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丁微的快穿修行之路 > 第150章 被攻略的皇帝(十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0章 被攻略的皇帝(十一)

皇帝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着这个国家。

皇城中出现了一种叫做番茄的植物,不但好种,味道还可口,大夫说了,这东西吃了对人好处很多,特别是对孩子好,比肉都还要有营养。

那老百姓就觉得,咱们不能经常给孩子吃肉,但是番茄可以经常给孩子吃啊,随便在房前屋后哪个撒角落里面洒些种子,就能长起来,结的果实还多。

据说这种植物一开始是番邦带过来的,被权贵当作是观赏花卉,栽种在花盆里面以供主人欣赏。

番茄果实红彤彤的,成熟了挂在枝头上很是喜人,一开始没有人会拿它当食物,传说越是有毒的食物,颜色就越鲜艳,这东西的颜色就特别鲜艳,所以很多人都以为它有毒。

但是有个纨绔子弟发现这鸟雀吃了番茄什么事儿都没有,就胆大的自己也吃了。

没有想到这个果子酸酸甜甜居然很好吃,而且吃了之后什么事儿都没有 ,然后他又让自家的厨子做成了各种美食,番茄炒鸡蛋,番茄豆腐汤,番茄肉汤,白糖拌番茄……每一样都很美味。

于是他将种子和做菜的方法传了出去,现在京都很多百姓都种了番茄,番茄栽种简单,味道酸甜可口,大家都在心里感激那位纨绔公子。

皇帝听说了此事之后,还召见了这位纨绔公子,没有想到这人居然因此得了皇帝的青睐。

不是谁都能成为纨绔的,想要成为纨绔也是有条件的,首先你的家世一定要好,如果没有强大的背景,那么你和纨绔做了同样的事情,你也只能称之为混混。

发现番茄的纨绔当然也不例外,他的父亲姓周,是礼部尚书的小孙子。

礼部尚书很宠爱这个小孙子的,他从小就嘴甜会哄人,将自己和老妻哄的开开心心,等到他们发现孩子长歪了,想要摆正已经晚了,又下不了狠心好好教育,于是他就成了皇城有名的纨绔。

他虽然是纨绔,倒也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就是不喜欢读书,总是和他臭味相同的家伙聚在一起吃喝玩乐,说起来比很多表面仁义背地里道貌岸然的家伙强多了。

周家小孙子不可能平白无故的发现番茄可以食用,而是皇帝吩咐暗卫暗示他的。

周麒也就是那个走了狗屎运的纨绔,他身边的心腹是皇上的暗卫。

皇上想要自己的政策能够顺利的实行,肯定不能贸然提出来,否则所有既得利益者都会联合在一起。

怎么办呢?总不能把他们全部杀了吧?没人了,谁来维持朝政的运转?只能从内部开始慢慢瓦解他们。

于是皇上想到了那些准备靠着家族混吃等死的纨绔子弟们,当然也不是所有纨绔都能被司徒伟选中。

除了家世好家中长辈在朝中得用之外,还要自己也在家中受宠,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他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本身也是个聪明人,如果他是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家伙,即使前面条件都满足了,也不可能被他选中。

因为周麒的事情,皇城中其他纨绔就惨了。

周麒那个家伙本来和他们一样是家中长辈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可是忽然有一天,他就走了狗屎运,因为发现了番茄能吃就居然被皇帝看重了,时不时的就被皇帝召入宫中。

现在家里的长辈每每见到他们都会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让他们向周麒学习。

周麒那家伙肚子里面有多少墨水他们能不知道吗?要说城里有哪家酒楼的菜好吃,青楼那个清倌人长得最好看,哪里最好玩儿,他周麒精通这些他们相信。

但是要说他是因为心忧百姓没有多少吃食,甘愿以身涉险,学神农尝百草亲自尝试番茄有没有毒,他们绝对不相信,那家伙没有那么高风亮节。

可是这家伙就是走了这狗屎运了,他们又有什么办法呢?

于是有志气的纨绔们纷纷苦思冥想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够被他们给发现好献上去,也得到皇帝的青眼,实在是被长辈念叨烦了。

这个时候,他们身边的得力狗腿子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比如刑部尚书那不争气的小儿子,他的小狗腿子就给他找来了一棵能结很多棉桃的棉花树。

说起这个家伙,他也是皇城中有名的纨绔,他的名头比周麒还大。

刑部尚书很有能力,不然也做不到现在的位置,可是偏偏在子嗣上比较艰难,倒也不是说他不能生,相反他还是挺能生的,就是连续生了九个女儿,也没有迎来一个儿子。

在古代对于传宗接代非常看重,《孟子·离娄上》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见古人对子嗣的看重,当然这里的子嗣特指男丁。

于是他纳了很多小妾,就为了能整出个儿子来,可是每当他老怀欣慰的看着妻妾怀孕,在他无比期盼的眼神中,她们肚皮渐渐长大,眼神从期望到绝望就是孩子生出来的那一刹那。

到了后来,他都快要绝望了,直到他老妻将近四十岁才终于给他生了个儿子。据说,他剥开儿子的襁褓看到下面小雀雀的时候,当场就高兴的哭了,最后边哭边笑大喊自己终于有脸面对列祖列宗了。

后面他的小妾又陆续怀孕生产,但是再也没有一个男丁出来。

这个儿子被他们全家捧在手心里长大,那是要星星不给月亮。幸亏孙尚书还有理智,即使宠爱孩子,也没有将他彻底养坏,和礼部尚书的小孙子一样是个有原则的纨绔。

这个朝代的人们御寒还是以动物皮毛为主,家里条件稍微好些的人家,会将鸡鸭的羽毛缝进被子里面,当然并不是现代的羽绒被,而是将所有羽毛一股脑儿塞进去。

条件不好的人家会将芦花或者稻草塞进被套里面。

当然了,在什么时候权贵的日子都过得不错,他们穿的就讲究多了,会直接用动物皮毛再配以丝绸做成衣服或者大氅来御寒。

这个时候,其实在边疆一些地方已经有人发现棉花能御寒了。可是他们用的棉花结桃不多,棉桃也小,甚至棉纤维很粗很短,根本就不能纺织成为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