屋子一溜烟的跑了。

张师傅看看他的背影,觉得有点对不住陈方轩。

虽然两人没有签订改造协议。

但是在这年月口头约定也有很强的约束力。

犹豫了片刻,张师傅来到了陈记裁缝铺。

“陈老哥,爱国,这是对不住,我有个亲戚的朋友会改造电动缝纫机,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听来了消息,非要给我改造。

我想拒绝又抹不开面子,只能答应他了。”

“客气了,这没啥,别放在心上。”

李爱国本来就没想着靠改造缝纫机挣钱,现在跑了单子也不会心疼。

只是现在已经有人会改造电动缝纫机了吗?

李爱国抬起头问张师傅:“你那亲戚是谁?”

“轧钢厂里面的锻工刘师傅。”

“刘海中?”

“对,就是他。”

李爱国似乎明白了什么,又问道:“他那个朋友是不是易中海?”

“咿,你怎么知道?”张师傅惊讶。

李爱国此时已经彻底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

昨天傍晚,易中海站在外面,眼睛瞪得跟铜铃般大小,任谁都看出他没操好心。

李爱国笑着说道:“张师傅,您跟我老丈人是多年的老兄弟了,我劝你一句,你不要把改造缝纫机的活计交给刘海中和易中海。”

“这”张师傅显得有些为难,“海中是我亲戚,我已经答应海中了。”

见他不听劝,李爱国也没有多说什么。

等张师傅离开后,陈雪茹似乎看出了什么,拉了拉李爱国的胳膊说道:“爱国哥,你是不是在电动缝纫机的设计里动了什么手脚?”

李爱国道:“动手脚倒是没有,只是易中海自认为自己是七级工人,就想着以样学样改造出缝纫机,他也太自大了。”

电动缝纫机是他搞出来的,李爱国并不想靠着这个挣钱。

只是有些人眼馋这块大肥肉,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要啃肉的话,得把牙崩掉。

李爱国并不关心这些事。

随后的几天时间里重新投入到了改造前进蒸汽机的工作中。

长辛店的设备可能不是最好的,工人技术可能不是最高明的,但是厂内的氛围确实最好的。

工人们的干劲就连李爱国这个前门机务段的火车司机也自叹不如。

一台前进型蒸汽机车拉入车间里,仅仅两天功夫,就按照李爱国的图纸,完成了三项改造计划。

就在李爱国和长辛店机车工厂的领导们感到精神振奋的时候,铁道部里面传来了一个消息。

接外事部门通知,匈牙利人民铁道部考察团将在三天后抵达京城。

而根据原来的计划,改造还需要六天时间才能完成。

长辛店机车工厂将改造进度汇报给了部里面,希望领导能够跟考察团解释情况。

部里面的领导在电话中只说了一句话。

“这次匈牙利人民铁道部赴京考察,是第一次有东欧兄弟到咱们家考察。

不仅仅关系到两百台的机车订单,更关系咱们在东欧兄弟面前的形象!”

一句话,将一个商业订单直接提高到了关系国际形象的整治高度上。

这年月征治挂帅,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着这个大主题。

负责改造项目的张副总工的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后,着急得差点把头发都拔了下来。

“刚才我已经计算过了,就算是工人们连夜赶工,也没有办法在外宾抵达之前,完成机车改造工作。”

董工也犯了愁,抽着烟说道:“机车改造不是人多力量大的事儿,要是手艺不合格的话,导致机车改造质量问题。

到时候在外宾面前丢了大脸,咱们一个个都得挨批评。”

长辛店机车厂的那几个领导面面相觑。

他们本来以为这次捡了个宝贝疙瘩。

只要机车改造完成,就能够获得表扬,也能证明长辛店机车厂的实力。

结果这个宝贝疙瘩是一枚炸弹。

会议室内人人愁容满面。

一个个老烟枪一根接着一根抽烟,一时间屋内云雾缭绕,就跟尼玛云间仙境差不多了。

清晨,李爱国哼着小曲来到会议室,拉开了门。

好家伙,里面白眼滚滚,压根就看不清楚人影,隐约能看得一个个火红的光点。

他脸色大变,扯着嗓子喊道:

“不好了,里面着火了!”

