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 第442章 还是要有所遮掩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老夫已经获得晋国所有卿大夫的支持!”旬林父用极其严肃的表情对下方的人进行保证。

一众人听后,多数露出了担忧的表情,只有少数才呈现喜悦。

那些在担忧的人,他们很清楚国外势力介入并不是什么好事,肯定是要在内心里排斥。

而喜悦的人?一定有喜悦的原因,比如晋国的介入会让他们获利。

蘧无咎就说道:“晋国所有卿大夫都要介入我国事务?”

真要是那样,卫国能够承受得起吗?那绝对是不能够的了!

晋国的卿位家族当下只是权重,权重的因由多数来自于血脉优势,倒不是完全依靠硬实力。

只不过,晋国卿位家族已经进入到势力迅猛增加的时期,恰好蘧无咎看出了这一点。

正在极速增加实力的家族,他们的实力绝对不是凭空而来,有所增加必然是谁被削弱乃至于消亡。

孙林父知道蘧无咎是什么意思,笑着说道:“老寿星别着急。”

什么老寿星?

对了,蘧无咎今年已经七十多岁,这般年纪在某些年代是很一般,春秋时代真就是当之无愧的高寿了。

当然,七十多岁的蘧无咎还不至于被称为寿星,只是他们这个家族拥有长寿基因,外人总是会那般善意调侃。

蘧无咎当然看出孙林父想要维持气氛,也就不对称呼过多纠缠,直接说道:“你是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可是要为整个国家着想啊!”

听了这一句话的好多人,他们心里可就不乐意了。

不提现在是先家后国的时代,要是为国家着想的代价是破家,试问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要是人人都能够做到,历朝历代又何必提倡又强调呢?

极其显而易见的道理摆在那里,以至于孙林父心里难堪,面上表情也变了。

“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家族不是蘧氏。”孙林父先讽刺了一句,再说道:“要不得话,无咎大夫先去劝一劝储君,要求他能够自律,不要盯上臣子的财产,并且使用武力想要强取豪夺?”

蘧无咎一下子没有话说。

现在,蘧无咎能够出现在这里,无非也是怕储君衎这一次盯上孙氏,下一次有可能盯上蘧氏,想要与众人抱团取暖。

孙林父没有再对蘧无咎穷追猛打。

并非孙林父被蘧无咎做出要求愿意忍气吞声,是孙林父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讲。

这是在孙氏的府宅。

今天,孙林父邀请了自己的一众友人,以及近期表达出想要近亲的群体,到自己的家中用饭。

只是用饭。

毕竟,卫国的一国之君薨逝,根据《周礼》有许许多多限制的地方,其中包括不准吃酒。

是的,就是吃酒。

由于当前的酿酒工艺,粮食类的酒会存在很多的残渣,要么是米粒明显,不然就是非常浑浊,也就不叫饮酒,使用的字是吃。

参加宴会的人极多,使得这一个大堂看上去有些拥挤,只是暂时没有人会计较这一点。

晋国那边的郤氏、楼氏和魏氏都有人送孙林父归国,有脑子的卫国公族封君和贵族大夫,他们怎么可能不看出一些什么?

其实,哪怕没有郤至、楼令和魏颗送孙林父归国,卫国储君衎搞了那么一出,早就将卫国一众特权阶层搞得人心惶惶了。

看看刚才蘧无咎怎么样就能够知道,有心维持国家稳定,心里还是无法肯定储君衎会不会收手。

现在的情况是,深怕自己利益受损的卫国特权阶层需要一只领头羊,孙林父愿意站出来,尤其是获得了晋国强力人物的支持,领头羊自然也就是他了。

当然了,其实有一个前提,也就是孙林父是卫国的公族封君。

如果孙林父不是卫国公族,而是外姓贵族?那么作为外姓贵族,根本不会有人阻止储君衎的所作所为,乃至于很多公族封君愿意从中打掩护或进行帮忙。

在好多诸侯国,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他们属于公族全面占优且抱团,国中的外姓贵族自然只能夹起尾巴过日子,遭受不公正待遇也只能忍气吞声。