路上的工人连忙冲了过来,有几个还拎着搪瓷盆子和饭盒子要去水管前接水灭火。

“都别忙活了,这是一场误会。”

张副总工站起身走出来拦住了他。

“确实是着火了,不过不是会议室着火了,是我们心里着火了。”

“老张,怎么了?”李爱国好奇道。

张副总将考察团提前抵达的事情讲了一遍,叹口气说道:“上面压根就不考虑实际情况,这不是乱来嘛!”

“就这?”

李爱国搞明白之后,突然哈哈大笑起来:“老张啊,你这位老同志咋犯了糊涂呢。”

“这么说,你有办法?快快,跟我们讲讲。”

张副总拉着李爱国的胳膊就要进到会议室里。

屋内的仙境是夺命仙境。

李爱国觉得一旦进去,说不定会少活两年时间。

所以等着那帮人将窗户打开,通了风之后,屋内的烟雾散尽,才跟着一块进去。

他坐在桌子前,面对一道道好奇的目光,沉声说道:“上面把任务压根咱们,那是对咱们的信任,咱们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完成。

我已经分析了,改造进度之所以会缓慢,最重要的原因是改造机车的标准高,需要高级工人操作。

而长辛店机车工厂内高级技术工人数量太少了。”

张副总皱眉头:“爱国,没有高级工人,这是现实问题,咱们总不能变出一批高级工人吧?”

长辛店机车厂的黄总工点头赞同张副总工的意见。

“是啊,培养一个高级工人很不容易,咱们机车厂因为历史悠久,才有五个八级工,十多个七级工,有很多工厂里面甚至只有一两个八级工。”

“咱要的就是这个!”

李爱国拍了拍桌子说道:“咱们京城有上百家工厂,每个工厂里面都有一些七级,八级大师傅。咱们可以向他们求援啊。”

此话一出,张副总工和那些领导们眼睛顿时一亮。

他们把这码事给忘记了。

在这个整治挂帅的年代,集中力量干大事儿也是特色之一。

一个个在后世看来很难完成的工程,就是通过抽调优秀工人的办法建成的。

前门机务段以前改造自卸列车时候,李爱国已经用过这种办法了,这次只不过是依葫芦画瓢罢了。

确定了办法后,考虑到时间紧迫,改造指挥部顿时行动了起来。

经过计算,确定如果按照三班倒的工作制度。

要想按时完成改造工作,至少需要一百多位钳工,焊工,电气工等高级工种。

为了提高改造质量,这些高级工最低等级被限制为七级工人。

“人家是来支援咱们的,咱也不能亏待人家。

这样吧,大同机车厂,铁道研究所还有长辛店机车厂三家单位,共同调运一批物资和资金给这些高级师傅当做补助。”

李爱国明白一个道理。

人为了理想,不怕被当做牛马。

但是辛辛苦苦当了牛马总得给草吧!

现实十分严峻,王副总工,董工和长辛店机车厂的黄总工纷纷代表各自的单位答应下来。

最终确定每位八级工人每天补助1块钱,十斤大米。

每位七级工人,每天补助七毛五,五斤大米。

这个条件在这年月已经非常优厚了。

伴随着一道道电话打出去,京城各大工厂的高级工人们都接到了通知。

每天有补助,将来还能拿到荣誉,那些七八级大师傅纷纷报名参加。

轧钢厂内。

刘海中得知了这个消息,气得将锤子扔在地上。

“我觉得长辛店机车厂是故意的,凭什么看不起六级工?我的水平不比那些七级工差啊!”

易中海作为七级钳工接到了厂办的通知。

贾东旭显得非常高兴,凑到易中海跟前,眉开眼笑说道:“师傅,每天七毛五,五斤大米呢,这下子咱家赚大发了。”

咱家这倒是个好词语。

面对优厚的条件,易中海却摆了摆手。

“东旭啊,这事儿已经被我推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