每一个诸侯国内乱,基本上就是某强力公族封君受了委屈,依仗公族身份与人脉展开反击,结果愈演愈烈再加越来越乱。

宁殖低叹了一声,说到:“国夫人的意思是,最好压制一下储君。”

这位宁殖也是卫国公族的封君,与之卫国夫人走得比较近。

孙林父说道:“我昨天在停放先君梓宫的大殿,没有看到储君有什么悲伤,相反为即将继位而欢喜。”

当前没有特别提倡孝道,只是孝道仍旧作为一个人的标准,谁要是做出不孝的事情会遭到唾弃,相反就是为人父母没个样子也将被人嫌弃。

所以,真不是只要求孩子孝顺,同样对父母也有相应的标准。

只是在那个“标准”里面,委实是对庶出有些恶意满满。

同样的,不止诸夏文明针对非主母生出来的孩子,其他文明没有“庶出”这个词,他们使用的是私生子女。起码在华夏文明内部,庶出子女的生活起居会得到照顾,分家也能够获得一些财产,其他文明的私生子女连日常生活的照顾都没有,别说是分得财产了。

孙林父的一句话,直接将众人给干沉默了。

以理解而论,一个人连自己父亲死了都不感到悲伤,怎么还能够奢望他对其他人好呢?

卫衎千不该万不该就是连装都不装,乃至于在停放父亲梓宫的场合表现出对即将继位感到雀跃的一面。

如果是普通家庭的子女那样,顶多就是别人认为白养了。

可是,卫衎是卫国的储君,表现出那般冷血的一面,试问其他人该怎么想呢?

“先君夫人很忧虑自己的养老问题。”宁殖根本没有掩饰自己是卫国夫人的人的事实。

卫国不是一个王国,自然也就没有王后,作为国君的丈夫薨逝,妻子不叫太后,称为先君夫人。

宁殖满脸阴沉地说道:“如果闹到先君夫人要回去齐国养老,我们这就被天下人所耻笑了。”

国与国的联姻是一种正常现象。

现如今,绝大多数诸侯国都是姬姓,列国储君能够挑选的妻子人选并不多。

有一个叫“秦晋之好”的成语,阐述的事实就是晋国与秦国经常性展开联姻,只是不妨碍两国成为死敌。

到后面,秦国与楚国互相有竞争,一样没少婚嫁往来,闹得秦国庙堂好几次被楚系所控制。

当前的列国宗室比较有节操,身为女子也明白既然嫁过去应该以夫家为重。

讲事实,女子出嫁是生活在夫家,夫家所有的一切也将由自己生出来的孩子继承。有能力帮一帮娘家没有什么,破了夫家去肥了娘家,脑子有多大的坑才这样害丈夫与子嗣啊?

“诸位。”孙林父已经确认一点,一个新的势力集团成型,并且是以自己为领头羊。他站起身来,说道:“以后就拜托诸位了!”,说着环顾行礼。

本来坐着的众人站起身来,一个个要么满脸严肃,不然就是一脸慎重,一起朝孙林父回礼。

之后的环节就是吃,碍于国丧好些食物不能端上来,基本是以素菜为主。

虽然说贵族也不是顿顿吃肉,禁了荤食却是一点荤腥都占不到,导致只吃谷物变得食量大增。

因为是特殊时期的关系,宴会也不能进行得太久,临近傍晚时分就散了。

回到家的众人,有资格去守灵会洗浴一番,换上了素色的衣服,再披麻戴孝齐备,前往宫城给卫先君臧守灵。

卫国已经朝列国派出使者,通知卫先君臧薨逝的消息。

得到消息的列国,他们自然会商量由谁前往卫国吊唁。

那么,晋国已经有郤至、楼令和魏颗在“濮阳”城内,卫国需要再派人去“新田”会知卫先君臧薨逝的消息吗?答案是需要。

原因是郤至等人过来前,卫先君臧还活着,等于郤至等人并非是带着吊唁的任务而来。

一码子事各归一码的前提下,礼节方面可不能出错,对吧?

孙林父洗漱之后并未披麻戴孝,轻装又隐秘地前往孔烝鉏的家宅。

这一次拜访,孙林父自然不是为了孔烝鉏这个人。

事实上,孔烝鉏并不在家,他人在宫城内给卫先君臧守灵。

“拜见晋新卿,参见中军尉,见过颗大夫。”孙林父肯定能够见到想见的人,礼仪方面也进行了很明显的区别待遇。

晋国的新军佐可以让孙林父用“拜见”这个词,中军尉自然用“参见”的说法,轮到不是位高权重的魏颗就用“见过”了。

那并不是看菜下碟,正常的礼仪规范而已。

郤至很直接地问道:“能够操控他们吗?”,所谓的“他们”所指就是那些参加宴会的卫国公族封君和贵族大夫。

“他们并不会对我言听计从。”孙林父不敢夸大其词,顿了顿又继续往下说道:“在约束卫衎上面,我们有共同的诉求。”

约束储君很正常。

约束一国之君也并非属于不正常的范围。

卫国又不是楚国、吴国或越国,他们与许许多多诸侯国一样,玩得是一国之君与众封君(贵族)一同治理国家。

那种现状之下,没有人会任由一国之君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相互之间存在互相制约。

明智一点的一国之君,他们干脆就会与特权阶层约法,曾经的周武王以及周公旦就不止一次那么干过,多少落得一个众志成城的局面,国家也被治理得蒸蒸日上。

“约束吗?是啊,约束!”郤至想到了晋君寿曼。

现阶段的晋国,何尝不是卿大夫联合起来在约束晋君寿曼,奈何中军将的私心太重,导致对晋君寿曼的约束并不见效果。

晋国又因为中军将栾书的私心,应该团结起来制约一国之君的卿大夫,他们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郤至说道:“我们帮了你很大的忙,对吧?”

孙林父整个人愣了一下,反应过来之后,表情完全绷不住,用一种羞耻的神态问道:“不知道三位想要什么?”

着实是郤至说得太直接,有点把孙林父整懵了。

他们什么身份?谈及利益的时候,不应该更委婉一些吗?

再者说了,孙林父很清楚晋国为自己站台是为了什么,一定也不会让郤至、楼令和魏颗白忙一场,必然是要有所表示的。

“我们的目的是维持卫国与晋国的团结。”楼令不是看不下去,主要是看孙林父过于羞耻,接过话来修饰得好听一些。他笑呵呵地继续往下说道:“要知道,楚国一日不看清楚自己的身份,我们有义务维持‘天无二日’啊。”

看,同样是要好处的意图,涉及到天下大势,是不是变得高端了很多?

孙林父这才调整好情绪,一脸正色地说道:“晋国乃是伯国,为了天下稳定,林父自然义不容辞。”

接下来,楼令也就跟孙林父就着天下大势慢慢聊。

也就是楼令截断话题并接过去能够让郤至接受,换作是其余人的话,郤至早就发作起来。

一直安安静静坐着的魏颗又再一次羡慕楼令了。

魏颗不止羡慕郤至对楼令的态度,看到楼令能够将天下大势说得条条有道理,纳闷楼令哪里能知道那么多的同时,剩下的只有羡慕。

想对天下大势发表意见,不了解相关的信息,想胡说八道都说不出来。

能够将天下大势梳理出来,可以使用语言来进行阐述,无论在什么时代,类似的人都会令人高看一眼。

而在没有广播、电视、网络的时代,想要了解局势的难度可想而知。

孙林父还需要去宫城守灵,尽管正在谈兴上,也只能依依不舍地告辞离去。

为什么孙林父会依依不舍?自然是楼令对天下大势讲得言之有物。

目前哪怕是列国的顶尖人物,他们能够知道的信息也是在势力范围圈内,超出那个圈子就很难获得信息了。

刚才楼令怎么回事?提到楚国属于必然,可是涉及到吴国、越国、齐国、宋国等国家,楼令也能讲出听着像是事实的事迹。

那样子就不得不令人思考楼氏到底怎么回事,楼令是怎么收集到那般多的消息了……